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 | 周以太:号与姜茶我皆得

号与姜茶我皆得

文/周以太

前言:

我想让朋友们在这篇文章中看到一位小子如何从幼稚,无理取闹,一步步走向成熟。借此文献给成长中的自己:活在自认为有能力的舒适圈中,除了自傲和有幻想的头脑,别无是处,还有赠彼一句“相信自己”,今天在你看来是有心无心的安慰话,那明天就会是改变你的激励话。

——阙一先生

刚进入号队时,我一点也不懂,只知道他们吹敲拉的声音响彻云霄。他们要我选一种趁手的乐器,我试了试小号,猛吸一口气,吹出的号音没有大家的那般响亮 反倒像是没有吃饭,蔫了。我退而求其次,就选择了一个只需要双手的打击乐器。大鼓,小鼓,铜钹三个里,我选择了最重的铜钹。一位老师傅敲着,我在一旁照葫芦画个瓢。糊里糊涂中,我的号队之旅就此开始了,我也因此爱上了敲打铜钹。

听他们说,我学的蛮快的。有天赋,就自己研究学习。没过几个月,我就将谱全都记下来了,也成为了别人的指导老师。然后就沉不住气,骄傲起来了。今天,小浩拉着我的手说,我在他的本子里缺点只有一个字。我还在思考是什么字?他告诉我是“无”。其实并不然,我也是人,也有血气方刚的时候,也会骄傲自满,也会做错许多事情。那段时光里,我对敲钹的热爱逐渐减少,才发现前后也不过两年。老师傅忙,常常不在号队,敲钹的只有我一个人了,我就放松很多,闭着眼睛半睡半敲,随随便便。学习结束之后,弟弟嘲讽我说:“眼睛闭着敲,厉害死了莫?”

时光荏苒不再,镇里来了一位萧山老师,要教我们学号,我带着钹前去学习,却被告知只教号类。我一听就执意要走,学啥?不会嘛!说白了,我这个人只是缺少了信心和持守的心。老爸却希望我能够接上他,学习小号——自从他住院回来,就吹不动了。

我偏要闹脾气,最后险些和他打起来。那是我因着学号的第一次,而今想想,小子实在亏欠万分。年轻莫使火气上头。后来,我还是去学了小号,坚持到了最后。萧山老师说还会再来,结果多年去了不复还。镇里的号队趁热打铁,要求我们周六晚上去学习。我还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第二次的大闹开始了……

别人进步飞快,一旁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都吹得相当不错了,而我却仍初学阶段,按不快吹不久,指挥就找我,让我独吹。咋吹?不会嘛,也不愿意尝试,就和他作对,可以从开头到结束,大手牵小手的各家看着我们闹。回到家,老妈一本正经地说:“你这么闹,万一那么多人的里面有你未来的岳父岳母怎么办?不丢人啊?”我反问说:“如果他们嫌弃我,哪来的岳父岳母?”

然后他们要求我清晨去练。于是我在大早上被喊醒,拿支小号往家田去,坐在两块岩石一朽木搭起的木凳上练习,日复一日,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初晨之光跳出大山和铜号撞个满怀,铜号被染成金色,耀眼逼人。断断续续的号音徘徊在田野之上,改变了一个不羁之子……

再后来,我回到号队,还是熟悉的人,却不是熟悉的我。我不再吵吵闹闹,反而安静地有些出人意料。跟着指挥的节奏,众号的音响,开始一个人艰难的挑战。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许众人不知其中的故事,还在迷惑吧。

从此,我上下学的路上右手三根手指不断动着,因为天地空气就是我的小号,跟着心中反反复复的背熟的谱子来回按着,是想让手指按法更加了解“do”“re”“mi”“fa”“so”“la”“xi”。

不久之后,有一场丧事,我战战兢兢地提着小号进了奔遭丧之家。这将会是我第一次在那儿吹小号,也代表着我的故事将翻开新的一页。

几年后我已经在这老爸交给我的小号走过了一家又一家。一天,我坐在位置上,一位家属给我递上一杯姜茶:“天寒暖暖身。”我接下姜茶,放在小号的旁边,思考了一会儿,拍下了一张照片:号与姜茶我皆得。

后记:朋友,不要放弃了,看这样一个小子能够重新开始。舍弃前面所有的不好,成为一个新造的人。朋友,凡事要相信自己!

2021.05.01

点评:

这篇作文立意独特,借号与茶的巧妙衔接,将自己的爱好表现出来。从一开始对小号的排斥,无意识的选择了铜鼓,因为天性聪明,慢慢地骄傲自满,学习结束之后,弟弟嘲讽我说:“眼睛闭着敲,厉害死了莫?”,语言诙谐而幽默。然后从不情愿学小号到爱上小号,作者称自己将改变了一个不羁之子,诠释中不失富有哲理性。结尾处在遭丧场面上,主人捧了一杯姜茶,小作者拍下了一张照片:号与姜茶我皆得。这点睛之笔,读毕,有种意犹未尽之感!

作者简介:

周以太,笔名阙一先生,现就读于高中二年级。微风下的一位过客。常阅读,喜著作,爱作诗,亦幽默。用简单的文笔记录生活故事。

□编辑:叶寒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