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日说忙和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芒种通俗理解就是忙和种,忙是忙于收割,种自然是指播种,南方这是两季收成交汇的时间窗口,在北方,这是一年播种的最后的日子,错过芒种,一年就会颗粒无收了。
芒字也被解释为锋芒,这时候,麦子的穗正是锋芒毕现的时候,这样的芒是麦子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因为有芒的刺激,鸟儿才不会在麦子不成熟的时候去伤害它。
记得前年芒种日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芒种之芒与种》,这篇散文被中国作家网重点推荐,说明文字的反响很好。在文章里,我说了芒是一种处事哲学。
不成熟的麦子,就像年轻人,一定是有锋芒的,这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等到逐渐成熟,人和麦子的芒都逐渐退化,直到没有芒的时候,就彻底地成熟了。无论人或者物,道理都是相通的。
芒种是农民忙着收割和播种的日子,记得有年去先农坛,那里的一亩三分地,就是每年芒种日开始播种,到秋分的时候就收割。事实上,在封建帝制时期,一亩三分地好像是谷雨那天举行耕耘仪式,现在,主要是为了旅游考虑,因此选择在芒种日播种。
相通的不仅仅是人与物,在不同人之间,节气也该是相通的。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芒种日忙碌也是正常的,这是一年中最可以忙碌的时候,因为这是一年中的中段,是压力相对较小的一个时期,没有考核任务和压力指标,不用担心计划总结,这时候可以忙里偷闲在精神地坛里好好地耕作一番,芒种不种,年底可能真的没有收成。
芒种已经到了6月初,经过前五个月的阅读和思考的积累,这时候也该有一些素材和话题,正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好时节。
还有一点是,芒种也是一年中气候最好的,不冷不热,不干不湿,没有春困秋乏,没有蚊虫叮咬,这样的自然环境和条件适合阅读和写作。
我喜欢年轻的同志忙一些,得到的答复是,他们都一直在忙着。我也理解年轻人的忙,因为,我也是从年轻过来的,可根据我的观察,年轻人很多时候忙的不在点子上,你整体忙着耍手机,整天在手机上看鸡汤文字代替阅读,这样的忙真的没有价值。
我希望年轻人忙是忙在计划里,比如每天不管事情有多少,但是在睡觉前一定安排一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和写作。也许你说没有时间,那么你给自己安排五分钟吧,这五分钟也许都不是浪费的,因为睡觉前看书有助于睡眠。
也许很多人没有看上这五分钟,假如每天睡前五分钟看书,以我的阅读速度,五分钟可以看2-3页小说,一年可以阅读720-1000页,相当于读了2-3本小说,这个阅读量可是安排出来的,属于捡到的。
假如每天安排半个小时的写作,以我的速度(年轻人估计在我的速度上减半)每小时2000字,半个小时可以码500字,一年下来就是近20万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码字量。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我觉得每天半个小时还是可以安排出来的,假如你连这个时间都没有,我只能祝贺你,你真的太忙了,以你这么忙的标准,不成大科学家,也会成为社会的栋梁。
忙与种是没有关系的两个行为,忙完一定要种。很多人喜欢读,读完仅限于有想法,没法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笔给表达出来,这是非常可惜的。成为作家,最重要的就是种,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天都写一些,每天都积累一些,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就积累了丰厚的资产。
思考必须经过转化为资产,才有实际的价值。有想法的人很多,能将想法以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多,芒种日也是提醒年轻朋友,将自己的思想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出。
盲目说教不如言传身教,在今天这个日子,我早早起来就安排了今天的计划,今天最大的一项工程就是整理完成《一城一世界》和《一乡一世界》的两部书稿,今天做的主要是做一些衔接和桥段文字的补充,一切都按计划顺利推进了。
在睡前的时间,仓促了这点文字,但愿对年轻朋友有用,也算是祝朋友们芒种充实!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