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民医案汇总一

▲李顺民 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顺民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医院优秀院长,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市名中医,鹏城杰出人才。

真武汤合实脾饮合五皮饮治疗局灶系膜增生性肾炎

【基本资料】

陈某某,男性,36岁,初诊:2015-6-8。
发病节气:芒种后两天。
【发病过程】

主诉:双下肢浮肿2月。

既往史: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余年,曾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现已停药。

首诊证候
现病史:2015年4月中旬出现双下肢浮肿,当时无尿量减少,无肉眼血尿等症,在外院住院,查尿常规:PRO3+;血生化:ALB27.6g/L,TC10.43,mmol/L,LDL-C7.93mmol/L,24h尿蛋白定量4.03g/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后患者转院住院,诊断同前,予降脂、抗凝、抗乙肝病毒、护肾及补充白蛋白等治疗。
现症见:双下肢及阴部水肿,乏力,畏寒,尿量少,腹胀纳差。
体格检查:舌尖偏红,根部少许黄腻苔,尺脉沉细。
辅助检查:
尿常规:SG1.027,PRO3+,GLU+;
血生化:TP33.2g/L,ALB12.6g/L;TC10.57mmol/L,LDL-C8.84mmol/L;
乙肝5项定量:HBsAg2886.65IU/ml,HBeAg233.55S/CO,Anti-HBc10.98S/CO;乙型肝炎病毒定量(内标法)4.02*105IU/ml。24h尿总蛋白3492mg。
ANA铺、ANCA、ANA(1:320)及风湿3项均未见异常;
泌尿系彩超示: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欠清;双侧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均未见异常。
6月16日行肾穿刺活检术示:1、初步考虑局灶系膜增生性肾炎,首先考虑乙肝相关,尚需考虑的鉴别诊断有狼疮性肾炎、纤维样或免疫触须样肾小球肾炎;2、间质局灶片状炎细胞浸润,不除外伴有间质性肾炎。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水肿-阴水(脾肾气虚夹湿瘀)

西医诊断:1、肾病综合征;2、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

治法:健脾益肾,化瘀利水
处方:真武汤合实脾饮合五皮饮加减
附子10g,白术10g,黄芪50g,桂枝5g,防己10g,大腹皮15g,茯苓皮20g,姜皮10g,陈皮10g,生地黄20g,紫河车10g,龟甲20克,白茅根30g,泽泻15g,牵牛子10g,冬瓜皮30g,5剂,日1剂,浓煎分两次服。
西医西药:1、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 qd抗病毒治疗;
2、口服甲泼尼龙片24mgqd调节免疫(待乙肝病毒定量下降2个数量级之后);
3、口服碳酸钙D3片 qd补钙;
4、口服法莫替丁片20mg bid(餐时)护胃。

【按语】

本病例为李教授从脾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医案。脾居中焦,主运化水湿,对全身的水液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若脾阳不足,则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水肿,三焦不畅,则腹胀纳差。而实脾饮功擅“温阳健脾,行气利水”,善治阴水,正如古人所言,“治阴水先实脾土”;脾土健旺,中焦气化畅通,湿有去路;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之功,主温肾阳,而实脾饮则主温脾阳,脾肾之阳同时得到温补,并联合具有利水消肿之功的五皮饮,则温阳健脾祛湿能力大大加强。
在临床实践中,李教授经常联合应用此方,治疗慢性肾炎属“脾肾之阳不足水湿内停”者,疗效显著。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强肌健力饮加减治疗重症肌无力案

【基本资料】

陈某某,男性,76岁,初诊:2012-12-11。

发病节气:大雪后4天。

【发病过程】

主诉: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伴手足乏力10年。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BP 180/115mmHg;否认甲亢、糖尿病等病史。

【首诊证候】

现病史: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曾于外院诊断“重症肌无力(眼球型)”,给予新斯的明等治疗,病情反复,渐伴手足乏力、言语欠清。现眼睑抬举无力,眼球活动受限,眼睑下垂,肩背疼痛麻木,言语略欠清,手足乏力,纳眠可,大便日1次,小便调。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白微腻,脉缓。双眼睑下垂、眼球左右活动受限。BP 170/100mmHg。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痿证(脾虚下陷)

西医诊断:1、重症肌无力;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治法:健脾益气,强肌健力

处方:黄芪50g,白术2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党参30g,当归10g,五爪龙30g,山萸肉10g,炙甘草5g,紫河车10g,枸杞子10g,薏苡仁30g,牛大力30g,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口服,每日一次。
【按语】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眼睑下垂为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症状,《北史》有“睑垂覆目不得视”的记载。《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称“眼睑垂缓”,清·黄庭镜《目经大成》称为“睑废”,后世称为“上胞下垂”。

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主要为脾胃虚损,然而与他脏关系亦密切,脾病可以影响他脏,而他脏有病也可影响脾脏,从而形成多脏同病的局面,即五脏相关。但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于脾胃虚损。脾胃虚损则气血生化乏源。肝乃藏血之脏,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肾主藏精,“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肝血不足,肝窍失养,肾精不足,精明失养,“精脱则视歧,视歧见两物。”故见复视、斜视或视物模糊。

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原则,李教授认为本病治疗当以补脾益损、升阳举陷为治疗大法。常用方为邓铁涛教授的经验方强肌健力饮加减。重用黄芪50克,更有用量至120克者,同时配合五爪龙、牛大力大补气血,柴胡、升麻升阳举陷,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补精益髓,共奏健脾益肾补气强筋之功。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中医辨证治疗石淋案

【基本资料】

吴某某,女性,45岁,初诊:2012-11-9。
发病节气:立冬后2天。
01    【发病过程】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酸痛、伴见尿频、尿急,少腹部拘急,夜尿2-3次,纳可,大便调。

既往史:曾行碎石术1次。

02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腰酸痛、尿频急4月余。
体格检查:舌暗红,黄腻苔,脉细。
辅助检查:泌尿系超声:双肾结石,右肾积水。
03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石淋(湿瘀内蕴)

西医诊断:肾结石

治法:清热祛湿,活血化瘀

处方:海金沙30g,金钱草30g,鸡内金10g,川牛膝30g,泽泻20g,红花10g,甘草5g,白茅根30g,车前子30g,莱菔子20g,薏苡仁30g,茼麻子15g,黄芪15g,7剂,日1剂,水煎服。

05    【按语】

肾结石属于中医“石淋”范畴,《丹溪心法·淋》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云:“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中医皆用清热利湿之法,促使结石的排出。

李教授在临床中,多采用用清热利尿,通淋排石,兼行气软坚,活血化瘀之方法治疗结石一类疾病,方中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通淋软坚化石,莱菔子、薏苡仁祛湿化浊,茼麻子、车前子、泽泻、茅根利尿通淋,牛膝、红花活血化瘀,甘草缓急,牛膝有引血下行,且善长补肝肾强筋骨,腰为肾之府,肾虚夹湿热者,石淋病证患者会有明显腰酸痛,针对此类患者以牛膝补肝肾无助湿生热,关门留寇之嫌。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中医辨证治疗消渴肾病案

【基本资料】

曾某某,女,65岁,初诊:2012-03-13。
发病节气:惊蛰后8天。

【发病过程】

主诉:多饮多尿10年余、腰酸乏力2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月
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多饮、口渴,当时查空腹血糖8.7mmol/L,尿糖(++),诊断为2型糖尿病,先后服用格华止、拜唐苹等,平素血糖控制可。2年前出现明显腰酸乏力,伴视物模糊,近1月出现双下肢水肿。
首诊证候

入院症见:面色晄白,神疲乏力,怕冷,腰酸,尿频,双下肢水肿,纳差、腹胀,夜寐差,大便溏而不爽。既往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6年余。查体:形体略胖,慢性病面容,双下肢浮肿,心肺腹(-),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舌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体格检查:心肺腹(-)

辅助检查:

眼底检查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P140/85mmHg,ALB28g/L;

血肌酐示:595umol/L,尿素氮24.22mmol/L;

尿检示:pro (++),血胆固醇6.8mmol/L,尿酸500mmol/L,24h尿蛋白定量波动在3.5g/天以下,查空腹血糖5.7mmol/L,尿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9%,HGB80g/L、心肌酶谱、肝功能正常。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消渴肾病(脾肾阳虚、湿瘀内阻)

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

治法:健脾益肾,温阳利水佐以活血祛瘀之品加减

处方:五皮饮合防己黄芪汤加味

防己10g,黄芪30g,大腹皮10g,肉苁蓉10g,法半夏10g,泽泻20g,桔梗5g,茯苓皮15g,炙甘草5g,赤小豆30g,冬瓜皮30g,14剂,水煎服,每日2次。

随诊过程
复诊 2012-5-08
服药半月余,患者水肿及乏力明显减轻,仍感纳差,口干,大便正常,舌脉同前。在上方基础上,去冬瓜皮、赤小豆、防己;酌加熟大黄、天花粉、沙参、百合等育阴之品,佐以桃仁活血祛淤,益智仁、芡实固肾摄精。
复诊2012-6-05
诉水肿基本消褪,乏力减轻,大便日2行以上,自诉肠胃不好,因服药后大便次数多,不敢外出恐不方便。原方基础上加苏叶调畅三焦气机,熟大黄减量为5g;加肉苁蓉20g、五味子10g以益肾温肾阳,处方调整如下:
熟地20g,黄芪20g,山萸肉10g,山药20g,苏叶15g,茯苓15g,熟大黄5g,五味子10g,沙参15g,枸杞子10g,肉苁蓉20g,益智仁10g,芡实30g,14剂,水煎服,每日2次。
复诊 2012-6-19
经服上药14剂后,患者水肿明显消褪,尿量增加,乏力症状好转,食欲好转,腹胀及便溏消失。小便常规检查尿蛋白+,血糖正常,血肌酐降至406umol/L。仍以上述治则及方药为主,随证加减治疗2个月后,患者水肿完全得到控制,血肌酐维持在400umol/L左右,尿量约1500ml左右,暂时延缓了透析时间。

【按语】

如本医案中描述:“面色晄白,神疲乏力,怕冷,腰酸、双下肢水肿,纳差、腹胀,夜寐差,大便溏而不爽,舌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等均为脾肾阳虚,兼有湿瘀内阻之征象。
在本例糖尿病肾病的辨证治疗中,突出了从肾论治,脾肾双补,阴阳相济的思想,方中以黄芪、防己补气助阳,利水消肿为君药;肉苁蓉、茯苓、淮山健脾化湿为臣药、桃仁、赤小豆等活血利水为佐药,甘草为使药。诸药共奏健运脾胃、补益中焦,祛瘀利水之功。
在辨证中加上泽泻、茯苓皮,冬瓜皮、桃仁等健脾祛湿,活血利水之品,有助于阻止其病理产物对糖尿病的进一步损害。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冬瓜皮、赤小豆等有活血解毒、消炎、利尿等功能。因此本医案在治疗上予以健脾益肾,脾肾双补,佐以活血化瘀及利尿解毒之品,从而使湿毒化,瘀热清,水肿消,病情得以控制。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益气养阴、健脾利湿治疗尿浊病

【基本资料】

冷某某,女,24岁,初诊日期:2015-10-13。

发病节气:寒露后5天。

【发病过程】

主诉:尿检异常3月余。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首诊证候】

现病史:患者3月前体检发现尿PRO2+,当时测血压正常,无明显关节疼痛,无双下肢浮肿等不适,于外院住院行肾穿刺示:“膜性病变”,诊断为:“膜性病变”,患者因拒绝激素治疗而出院,现肾穿侧腰隐痛,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体格检查:舌尖红,苔白腻花剥,有裂纹,脉细数。

辅助检查:2015-8-6外院肾穿示:符合膜性肾病改变。2015-10-12外院查尿PRO+,BLD+。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尿浊病(气阴不足,夹湿浊)

西医诊断:膜性肾病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利湿

处方:参芪地黄汤加减

黄芪30g,生地黄30g,山萸肉10g,山药30g,芡实30g,莲须10g,薏苡仁30g,醋五味子10g,鬼箭羽10g,牛膝20g,丹参20g,甘草10g,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2片,口服,每日三次。

【随诊过程】

复诊2015-10-20 

服药后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尖稍红,苔白腻花剥,有裂纹,脉细数。中药前方加炒白术10g、沙苑子20g,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2片,口服,每日三次。

复诊2015-11-03 

服药后自觉精神较前改善,纳眠可,二便调,苔薄白腻花剥,有裂纹,脉细数。2015-11-03复查尿BLD+,RBC 45/uL。中药前方去鬼箭羽,加小蓟炭15g、墨旱莲15g,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2片,口服,每日三次。

复诊  2015-11-17 

前两日进食不洁食物后腹痛腹泻,自服藿香正气滴丸后症状改善,现无腹痛,大便仍烂,纳眠可,小便调,苔薄白腻花剥,有裂纹,脉细。2015-11-17复查尿PRO+,BLD±,RBC 79/uL,颗粒管型 1/uL。中药前方去牛膝、沙苑子,加金樱子20g、炒白扁豆20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2片,口服,每日三次。

复诊 2015-12-08 

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苔薄白腻,无裂纹及花剥,脉细略数。复查尿BLD±,RBC 43/uL。中药治疗仍以益气养阴,健脾利湿为法,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拟方如下:
黄芪30g,生地黄30g,山药30g,芡实30g,莲须10g,金樱子肉20g,醋五味子10g,小蓟炭15g,甘草10g,莲子20g,沙苑子20g,墨旱莲15g,三七10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2片 口服  每日三次。

复诊  2016-01-05、2016-01-26、2016-02-23、2016-03-08、2016-03-22

病情均无明显变化,治疗一直以参芪地黄汤加减及口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维持。复查尿常规BLD由±~+渐转阴性。

【按语】
患者起病时临床以蛋白尿为主,外院行肾穿刺提示“膜性肾病”,患者因拒用激素治疗而转我院口服中药治疗,经中药参芪地黄汤加减及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后尿蛋白转阴,治疗期间患者因进食不洁食物而导致病情有所反复,李教授通过守方与及时调整药物,患者病情很快得以控制并逐渐向愈,再次证明守方与随证加减用药的重要性。
但膜性肾病的治疗仍是临床较为棘手的病案之一。此例患者蛋白尿并不多,浮肿也不严重,年龄较轻,故健脾利水或温阳利水并不需要,反倒是临床表现气津两伤之花剥苔,裂纹明显,酌加鬼箭羽祛风解毒,生地、山萸肉滋阴益肾,小蓟炭、墨旱莲凉血止血消血尿。病情稳定后通过参芪地黄汤滋阴益肾,健脾祛湿治疗,效果明显。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肝胃百合汤加减治疗虚劳病

【基本资料】

周某某,男,41岁,2015年10月28日初诊。
发病节气:霜降后5天
01    【发病过程】

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疲劳乏力,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现仍疲劳、乏力,运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头晕,易出汗,稍口干口苦,偶有腰酸痛,耳鸣,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13年前因“双侧肾上腺占位”行手术治疗。高血压病史4年。2015年1月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02    【首诊证候】

主诉:疲劳乏力5年余。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03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虚劳(肝胃不和)

西医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

治法:疏肝和胃

处方:柴胡10g,黄芩片10g,百合20g,丹参15g,乌药10g,黄芪30克,蒲公英20g,生石膏30g,麸炒白术20g,牛膝30g,天麻10g,炙甘草10g,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04    【随诊过程】

复诊:2016-1-12

一般情况:诉服前方后疲乏、头晕症状明显减轻,口干、口苦改善,仍有耳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

处方:柴胡10g,黄芩片10g,百合20g,丹参15g,乌药10g,黄芪50g,蒲公英20g,磁石30g,麸炒白术20g,牛膝30g,天麻10g,炙甘草10g,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05    【按语】
患者反复疲乏腰酸5年余,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结合症状及舌脉情况,总体属肝胃不和,治疗上当疏肝和胃,予肝胃百合汤调治。
该方乃湖南名医夏度衡所创,其云:“胃病治肝,本是成法……但治肝应知肝为刚脏,内寄风火,若一味刚燥理气,则肝木愈横,胃更受伤矣。”清代医家陈修园在辨治胃脘痛方“百合汤”时指出:“久病原来郁气凝,若投辛热痛频增”。拟“肝胃百合汤”乃是取“百合汤”、“丹参饮”、“小柴胡汤”、“金铃子散”、“颠倒木金散”方,筛选化裁而成。
方取丹参饮而不用檀香、砂仁;选“小柴胡汤”而去法半夏;取“颠倒木金散”而不用木香,盖檀香、砂仁、法夏、木香均属辛温香燥之品,虽能收到暂时止痛之效,但久用则症状反而加重,对治疗本病是不利的。
初诊时,考虑患者口干口苦症状明显,且头汗出,为上焦湿热内蕴之象,故在肝胃百合汤基础上,佐以生石膏、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凉血,去膈中之热。生石膏清膈中之热无寒凉之舆,虽为寒药,巧用且中病即止。
患者疲劳乏力,运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可知疲劳非郁证,而是真虚也,故宜补气。脾主肌肉四肢,以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则汗可固,气虚乏力之症得以缓解。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从脾论治慢性肾炎案

【基本资料】

黄某某,女性,30岁,2012年4月10日初诊。
发病节气:清明。

【发病过程】

主诉:间断解泡沫尿5年,再发1天。
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带泡沫,当时无下肢水肿,无尿频尿急等不适,单位体检时发现尿PRO2+,此后,曾于外院多次检查尿PRO2~3+,因拒绝行肾穿检查及使用激素治疗而到我院门诊求治,经口服中药治疗后病情稳定,尿蛋白转阴。近1年来门诊间断口服中药维持治疗,未复发,多次复查尿检正常。近期因怀孕停药,现已孕20周1天,今日孕检复查尿PRO2+,遂到我院门诊求治。
首诊证候

刻诊:小便带泡沫,无腰酸乏力等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体格检查: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数;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辅助检查:尿常规PRO2+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尿浊病(脾虚失摄型)
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法:健脾固摄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莲须10g,黄芩10g,砂仁10g,黄芪15g,白扁豆20g,茯苓10g, 炙甘草5g,白术15g,山药15g,芡实20g,7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随诊过程

复诊 2012-5-15

诉服药两周后复查尿检尿蛋白逐渐转阴,现已孕25周加1天,复查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无明显不适,舌边齿痕变浅,苔薄黄腻,脉细滑数。考虑患者既往有“咽炎”病史,拟原方加炒牛蒡子10g以利咽,加生地黄15g以养阴清热。14剂,煎服方法同前。

【按语】

李教授认为临床所见蛋白尿多因脾虚统摄无力,加之脾失健运,精微物质外泄所致,虽然多数患者临床并无症状,但治疗仍应以健脾固摄为主,同时兼顾固肾化湿,因此常以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参芪地黄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
对于妊娠的肾病病员,因用药有许多禁忌,李教授对该类患者一般采用纯中药治疗,禁用ACEI、雷公藤类药物。本病案患者孕20周后出现蛋白尿,无明显诱因,李教授认为非外感诱发,而是妊娠后脾虚统摄无力,精微外泄所致,因此治疗以健脾固摄为主,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加入莲须固肾摄精,加黄芩清热安胎。经治疗2周后患者尿蛋白得以逐渐转阴,妊娠正常而不受影响。
关于肾炎患者妊娠的问题,尽量在蛋白尿控制的情况下考虑妊娠。一般24h尿蛋白定量<700mg为宜,至多不要超过1.5kg/24h。血压正常,没有贫血或轻度贫血,血肌酐<265umol/L,否则过高的血肌酐或大量蛋白尿均是不利因素,甚至危及生命。
此类患者妊娠后,由于免疫因素及内环境改变,蛋白尿会发生变化,大多情况下加重并不明显,当然少数例外。中医治疗以药食同源为主,多家用淮山、黄芪、白术、陈皮、芡实等健脾益肾固摄为主,尽量不用活血动胎之品。关键是益气健脾固肾安胎,加强监测,必要时针对各种突发状况对症处理,以帮助患者平安过渡。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0)

相关推荐

  • 乳糜尿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乳糜尿是指尿呈乳白色,象豆浆一样.现代医学认为其成因是由于胸导管或乳糜池附近的淋巴液回流受阻,在阻塞部位的远端出现淋巴管曲张以致于肠内吸收的乳糜不能正常经过胸导管回流到血液循环,当通过泌尿器 ...

  • 云南省名中医李琦:膜性肾病蛋白尿的病机及辨证分型

    膜性肾病蛋白尿最主要的病机是肾元亏虚,阴阳失调 .肾为机体元阴元阳之根本,肾元亏虚.肾气不足,肾精亦虚,肾阳不能发挥蒸腾化气之功,肾阴失去滋养濡润之力,人体精微物质就会外溢,精微物质流失日久会加重肾精 ...

  • 【名医医案】李顺民:从脾论治慢性肾炎案

    医案来源:深圳市中医院 李顺民 深圳市中医院 //// 李顺民 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顺民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第五批全国老中 ...

  • 王清海医案汇总

    ▲王清海 国医大师邓铁涛弟子,主任中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 ...

  • 黄埔医校医案分享-李洪江医案(四)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为中医复兴而奋斗!> 编者按: 郭老原方加生姜半夏厚朴所成,效果是真不错呀. 黄埔医校医案分享-李洪江医案(四) 医案:慢性胃炎 时间:2021 ...

  • 甘露消毒丹医案汇总

    甘露消毒丹 一.古方简介 [来源]<医效秘传>. [组成]滑石15g,茵陈11g,黄芩10g,木通5g,射干4g,石菖蒲6g,川贝母5g,连翘4g,薄荷4g,藿香4g,白豆蔻4g. [功用 ...

  • 【以案说医】李顺民:肝胃百合汤加减治疗虚劳病

    李顺民 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顺民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以案说医】李顺民:中医辨证治疗消渴肾病案

    李顺民 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顺民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以案说医】李顺民:中医辨证治疗石淋案

    李顺民 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顺民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 王清海医案汇总二

    ▲王清海 国医大师邓铁涛弟子,主任中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 ...

  • 李顺民: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案

    李顺民 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顺民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