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知 | 那些喜欢说“你不可以”的妈妈,你真的爱孩子吗?
爱的刚刚好
导读:
很多母亲,喜欢用这样的句式回应孩子:
你不可以……
你不能……
你没有准备好……
你根本不会……
你不知道这里面有多……
你放下吧,我自己干……
接下来,就会是这样的:
你应该……
你总是……
你必须……
我认为你要……
你最好是……
当孩子不接受时,母亲喜欢这样说:
你现在不理解,将来长大就理解了。
你真不懂事,你知道妈妈多不容易吗?
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
我这都是为你好!
请自省,你和孩子的对话是否如此?
我不知道,但您也不一定知道
01
雪儿(17岁)说:
我的确有很多不知道,
可她就一定知道?
她自己过得那么失败。
雪儿妈妈说:
正是因为我太失败,
我才不想
让她重蹈我的覆辙。
雪儿抱怨:
她总说不想让我犯她的错,
可她怎么知道
如今的社会一定和她经历的一样?
02
硕的妈妈:
他身体弱,
早晚得回老家。
非得交个上海的女朋友,
将来人家会跟他回来吗?
硕(21岁)说:
为什么我一定要回去?
不锻炼身体能好吗?
走到隔壁村找同学都不让,
身体能好?
我交女朋友
为什么将来一定要回去?
硕的妈妈:
我也不想干涉他,
可他和别人不一样,
他身体弱!
硕说:
从小说我弱,
什么都不让参与,
我好像是怪物,
同学和我玩怕惹麻烦,
稍微碰一点我妈去哭闹。
能走得远点,
我也能过得正常点。
03
孩子没老过,你却曾小。
喜欢说“不可以”,“不应该”,“不能够”的妈妈,你们小时候是不是成天犯错,日日被罚啊?
活活吓得把孩子管死,生怕他们犯你们曾经犯的错误!
可是,你犯了那么多错,孩子戒得过来吗?
如果全戒了,孩子还怎么活?
哪个孩子不是在犯错中学习,在纠错中长大的呢?
总希望孩子从出生到长大,一毛钱错都不犯,你生的是孩子吗?
是圣人!
不对,圣人也会犯错的!
当孩子犯一些可控的错误时,正是学习成长的过程。
有些话说多了忒贫,可不说不行,当妈的听得进却不肯做。
爱说孩子的“不听话”的老妈们,你又听过多少话?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实践着、摸索着走进社会的,让他们什么都不遇见,不如让他们遇见时有能力应对,这是共识,是每个妈妈都知道的。
可现在是,太多妈妈啥都不希望孩子遇见,最好她的孩子遇见的不是圣贤就是圣人,走的都是一马平川。
那 怎 么 可 能 !
04
孩子的成长,伴随着父母的成长,妈妈们如果只会禁止,只会阻拦,你的孩子终将为此付出你最不想他们付出的代价。
什么叫引导,什么叫教会,是在他们遇到问题时,敢于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办法,与他们一起尝试各种策略。
有位妈妈说:
我的孩子手有毛病,做事没有别人快,我怕他受伤害,就不让他去和别的小朋友做手工或是打篮球。
可他就是不听话,非要去!
气得我跟他发脾气。
一个孩子手不好,如同别的孩子近视、口吃一样,并不是什么问题。
如果妈妈整天强调“你和别人不一样”,孩子就会自我认定“我和他们不一样”,如果这种认定是弱势的,那他就会自我边缘化。
妈妈要做的不是强化他的弱小,他的残疾,而是要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让他知道他和别人稍有不同,就跟大家各自长相不同一样。
当他接纳了自己,再帮助他融入小伙伴,建立他的社会自信力,找到自己擅长且适合做的兴趣,他就不会自我边缘化了。
05
美国华裔体操冠军摩根-赫尔德,身材超乎寻常的小,是一位美国妈妈收养的中国广西弃婴,采访时她说:
“没有人是完美的。希望在看到我之后,更多戴眼镜的人也愿意去从事运动,只要你有热爱,没什么可以阻止你。”
摩根妈妈在孩子三岁时,就带她参加各种兴趣班,而不是告诉她:你身体不行,你练体操不可以,你还是在家读书吧。
正是妈妈的支持和鼓励,让摩根有了成为体操冠军的机会。这种允许,是冒着很多风险的,因为戴眼镜的体操运动员就没有,更别说冠军了。
我们要知道,你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成为她理想中的自己,父母只是帮手,而他们才是真正的工匠。
作为一个人生工匠,他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能,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后记:
连续几天收到几位母亲的留言,以及接待了一对母女的来访。
我迫切希望以上文字,能给出大家想要的答案:孩子的成长没有标准方案!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陪伴他们成长是母亲必须要做的,你一定逼自己成为盾牌,他们就注定要挣扎,要反抗,要不理解你的爱。
告诉孩子“不可以”,不如告诉他们“你设计一下”“你尝试一下”“你努力一下”。
回答孩子“你应该这样”“你必须那样”,不如回答他们“你自己决定,但有问题可以找我,如果定了就必须坚持,不然没人给你收摊儿。”
各位母亲,说到就要做到,不然等他们三十岁,四十岁,你再说“你怎么什么都不行”就晚了!
文字:晓 彤
图片:网 络
请你相信 美好 总会到来
这里没有鸡汤
只有真情关爱
职场 情感 亲子
即刻拥有二十四小时答疑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