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有话语权,不是抱不抱,而是抱谁的问题
基金都在抱团取暖,你怎么赚钱呢?
截止2020年,中国基金行业总规模达到约59万亿人民币。
对比一下其他数据,2020年中国GDP突破100万亿,中国A股市值85万亿。
存量对比看权重,增量对比看趋势。
2014年、2015年、2016年,是基金规模大发展的三年,总体规模翻了一倍多。2018年因为整体熊市,所以基金规模略有下降。
中国居民个人存款从2015年的50多万亿,增长至现在的约100万亿,也将近翻了一倍。A股投资者从2015年的9000万户增长至现在的1.8亿户,也翻了一倍。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可投资资金越来越多,投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除了存款、保险以外,基金投资的规模增速更快。
那具体投资到证券市场的资金到底有多少呢?
1
公募基金
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收益率较低、风险也较低,视同现金替代投资,占了公募基金规模的一半。
1、货币基金稳步增长,翻了一倍,跟中国居民存款增长比较接近。
2、债券基金涨了三倍,说明很多人通过债券基金买债券,不像原来只是直接购买国债。
3、QDII规模很小,模式比较鸡肋。
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封闭基金才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力,合计有将近10万亿的净值,占中国A股85万亿市值的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的话语权看似很少,其实很大了,因为大股东的股票很少交易,所以,只有约40%流通股在交易,而公募基金在其中的话语权就占到了四分之一。
这还没有完,还有私募基金。
2
私募基金
过去7年,私募基金总体规模翻了十倍,有钱人越来越有钱。
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规模最大,超过10万亿,再加上1.9万亿的创业投资基金,为中国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PE投资A股的规模不好计算,刨除之后,仅仅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有4.8万亿,几乎占到了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一半。
3
有钱就有话语权
算个简单的账:目前中国A股总市值约85万亿,扣除大股东60%的持股以外,其他流动股份市值约35万亿。
公募和私募证券投资净值将近15万亿,再加上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证券投资,机构投资者已经掌握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绝对的话语权。
结果是什么?
结果就是机构抱团取暖,龙头公司享受高溢价。
虽然今年年初有一波抱团股的集体下跌,但是第二季度,大多数抱团股又重拾升势,甚至有的还创出新高。
通过月度基金规模可以发现,那一拨下跌只是假摔,基金净值并没有下跌多少,甚至利用股价回调的契机继续大规模发行新基金来抄底,反正我是没少收到新基金发行的推荐信息。
目前的数据截止到4月份,过段时间我们再看截止到现在的数据,无论公募和私募基金肯定又是大规模增长。
基金有话语权,为什么只是推高抱团股?
第一,目前市场环境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普惠性的大牛市,所以基金只会优中选优。
第二,买蓝筹股是基金共识,共识就是趋势,就是索罗斯说的“反身性”,有自我强化的动力。
第三,继续推高抱团股成本最低,用少量的交易价格就可以维持庞大持仓的高市值,最有性价比。
另外,我这是个小号,也没多少人看,所以妄自揣测说一点内幕。
公募基金经理赚的是管理费,管理费取决于资金规模而非业绩。当然如果业绩非常好,自己名利双收,以后有机会干私募赚的更多。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如果是我,我当然也是从众随大流,买各种“茅”。这不是愚蠢或者无能,恰恰是最精明的选择。
前面说了,基金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与其找一些没有共识的冷门股票,不如继续加仓自己已经持有的抱团股。
第一,不管后续基金买股成本是否高,只要维持住前面核心的明星基金的高业绩,我就有足够的管理费收入。
如果你去翻看管理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他们在不同时期发行的基金为何持仓如此一致?一定是后续成立的基金也买了很多之前基金已经持有的股票,持股成本肯定比之前的高啊,相对收益肯定也比之前的低啊。但那不重要,最早的明星基金收益足够高,就足够打响知名度,吸引源源不断的新基金进来了。
新基金给自己的老基金抬轿子。
第二,由于继续加仓抱团股不只是我这么做,大多数基金经理也都这么做,所以这个共识会不断推高股价,所以即使我后来发行的基金,买过之后也立竿见影的有收益。这就是自我验证。而这种趋势会吸引更多的散户来参与,强化这种共识。
维持股票强势趋势,吸引公众抬轿子。
第三,“茅”公司是公认的好公司,所以,认知成本最低,责任风险小,更重要的一点是,确实都是好赛道,有更大概率长期胜出,形成了另一种方式的自我验证,高估值和高增长的自我验证。
这种“反身性”的自我强化的循环会不断进行,所以抱团股会享受“戴维斯双击”,股价会取得超过公司利润增长的上涨。
但这个过程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树不会涨到天上。
4
未来预测
鉴于基金资金规模越来越多,他们在资本市场的话语权越来愈大,他们持续主导市场的趋势看起来不会轻易改变。
如果有改变,那就是多杀多,共识分化,可能会更惨烈,阎王打假,小鬼遭殃。
现在抱团股的上涨像极了美国1970年代的漂亮50。漂亮50崩盘的根源在于股价离价值太远了,透支了利润的增长。
股价没有飞到天上,却摔了一脸泥。
有人说,漂亮50的股票虽然下跌了好几年,但是长期来看,后来有些又大幅上涨了,这就是价值投资的胜利。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漂亮50都能够重拾辉煌,而且在高位接盘的人其长期收益率也很低,更不用提其持续多年的下跌了。
从长期来看,股票价格只会反应公司价值的增长,超越公司价值增长的股价只能通过下跌或者是不涨来等待利润跟上。
今年其实已经杀了一些所谓的“茅”,在高岗占位的投资者浮亏了不少。现在的抱团不过是报的更紧了,只是开着电动车喝酒吃药而已。
所以,抱团股的未来只有三种情况,我们只是估计那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更高而已:
1、继续上涨,估值不断上升,继续吹泡泡。
2、维持不变,等待利润追上价值。
3、因为意外情况而下跌,戴维斯双杀。
公司再好,也有估值上限,进入上限之后,买卖双方的心态就变得极其敏感和脆弱。
基金经理继续推高自己的持股是理性选择,但是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这个时候再买票进场,你就是在跳最后的华尔兹了。
你也可以抱啊,但你不一定敢抱;如果你不抱,你也没必要举报啊。
人家不抱团了,也不一定来抱你啊。
其实抱团股相对于那些炒作概念的股票来说,反而涨得相当合理,是基金经理衡量了自己风险和收益之后非常理性的选择。
什么是成熟的资本市场?必然是优秀的公司享有更高的估值溢价,抱团是王道,只是抱哪个而已。
所以,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你能够选择上被别人抱团的股票是一种幸运。
你的唯一选择应该就是,选择以一个什么样的价格去拥抱优秀的公司。
就像巴菲特说的,“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
不要因为股票可能会上涨就去买股票,而是要衡量你付出的价格购买的东西值不值。
所以即便是对于好公司,高价买、然后期待更高价卖,本质上也是投机。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说:“投机并不违法,也并非不道德,只是不赚钱。”
这让我想起李录讲的一段故事。当年他发现CDS的泡沫,打算做空赚钱,咨询芒格的意见。
芒格建议他不要这么做:如果做错了自己会破产;如果自己判断对了,那些公司大而不能倒,一定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救活了,你赚的是纳税人的钱,于心何忍啊。
查理芒格和李录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投资家,居然有这样的道德标准,真是让我肃然起敬。
但事情也没那么简单。李录说即使你做空赚了很多钱,以后可能会栽更大的跟头。
当年金融危机的大空头保尔森是最大的赢家,但是之后几年却大幅亏损,最后黯然退出。
这对我的启示是,那些能够在短短几个月翻好几倍的股票,不是我的菜;抱团股除非我也抱得早,要不我也不会去抬轿子。
有些钱赚不到、不去赚,并不会让你破产,赌博才会倾家荡产。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找一个看得懂能放心的股票去抱,才能夜夜安枕啊。
前文
找到人生算法 成为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