石家庄,河北的根本
打开卫星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华北地区的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渤海以西,存在一片广袤平坦的平原,这块巨大平原,即著名的河北平原。河北平原上城市星罗棋布,交通道路如织网般密布,但有一个城市就像夜空群星中最耀眼的那颗星星一样璀璨,这个城市就是河北省会—石家庄。
河北平原主要城市遥感图
其实,石家庄和一个城市有极深的渊源,这个城市就是和石家庄隔滹沱河相望的正定,在历史上,正定也叫恒山、常山、真定等,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今石家庄一带的中心。但无论是石家庄也好,正定也好,二者相距仅10余公里,其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等各方面,均难以区分彼此,实际上为一体。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石家庄到底有何优势,以至于成为河北乃至华北的中心。
河北平原
石家庄的战略地位,首先和太行山具有极大关系。太行山北起居庸关关沟,南至黄河边,延绵600余公里,不仅是我国地理上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更对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太行山诸水出太行山东麓后,即进入广袤而低洼的河北平原,这些河流的河道大多很浅,而且善徙善淤,一到低洼的河北平原便呈现漫流状态。尤其在雨季时,这些河流很容易冲溃河道,并在河北平原上形成一片泽国,对农业有巨大的破坏作用。这些河流中,尤其以滹沱河为最,仅在唐代时,其下游就发生了多次大灾,其中,尤其以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这次最为严重,据《唐六典》记载,由于河北连续大雨,“易水、滹沱横流,自山而下,转石折树,水高丈余,苗稼荡尽。”
因而,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河北平原中东部存在大片的沼泽低洼地带,阻隔南北交通,并且不适合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只有在地势稍高的地带有些人口。而在这些河北平原和太行山东麓之间的过度地带的冲刷平原,地势较高且平坦,无水患之忧,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于是便成了古代居民聚焦之地。正因如此,太行山东麓以盛产古都而闻名世界,在隋唐以前,太行山东麓沿线是北方最发达的经济带之一,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商代邢都(邢台)、商代殷墟(安阳)、燕下都(易县)、中山王城(定州)、赵邯郸王城(邯郸)、曹魏至北朝邺城、燕京、洛阳、开封等等,都是在太行山东麓过渡地带,或者在太行山东麓两端。将这些著名的古都连成线,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就是一条古代大都会的集聚线,严耕望先生称之为“太行山东麓南北走廊”。
太行山东麓古都
太行山东麓走廊
这条走廊北起北京,沿太行山东麓而南,经保定、石家庄、邯郸、安阳等,南至洛阳或者开封,是我国古代南北通行的大动脉。由洛阳、开封等地沿太行山东麓大道北行,到了今北京地区后,便可分成四个方向通往塞外,其中西北一路出居庸关直上蒙古高原;东北一路出古北口,通向松辽平原;东北一路出潘家口,通往大凌河流域;正东一路,经山海关,即到辽东地区。在古代时,这条走廊是中原地区同塞外游牧民族交流的主干道之一,为著名的商贸之道。同时,由于常和塞外游牧民族接触,燕赵之民沾染胡风,尚武侠义,故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之说。
北京通往塞外诸道
这条走廊,不但是古老的商道,更是重要的南北用兵路线。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发动叛乱,即从幽州(今北京)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沿太行山东麓走廊南下,攻陷唐东都洛阳。在唐代以后,随着东北地区契丹、女真的崛起,此道成为中原王朝的命脉所在。由于石敬瑭割让 “幽云十六州”于契丹,契丹南下中原“打草谷”,常以幽燕(今北京地区)为大本营,沿一马平川的太行山东麓走廊南下,中原王朝的心脏开封直接暴露在北方铁骑之下。到了宋代时,在 “檀渊之盟”后,由于北宋北方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导致北宋边备松弛。在金灭辽后,金又沿太行山东麓走廊南下,北宋帝国猝不及防,首都开封被金军一举攻破,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耻”。
京汉铁路
到了近现代,铁路成为极具战略意义的交通方式,晚晴政府为加强南北联系,开始修建从北京到汉口的铁路,即著名的京汉铁路。而在太行山东麓的保定、正定、石家庄、邢台、安阳等地,便是这条铁路的重要段落。自这条铁路修通后,便一举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这条铁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平汉铁路是华北日军南下的主要重要路线。
虽说太行山东麓走廊一马平川,但并不是就完全没有障碍了。从山西高原流出太行山而入河北平原的各条河流,大多为东西流向,在地理上起阻隔南北交通的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为滹沱河。在西汉末年,刘秀被王郎追杀,在逃至正定时,被滹沱河所阻,正当面临绝境时,波浪滔滔的河水瞬间结冰,于是刘秀一众赶紧踏冰而过,待王郎追兵赶到,坚冰又瞬间融化,刘秀一众等得以逃出生天,最后创立了东汉王朝。
正定,石家庄和滹沱河
这个故事虽有些传奇成分,但滹沱河对南北交通具有重大的阻隔作用却不假。在古代时,中原王朝常常依托滹沱河,构筑防线,阻挡北方骑兵南下。如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8年),匈奴寇边,光武帝刘秀便派遣马武屯滹沱河以备之。自安史之乱,滹沱河南北常为战争之所。五代时,晋人则常依托滹沱河阻挡契丹铁骑。北宋时期,宋帝国筑堤储水,以限戎马,则引滹沱为塘泊。因此,处于滹沱河岸的山地和平原过渡地带石家庄一带,便是绝佳的防守据点,自古为军事重镇。尤其在北宋时期,石家庄正定为北宋王朝防御辽、金帝国的核心,正定一陷落,滹沱河以南不可为矣。因此,北宋宋祁云:“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镇、定(正定、定州),以其扼贼冲要,为国门户也”。
太行山巍峨连绵,虽为阻隔东西交通的重要障碍,但其中有众多的断裂带,成为东西交通的重要孔道。其中,最为有名的为八条,称为太行八陉。在太行八陉中,因井陉为北方重镇太原通往河北平原的主干道,故此道在我国历史上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吕氏春秋》云:天下九塞,井陉其一。
井陉道
在历史上,井陉道实际上是由南、北二道组成,其中,南道的路线为由太原东南至晋中,然后溯潇河及其支流白马河河谷而上到寿阳县,又由寿阳往东接桃河河谷而至阳泉,东南行至平定,又东北经柏井、新关村、旧关村等地而到天长镇,再往东经井陉县城微水镇,出土门口而到鹿泉、石家庄,从而入河北平原,这条古道在秦汉时期为太原东出的主干道。秦始皇东巡时死亡,赵高等将其尸首运回咸阳,即走此道。这条谷道因韩信攻赵而显名天下,韩信率兵三万出井陉击赵时,广武君李左车向赵军主帅陈余建议其坚守土门口,而自己率军迂回截断汉军粮道,则汉军进退失据,很快就会崩溃。
井陉南道--秦汉,明清驿道
在这条道路中,尤其以平定到天长之间的谷道最为艰险,李左车所说的“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即指此段谷道,为井陉道的咽喉,古人往往在其中修筑关隘。秦汉时期,在此谷道中设有井陉关,其位置即今旧关村,为井陉旧关,韩信出井陉口即此。在明代时,明廷以旧关城墙不够坚固,便又在南部今新关村修有新关,取“固若金汤”之意,名固关。这条路线在唐宋时期不是主干道,但到了明清时期又复为主干道,置有驿道。在现代,有国道G307大致沿明清古道而行,只不过在寿阳以西不同而已。
固关和旧关
至于北道,只不过在阳泉和天长之间不同而已,其他段落和南道是一致的。在阳泉和天长之间,其路线为由阳泉往东顺桃江河谷而下,经娘子关,接绵河河谷而到天长。这条路线在隋唐、五代和宋代时期为主干道。由于娘子关附近为绵河支流温河与桃河汇合处,而通过温河河谷可以通往盂县,故娘子关实际上控制桃河、温河河谷两条要道,因此,古人多在娘子关附近设置关隘扼守。
娘子关所扼守的两条要道
娘子关,苇泽关
早在北魏时期,娘子关附近就设有叫“董卓垒”的关隘,由于在此区域内,有大量泉眼,泉水汇聚成沼泽,其中有大量的芦苇等水生植物,故“董卓垒”也叫苇泽关。在唐代时,苇泽关又叫娘子关,据传唐太宗李世民胞姐平阳公主曾在此驻守,唐帝国曾设承天军在此镇守。安史之乱中,唐帝国常由太原出井陉,攻常山(今石家庄),截断太行山东麓南北走廊,腰断叛军。
井陉南北二道
南北两道合于天长镇,即进入平坦的井陉盆地。因此,天长镇为要冲之地,唐曾设天长军于此,并屯驻重兵,后晋改为天威军,其素有'燕晋通衢'之称。在唐末五代时,此处爆发了一场大战。时王镕割据镇州(今石家庄)一带,处于太原的晋王李克用欲拔之后快,以消除东部的威胁,而王镕即驻重兵于天长镇,以扼李克用东出。李、王二军在天长爆发数次恶战。自宋代以后,天长镇一直为井陉县县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井陉县治才由天长转移到微水镇了。
井陉盆地
由天长镇顺冶河而下,即到今井陉县城微水镇,再往东,即土门口。土门关北为抱犊山,南为井陉山和封龙山,中间一径,山势到此而尽,出土门口,即鹿泉,眼前便是广袤无垠的河北平原。因此,土门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韩信伐赵时,赵将陈余即聚兵于土门口。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遣养子安忠志军于土门,以防太原唐兵。到了五代时,契丹常从太原由井陉道东出土门口侵入河北平原,后唐、石晋、后周等均以土门关成为防御契丹的要口。但是,由于土门关一带地势已经变得较为平坦,并且有很多岔道进入河北平原,而娘子关、固关处于谷道最绝险处,因此,古人往往于娘子关、固关一带设防,娘子关、固关一带的形势比土门关更加重要。
土门关
到了晚晴时期,铁路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交通方式,晚晴政府为连接北方重镇太原,开始修通连接太原和石家庄正定的铁路,即著名的石太铁路。这条铁路走的是桃河河谷,即井陉北道,自铁路通车后,便一举成为山西高原东出河北平原的大动脉。其不但具有极高的经济、文化、政治意义,更加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在战争时期,通过这条铁路,由河北平原就可以将兵力大规模投往太原,因此,每当战争爆发时,这条铁路常受到破坏。如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破袭石太铁路为重中之重。在解放战争时期,石太铁路也是重要的破坏目标。
石太铁路
总而言之,石家庄之所以成为河北的中心,盖因其为太行山东麓南北走廊与井陉道这两条大动脉的交汇之处,是华北的交通枢纽。由正定沿太行山东麓北上,就可直达北京;沿太行山东麓南下,就可以达洛阳、开封;由正定沿井陉道西穿太行山,就可以抵达北方重镇太原。因此,正定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历史上,在正定发生了无数次大战。顾祖禹云,“府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西顾则太原动摇,北出则范阳震慑”。到了近代,太行山东麓南北走廊修有京汉铁路,井陉道修有石太铁路,石家庄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逐渐成为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原获鹿县下辖的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石家庄,便一举成为河北的中心城市。但无论是石家庄还是正定,都是因其地控太行山东麓南北走廊与井陉道这两条大动脉,而成为华北平原举足轻重的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