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年十倍股”不值得追求
找到自己的赚钱模式,赚自己能赚的钱
古怪的电影院
小镇有一家电影院,是“全村人娱乐事业的希望”,十天半个月才上一部片,而且说放就放,也没个排片表。所以每次有放电影的传闻,从下午开始,就有人陆续进场占座,到了放映时,连走道窗口都是人,此时才赶来的人,就看不到了。
不过,早起的鸟儿也未必有虫子吃,因为小镇地处大山深处,影院工作人员要从省城把片子运回来,片子今天能到就今天放,没来就只能明天放,甚至连放映员也是空手而归,就白等了。
所以早来的人主要有两种:大部分是“黄牛”,先占座,再把座位高价卖给后来的人;少部分是那种特别喜欢看电影,又不愿买黄牛票的人。
这个电影院就是一家上市公司,放映电影就是业绩释放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对于一部分人而言,是炒股的主要风险所在,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也是最大利润来源,这是“确定性分析”系列上一篇《新手的致命亏损,总是在“不确定”的机会上盲目重仓》最后的观点。
这一篇,我们就来看看,买“确定性”的人,和买“不确定性”的人,分别是如何获利的。
“占座的”投资者
第一波介入的两类人,我称之为“占座的”。
电影院这两类早来占座的人,就代表着两类“抄底型”投资者,他们买的是“不确定性”,抓得是上市公司“困境反转”的机会。这类公司曾经业绩平平,股价长期无人关注,但最近开始有点改善的迹象。
此时,下一个季度就至关重要,一旦连续第二个季度增加,就能给投资者无穷想象力,从而立刻在股价上有较大的反应;可大部分公司的业绩改善并没有持续性,股价反弹也就成了昙花一现。
能不能反转,就连董事长也不能打包票,这就叫“不确定性”,所以这类“抄底型”投资者赌性很强,它们一般属于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中很边缘的补充品种。
当然,也有机构投资者专门投资此类“不确定”的机会,几十只股票组合,总有那么几只押中宝。
这就是买“不确定性”的第一原则,轻仓少量参与,或分仓做组合。
那小部分爱看电影的人呢?他们就属于典型的“越跌越买,买在左侧”的“价值投资者”,他们往往出于某些原因,对某家公司有特别的偏好,认定它有业绩反转的可能,赚钱无非是个时间的问题,而且股价有安全边际,亏不到哪里去。
本文就是集成灶龙头浙江美大为例。让我们回到2014年5月,看看这支五年十倍股,在股价爆发的前夜,那些买入和卖出的投资者,分别是什么样的理由。
从基本面分析,作为集成灶这个细分市场的老大,美大占30%的市场份额,很难再提高。这个分析得到了财务数据的验证,营收增速从2008年到2014年,逐年递减,更糟糕的是,灶具属于典型的房地产后周期产品,利润增速忽高忽低。
所以这家业绩不错的公司,在上市后的头二年,股价走势让大量看好其行业地位的投资者伤透了心,连研报都很少看到,股价还是刚上市时的二块多(复权价,以下同)。
唯一的看点是集成灶子行业增速快,本身仅4%的行业渗透率,增长空间巨大,所以,投资的“不确定性”就是集成灶能不能成为灶具市场的主流。
一般而言,有品牌有消费类企业一旦渠道拓展成功,其业绩是相当稳定的,但浙江美大的“不确定性”不是企业本身的经营,而是消费者的偏好,所以高于一般的厨电家电企业。
“不确定性”越高,其股价弹性也更大。
当然,大部分“占座的”再看好,也只会少量买入,因为谁也不知道“不确定性”何时消除,真正值得重仓的时机,也是更适合谨慎型的投资者的介入时机,还是半年后的三季报发布后。
“买座的”投资者
座位全部坐满后,电影院门口又恢复了平静,到了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忽然从左边和右边先后杀来两路人马,影院也到了这天最热闹的时候。
先来的一路人马,与电影放映员有联系,已经打听到放映员现在的位置,知道八成来得及。
后来的一路人马,经验丰富,看看天气不错,再估算了路程,觉得放映员应该来得及赶回来,又看见左边的“老朋友”有出动的迹象,今晚八成有戏。
可座位都占满了怎么办呢?买黄牛的!虽然贵了点,但节省了时间,值得。
左边来的人,就是机构的主仓位,机构赚得是“确定性”的钱——上市公司的调研,知名机构的研报,董秘的反复沟通,线上线下的草根调研,一个都不能少。
右边来的人,其实分两拨,一拨是典型的趋势投资者,底部长期缩量航速,缓缓放量并抬升后突破颈线位,标准的突破走势;另一拨是非典型的偏“右侧”的价值投资者,之所以说“非典型”,因为他们就算再看好一家公司,也要等到“跌到位再走出来”才买,哪怕此时底部已涨上去50%。
这一部分投资者,我称之为“买座的”。
随着进场的“买座的”越来越多,影院也到了最热闹的时候,大家都在讨价还价,黄牛怕人气不够旺票砸在手里,买票的怕买不到,所以票价也是上窜下跳。
这就是一支股票上涨过程中,波动最大、换手率也最高、常常伴有跳空缺口的一段时间,其背后,是一家公司业绩的“不确定性”突然消除,造成估值体系的大幅变化。
以浙江美大为例,2014年的三季报显示,在毛利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营收增速又恢复到20%以上,销售费用加速投放,说明未来一年有望保持高增速。
虽然此时的股价已经半年翻番,但因为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大大提高,5、6块的价格,相比后面的涨幅,仍然是介入的好位置。
说到这儿,可能大家要问,那把货卖给他们的“黄牛”,既然已经底部持有,成本这么低了,为什么还要卖掉呢?
一支业绩大释放的股票,如果业绩增长一倍,估值上升一倍,就从10元涨到40元,但具体走势,通常是前快后慢。“不确定性”消除的那一段走势,常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从10元直接涨到30元,后面大部分时间都在20-30元之间震荡,其间利用一波大盘上升的机会,短暂冲高到40元。
既然从底部出来有了100%的利润,当然可以兑现全部或一部分。这就是“买在不确定性”的人,要卖在“确定性”。
那么,既然“确定性”意味着股价大幅上涨,估值迅速上升,为什么还有价值投资者进场呢?
因为“困境反转”的消费类公司在业绩暴涨之后,常常会进入一个常态化的20-30%左右的正常增长,买这样的股票,赚的是业绩稳定增长的“确定性”,是最传统的“价值投资”。
至于从底部已经涨了100%,对于一家业绩稳健增长的公司而言,不过是一道开胃菜。
浙江美大在半年内暴涨4倍,其后因为股灾,最大跌幅超过六成。剧烈的估值修复行情之后,从2016年开始进入确定性很强的高速增长期,其股价也是进入“慢牛”上涨阶段,完全是一个消费成长股典型的走势。
那么,这些买在“确定性”的价值投资者,又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卖出呢?
“抢座的”投资者
小镇影院有个古怪的传统,因为几个月才放一次电影,放映员经常带上好几部片子回来,连映几场。由于劳累,放映员放映时都在睡大觉,醒了之后才会继续放,所以这次的电影到底是几部,下一部什么时候放,没人知道。
这么一来,一部电影放完,大家就要猜还有没有下一场,总有人等得不耐烦,先走了。而场外也有人专门等这种机会,一旦有人出去,就有人抢着进场。
他们在股市上,就是那些“伏击白马型”的投资者,喜欢抓四类机会:
一是受非实质性利空影响下跌10%以上的;
二是因为业绩略不符合预期,导致股价从最高点下跌20%以上的;
三是受大盘下跌拖累;
四是受市场风格影响,短期滞涨
这类投资者,我们称之为“抢座的”。
“占座的”买的是“不确定性”,“买座的”买的是“确定性”,那“抢座的”买的又是什么呢?
一家公司业绩释放结束,进入常态增长前,所有投资者都在猜测未来稳定的增长率是多少——20%的增长相对30%而言,估值要打7折,如果还叠加了周期性,最低要打对折。
这一类投资者买的是“持续增长”的“不确定性”,就像已经看了三场电影的观众还不愿走,认为还会有第四场。
再看浙江美大,持续高增长三年后,2018年房地产后周期性的特点再现,营收增速从50%降到20%,毛利率下降三个百分点,再加上巨头纷纷进入这个赛道,都让投资者怀疑,市场空间还有多大,新的“不确定性”再次出现。叠加大熊市的影响,股价半年腰斩,回到2016年的价格。
但坚定持有者认为,集成灶市场空间仍然很大,增速仍然高于传统厨电,公司行业领先优势不可能很快被追上,房地产一个短周期一般是一到两年,现在已处于尾声……
到底谁对谁错?其实并没有对与错,只是各赚各的钱罢了。
最后,我们就要来总结一下这三类价值投资者的异同。
三类价值投资者的异同
同样是买“不确定性”,第一批“占座的”买的是定性的“不确定性”,要么困境反转,要么彻底垃圾。
而第三批“抢座的”买的是定量的“不确定性”,是 “恢复15%的正常增长”,还是 “持续30%的高增长”的区别。
所以“占座的”没法重仓,而“抢座的”可以适当提高仓位。
那么,同样是押宝“持续增长”,“买座的”和 “抢座的”,区别在哪儿呢?
第二批入场的“买座的”,买的是长期的成长性,这是确定的,但缺点是盈利空间不够大,想多赚就要重仓。
最典型的是外资,通常看准了一个股票就不停的“买买买”,然后长期持有,直到买到30%的上限,他们要的不是短期收益,而是因为公司长期成长而创造的股价自然上涨。
第三批入场的“抢座的”,买的却是“持续增长速度的不确定”,抢的是意志不坚定者的廉价筹码,有更大的盈利空间。
但“不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抢座的”始终面临着业绩和估值双降的“戴维丝双杀”的风险,大部分价值投资者都有这个痛苦的经历。
占有座的、买座的、抢座的,这三类价值投资者,你觉得自己最像那一类?
两种十年十倍股
十年十倍的股票有两种:
第一种是业绩本身十年涨了十倍,类似格力、茅台一类的公司,这类股票通常股价涨幅超过(或者应该会超过)十倍,所以在任何时候介入都可以。
但此类股票是很少的,因为十年业绩增长十倍就是26%的复合增长率,26%并不难,上市公司一抓一大把,难的是持续十年。
更多是另一种类型,业绩五倍,估值再翻一番,从低估值的底部拐点,到高估值的顶部拐点,就有十倍了。这在业绩大爆发的科技股中,相当常见。
这类股票通常要经历了“占座的”“买座的”和“抢座的”三种类型的投资者,鱼头、鱼尾、鱼肚子,各取所需,至少有两次大规模的换手。
如果要从这类股票中赚十年十倍的钱,势必要从公司能不能“困境反转”的不确定开始买起,一直买到能不能持续高增长的“不确定”,从明显被低估一直持有到股价完全脱离基本面的上涨为止。
这种十年十倍的钱不但难赚,也毫无必要。
买在“确定性”的,就要卖在“不确定性”;买在“不确定性”的,就要卖在“确定性”。
每个成熟的投资者都应该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有自己的研究侧重,找到自己的赚钱模式,赚自己能赚的钱。
投资理念系列
行业研究系列
公司研究系列
估值方法系列
交易方法系列
思想
钢印
投资需要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