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绥化清史讲座 4

(根据录音整理)

四、绥化府时期绥化府,由厅升府,光绪三十一年,绥化厅成立19个年头,终于迎来了正式的地方政府。(一)绥化府辖区

包括今天的北林区、绥棱县两地,余庆已设县,从绥化独立出来,所以辖区面积要小于绥化厅,算下来有7000多平方公里。(二)行政前面说过,绥化厅属临时设立的办公机构,只相当于法院、民政局和税务局。我也说过,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临时的机构也成为常驻机构,最后发展成为正式的地方政府,这也是早晚的事而已。光绪三十一年,清廷批准正式设立绥化府,正五品。这个品级,实际和绥化厅通判级别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也能够反映出,实际并非升级,而是理论上由临时设立转变为正式设立,临时真正转变为常驻。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省内其它地域大抵如此,相继由厅设府,正式成为清政府行政组织体系中的一个基层组织单位。到宣统三年,5年多时间,时间不长,却相继有五任官员上任绥化府知府。首任知府成多禄任期2年多的时间,最后一任知府黄家杰干满3年,直至大清灭亡。期间的三位官员任期也就几个月的时间。想想前面我说绥化厅时期,19年多,16任通判,清朝时期北团林子地域官员的更迭,已经相当的频繁了。这或许也能够反映出大清行将灭亡的结局,官员频繁更迭的背后,其干部之多,僧多肉少,机构臃肿的现象无疑十分的严重。足见其干部管理及其制度已经名存实亡,而其地方的治理,任期如此之短,官员也很难会有政绩,时间都不够。纵观绥化清朝历史,也只有三位官员吏治成绩显著。一个是前面说的首任通判毓衡,一个是一会我要隆重给大家介绍的首任知府成多禄,这两位都是创业官员,首任,任期长,治理这才有了宽限。第三位是最后一任知府黄家杰,他是一个特殊人物,横跨清朝和民国两个朝代,最后官至安徽省省长,下面我着重给大家重点介绍绥化府首任知府成多禄。(三)首任知府成多禄

这个人或许是清朝时期北团林子地域最有作为的一位官员,每一位绥化都人应该记得他,绥化应该为这个人树碑立传,纪念他。他的任期只有2年多的时间,政绩颇丰。从我查到了文献中,他大致做了这样几件事。(1)明确辖区,踏查全境绥化厅时期,辖区以五段河流为界,太粗,随着耕地的增加,显然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对辖区进行一次更为详细的地理踏查,迫在眉睫,可以说是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然而这件事要完成,可不是简单的事。今天GPS卫星定位,软件可直接测量出面积。在当时,全靠人力,用脚一步步去量,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为了完成这个工作,成多禄请求驻防营兵支援,并在乡一级建立起民兵组织,由壮年的劳动力以乡勇之名组成,由他们通力配合完成踏查。最后的踏查结果是1000多平方公里,比今天的北林区要小很多。足见当时的测量,手段落后,误差还是很大的。(2)建立警察队伍咱们绥化建立警察队伍,这是成多禄在任期间做的一件大事。成多禄当时主动给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大人写了一封信(实际是一个请示),说绥化的百姓越来越多,我们这片地域,驻扎的军队太少,土匪来了,他们是杯水车薪,我们想能不能建立起一个地方武装,以保平安。实际我前面已经提过,他当时已经把壮年劳动力组织起来,编成乡勇,建立民兵组织。此时,他没说。这个民兵组织满足了乡里治安的需要,那城里呢,谁来保护城里的治安呢?他想建立一支新的队伍,自己保护自己,他也有一点私心,建立这样的武装,地方养他们,费钱,他希望得到官方的认可,背后是想让国家养这支队伍。说来也巧,当时程德全将军正想在黑龙江地域推行司法改革,当时的吉林已经建立起了警察队伍,成效显著。他觉得挺好,但当时黑龙江没有,所以当时成多禄的这封信,正好合了程德全大人的意。既然绥化主动请缨,那么就在绥化建立起一个警察的试点,看看行不行,如果行,就在全省推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省政府同意了(应该是将军府同意了,此时黑龙江还未称省,光绪三十三年称省)。成多禄为办好此事,派人到吉林学习经验,回来之后就开始在咱绥化筹建公安队伍。那时候,我们不称作警察,新设的警察局叫巡警局,警察叫巡记,一把手叫巡长(总办是真正一把手,由成多禄兼任),是这么一个职务。为了便于管理,他在城内四门,四座城门附近设置了卡房,像哨卡。还把城内划分为四个区,称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把城外的农村划分为五个区,包含了绥棱上集镇,北林双河镇、津河镇、十间房,大致在这五个区域,设立了巡警分局,相当于今天的派出所,每个局给配了40人到50人不等。为了招募人才,充实队伍,成多禄还建立了警察学校,这就是公安干校的前身,培养警力。这支警察队伍,维护治安,人数大概200多人。如此一来,城里城外,治安情况得到迅速改善,很多土匪不敢来骚扰百姓、抢夺财物,绥化城,平安城,自此在省内迅速传开。(3)办学堂除了建立警察队伍,还有一件事,是在成多禄即将辞职离开绥化府时做的,走的原因我一会再说,说他临走时,办学堂。位置就在原来北林区朝鲜小学,现在变成广场的那个位置,这是清朝时期,北团林子第一个官办学校,是在成多禄倡导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当时,开始时,将军府拨款不多,成多禄大人做出了一个非常感人的举动,亲自到东大街,挨家挨户去筹集建设资金,和商户讲明教育的重要性。绥化厅时期教育的发展,是依托私塾来进行的,没有正规的大型的学校,私塾也只是满族贵族们才有能力建立起的,那时候普通百姓人家哪里请的起教书先生。因此绥化府建立后,成多禄上任就在着么办教育这个事。要建立官办学堂,要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也都上的起学,这是他的一个愿望。盖学校和建城一样,需要大量银两。为了这座城市教育的发展,让这些绥化儿女能接受高等教育,所以他特别真诚的,挨家挨户的去做工作。这一壮举,感动了咱们绥化人。咱们当时商户的领袖,姓严,他带头捐助,捐助了至少上千两白银,这在当时是巨款。全城百姓自光绪十三年自发筹建绥化城17年后,再一次全城百姓参与,这一次是为了孩子们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再一次万众一心,捐款捐银。这样就在我说的那个位置,当年开工建设,建立了第一个大型的学堂。那时候称为高级学堂,是当时最好的,最高级的学堂,相当于小学和初中。当年,有70多个孩子在学校就读,从此生源越来越多。这里多说一句,成多禄大人16岁就考取了秀才,据说8岁就能做诗。你们看他做的这些事,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也会发现他对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是有深远积极地影响的。绥化人当年,北团林子时期要培养子女,就要自己建立私塾,花钱去请教书先生。想考秀才,要到呼兰城,后来到巴彦(当时叫巴彦苏苏)去考试。在绥化厅初期的时候,也是这样。后来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人口越来越多,每年去考秀才的学生也逐渐在增长,当然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是满族人的孩子,绥化人开始占了好多名额,当时叫学额。就像高考录取,给你20个名额,本来都是给你这个地域的,结果从绥化来的考生,很多绥化人考上了,这样就占了人家的学额。绥化人今年如果考上10个,那就意味着你本地的呼兰人最多只能有10个考上,这样就占了人家的。也就是说,随着绥化的发展,绥化这片地域,在自己没有学额的情况下,随着教育的发展,生源的增多,开始占了人家的学额。所以呼兰就不干了,就向黑龙江将军府反映,说绥化现在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学额不能再占我们的了,应该给他们自己学额。这样我们打了报告,通过申请,这才在绥化厅后期的时候,绥化人终于可以不必远行,自己在本地域招生考秀才了。通判老爷组织考试,过关了就可以成为生员,就可以成为秀才了。到绥化府时期,绥化成为周边地域最重要的考点,绥化周边,比如庆安,当时的余庆县,比如说绥棱当时的上集厂,包括青冈,那片地域,考试都得到绥化来。绥化在那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教育方面,是这片地域的中心。实际上在宗教方面也是中心。绥化厅时期就已存在的圣宗庙,是一个道观,毁于文革期间。这个道观当时为黑龙江各地道观培养了众多道长。由此可见,绥化这个圣宗庙是我省著名道观,从它培养了大量的道教人才来看,它促进了我省道教的发展,那时的绥化厅应是全省的道教中心,这么讲并不为过。而且我们绥化这片地域,北面是海伦府、上集厂,东侧余庆庆安,西侧望奎、西南青冈柞树岗、兰西双庙子。绥化府末年,修了两条路,一条通往海伦通肯城,一条通往余庆庆安,这样,绥化这片地域,北通海伦,东连庆安,西连望奎、南连呼兰城,从交通上看,绥化是当之无愧的枢纽,是交通的中心。所以,一方面绥化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一方面随着耕地的增多,绥化越发成为这片地域粮食供给的重要基地,而且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以兴起的制酒行业烧锅酒和制油行业油房,这些生产加工型企业,在当时的绥化已经发展的相当的规模。绥化府在当时已经是松花江北一个非常繁庶的地区。(4)人口统计当时的人口,统计的结果,已经发展到多少呢,前面咱们说了,绥化厅时期,人口有7万多人,现在到了绥化府时期,20多年过去了,绥化的人口发展到了多少呢?大家估计一下(台下有人回答,有12万多人),198603人!准确数据!25767户!可以想象,当时绥化城已经接近有20万人了,我不研究这段历史,我也不知道,原来在绥化府时期,在清朝末年,绥化已经有将近20万的人口了。这基本相当于今天一个县城的规模了。这个数据,就是成多禄主政时期统计出来的结果。这个数据是详实的,不但有总人口,还有总户数,精确到个位,足见这项工作做的是很细致的。(5)禁毒成多禄来的时候,绥化已经有大面积的罂粟种植,当时的黑龙江也禁过毒,后来没制止住,主要是暴力,将军府就把禁止转为收重税,允许农户种植。很多农户出于想快速致富的目的,纷纷开始种植鸦片罂粟。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白鹿原,小说、电影、连续剧都有这样的情节,白鹿原上种植了很多的罂粟,当时的绥化也是这样。成多禄来了以后,鸦片的种植在绥化已经有几年了(光绪十二年,绥化厅共收取烟土249626两),很多绥化人开始吸食鸦片,城里城外瘾君子非常多,烟馆也遍及城乡。成多禄极力反对罂粟的种植,来的第二年,开始不顾上级的反对,在绥化地域开始禁毒。这项工作得罪人,上级反对,因为禁止种植,如此一来,就少了税源(平均每113两烟土抽取烟厘税1两白银)。绥化城的瘾君子们更反对。成多禄大人毅然决然地开始做百姓的工作,并开始率领刚刚建立起来的警察队伍,挨家挨户做工作,全城禁毒,变烟馆为禁毒所,挨家挨户搜捕瘾君子,强制禁毒三个月。绥化城禁毒当时在全省掀起轩然大波,个别地市开始效仿他的壮举。五、绥兰海兵备道光绪三十年的时候,黑龙江省设立了一个行政单位,兵备道,省、道、府,道为二级,直接隶属黑龙江省,当时这是咱们黑龙江进行的一次行政体制改革。这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在绥化府的周边,海伦是厅,望奎和青冈隶属海伦厅,兰西双庙子和庆安余庆独立成县,肇东、安达也相继设了厅(均为光绪三十二年设),这些地域,都归兵备道管,它是省设立的二级行政管辖区。绥兰海兵备道,统辖绥化府、呼兰府、海伦厅。这就相当于行署,当然行署是省派出机构,也不完全一样,人家是一级政府,并非虚设,可惜绥兰海兵备道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一年(后改为兴东兵备道搬走了),就被改设。我为什么要讲这个事,因为当时绥兰海兵备道道尹(一把手)的办公地点就在咱们绥化,衙门就设在绥化城里。那大家可以想象,人家衙门都设在绥化,足见当时的绥化已是这片地域的枢纽,是松花江北部一个相当重要的城市。绥兰海兵备道有一位道尹叫松毓,有一次,成多禄去省开会就和松毓吵吵起来,他和松毓大人两人矛盾很深,松毓看不上成多禄,所以经常给省打小报告,说成多禄做事鲁莽,有些工作还不请示,自作主张。实际成多禄和当时的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两人关系非常好,成多禄曾经做过程德全的秘书,程德全赏识其才华,所以才把他派到绥化任知府。原本松毓撼动不了成多禄,因为显然程德全更了解成多禄的为人和做事,可惜的是,成多禄一怒之下,对松毓说,那我不干了行吧,回来后不久就向程德全递交了辞呈,程将军数次挽留,也没留住他。成多禄走的时候还写了一首诗,我不记得了(“抛却肘后黄金印,安肯樊笼受拘束。野鹤归来天地宽,袖中江河涤新绿。”),后来他旅行去了,沿途写了很多诗篇,后人整理成《成多禄文集》,有机会大家可以在网上购书看一看。成多禄走的时候,绥化城百姓舍不得他走,自发的排着长队一直到西门迎恩门送他,成多禄来的时候只带来一箱子书,走的时候也是这样,还是一箱子书,从此留得美名传,人称“清廉太守”。成多禄是吉林人,在吉林去世的,他民国时期因为非常博学,被北京图书馆就是今天的北图聘用,当过副馆长(民国时期,在教育部当过处长兼任北京图书馆副馆长),成多禄,希望大家都记住这位政绩斐然的官员。六、综述今天给大家讲了一段绥化清史,讲了三个历史时期,北团林子时期、绥化厅时期,绥化府时期,就是这样三个历史时期。从中我们能够看过,我们生活的这片地域,人口由少变多,耕地随之由少变多,农业逐渐发展起来,工商业逐渐发展起来,城市也随之逐渐发展起来,城市又有着聚合的作用,交通的便利,经济、教育、文化、政治的发展,逐渐使得我们生活的这片地域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发展到今天大家所看到的规模。这是一个脉络,从中我们能够总结出很多的东西来,值得我们大家今后继续挖掘。要特别提到的是,从北团林子时期开始,闯关东的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寒地黑土之上,战天斗地,奋斗、拼搏,以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缔造了我们这座城市,发展了我们这座城市,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大多是无名的英雄,写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看不到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但我想,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在分享他们的历史,应该说也是在纪念我们的祖先,缅怀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我们该传承这种奋斗的精神,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以后我们大家有机会还可以一起交流心得体会,谢谢大家。目录:一、需要说明的三个历史问题(一)澄清一个历史问题——绥化历史究竟有多久(二)北团林子名字是怎么来的(三)清初黑龙江概况是怎样的二、北团林子时期(一)北团林子开发时间——同治元年(二)同治元年——土地放荒(三)十间房(四)绥化最早的店铺之一—锦和盛(五)20营屯(六)同步发展,不一样的发展结果三、绥化厅时期(一)理事通判厅(二)绥化名字由来(三)绥化厅管辖范围(四)绥化厅人口(五)绥化厅行政(六)首任通判毓衡(1)勘察绥化地域(2)筹划建设绥化城(3)推广集中种植庄稼(七)绥化厅贸易(八)绥化厅税和财政收入四、绥化府时期(一)绥化府辖区(二)绥化府行政(三)首任知府成多禄(1)明确辖区,踏查全境(2)建立警察队伍(3)办学堂(4)人口统计(5)禁毒五、绥兰海兵备道六、综述

作者简介:韩鹏宇,1976年生,绥棱人,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诗歌和地方史,著有《日本殖民绥化史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