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为什么“快递柜”收不收费都难?
文丨赵 骐
出品丨零售氪星球(ID:LS-KXQ)
最近吵得不可开交的“快递柜收费”为什么?
收费背后是,智能快递柜盈利难,快递越来越多,但想在“最后一公里”上赚钱,参与玩家们走得太难太辛苦。运营成本、配送效率、用户体验,要权衡好这个涉及多方利益的三角还没有一个好办法。
近年来,网上零售的崛起带动了下游快递业务量爆发。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增量规模连续两年超过100亿件。
随之而来的是快递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包裹量增加,快递员派件效率达到瓶颈,丢件、延误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当用户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在家收件时,包裹被寄放在门卫、物业处,又增加了冒领、丢失的风险。同时,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又容易被泄露,造成安全隐患。
有难点就有商机。驿站、智能快递柜等模式纷纷涌现,各路玩家试图在这片未知领域中摸索出新的机遇。
智能快递柜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手段,最早由中邮在2012年推出(速递易)。当时,这一新模式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但随着电商业的快速发展,快递包裹呈井喷式爆发,各路资本也纷纷入局。
2015年,顺丰联合韵达、申通、中通、普洛斯共同投资创建丰巢。菜鸟2018年1月推出菜鸟驿站智能快递柜。京东也在2019年初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快递柜。
丰巢在2017年9月,以8.1亿并购中集e栈,终端布局规模达行业首位,与速递易形成双强格局。这一局面在持续近3年后,终于被打破。
5月5日,顺丰宣布将和中邮智递进行股份重组。中邮智递原股东将有权认购丰巢开曼新发行的股份成为丰巢开曼的股东,顺丰控股对丰巢开曼的持股比例将从13.67%稀释至9.75%。简而言之,丰巢和速递易将合并。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丰巢快递柜数量为178000个,柜机占比约44%;中邮速递易占比约25%。两者合并后,市场份额将达到69%左右。
另一方面,智能快递柜盈利难的问题似乎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公开资料显示,丰巢开曼和中邮智递在2019年分别亏损7.8亿元和5.2亿元。
01
智能快递柜艰难探索盈利模式
智能快递柜盈利难的原因在于收入和成本难以平衡。
盈利模式单一一直是智能快递柜面临的问题。
物流指闻运营总监叶帅告诉「零售氪星球」,目前国内快递柜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和向快递员收取保管费用。针对C端用户的收入占比较低,主要包括收取寄件费用、打赏、会员费,后两项均是近期新涌现的模式。
安信证券的报告给出了更多细节。单套快递柜年收入合计约17800元,其中快递员投柜和广告分别贡献了9110元和6000元,占比分别为51.2%和33.7%。此外,因用户超时使用而获取的相关收入为2190元,占总收入的12.3%。
来源:安信证券研究报告
对用户收取超时使用费同样是丰巢近期的热点话题。4月30日,丰巢快递柜推出会员服务。普通用户12小时内免费保管包裹,超时后0.5元/12小时,3元封顶,节假日期间不计费。会员用户可以在有效期内不限保管次数,7天长时存放。会员卡分月卡和季卡,月卡5元,季卡12元。
公告显示,丰巢在2020年第一季度预计净亏损2.45亿元。会员模式恐怕远远不能覆盖亏损。
按季卡12元的售价计算,丰巢需要卖出2040万份季卡,才能填平2.45亿元的亏损。丰巢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人口约4亿,大概1亿多家庭。2000万份季卡相当于让1/5的一二线城市家庭都成为会员,如果剔除农村家庭,这一比例会更高。
现在只有10%左右的包裹通过快递柜完成投递,且用户习惯远未养成,很难想象会有如此高比例的用户为季卡买单。
目前来看,这一新模式的拓展并不顺利。就在丰巢宣布向普通用户收费后不过1周,杭州东新园小区就发布通知称:“因丰巢快递柜向业主收取超时保管费,损害了业主的利益,丰巢快递柜将在2020年5月7日7时起暂停使用”。
除了营收难外,高昂的成本是快递柜难以盈利的另一个原因。相关报道显示,根据不同的规格、材料,一个智能快递柜的采购成本约1.8-6万元。除此之外,还涉及到进小区、写字楼的租赁费等。快递柜的占地成本在0-8000元不等,但由于竞争日趋激烈,价格差距较大,有些小区还会有排他性。此外,还有安装成本、维护运营成本等。
根据安信证券的报告,单套快递柜每年的总成本约为16788元,其中最主要的构成为8000元的租金,占比近50%。
来源:安信证券研究报告
一位智能快递柜的前从业者告诉我们:“快递柜放置前期要打通物业关系,电、网、监控等公关成本较高,后期维护人员需要持续巡视,周期长,故障率高都是限制盈利的因素”。
以上述表格看,丰巢和速递易合并后,能够通过规模效益降低的成本主要是维护方面的支出,但这只占总成本的17.9%。此外,在场地租金、采购成本也可能会下降。
叶帅并不认为丰巢和速递易的合并可以改善他们盈利难的问题。“双方合并后,虽然在市场份额取得领先,但是收入模式创新方面,依然乏善可陈。如果真能让用户变客户,让消费者接受会员制模式,将免费快递柜一定程度上变成收费,这样既能提高利用率,也能增加收入”。
02
运营成本、配送效率、用户体验,不可能三角?
虽然难以盈利,但快递柜依旧在整个末端配送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它解决了一些原有痛点。
在传统的快递员直送模式下,快递投递时间和客户接收快递时间不一致,而导致投递失败的状况时有发生。此外,部分小区禁止快递员进入,影响了投送效率。
传统的解决方案是由门卫、物业代收,但这又导致较高的遗失率。智能快递柜具备实时监控、取款码取货等功能,保证了包裹可以被更安全地交付。
国内快递业务量从2014年的139.6亿件,提升至2019年的635.2亿件,年复合增速35.4%。虽然业务量扩大了3倍多,但快递服务质量却在优化。
根据邮政总局的数据,我国快递订单全程时限从2014年的59.4小时下降至2019年的56.2小时;72小时准时率也从72.0%提升至79.3%。
来源:国家邮政总局
城市人口红利消失、基层劳动力数量不足等宏观因素限制了快递员数量的增长,每一单都让“快递小哥”上门派送已经不太现实。快递服务质量的增长显然是得益于自快递柜、驿站等多元配送方式的涌现。
「零售氪星球」注意到,在东新园小区暂停使用丰巢快递柜后,快递员只能送件上门,这对他们的工作效率产生严重影响,至出现快递小哥辞职的现象。
“一天拉300多票,有100多票送不掉。有的客户不在家,放门口万一丢了,丢一个件我们一天就白干了“。
“同事都不干了,因为送不完。现在只能一家一家送,昨晚送到9点都没送完,只好拉回去“。
叶帅也表示:“快递柜以空间换时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快递员和消费者时间不匹配的问题。某种程度而言,快递柜支撑起了今天中国的天量快递——无法想象快递员一件件送货上门的场景,尤其是双11期间”。
不过,快递柜也带来了新问题。
除了前面谈到的亏损外,最核心的问题是户体验打折,毕竟绝大部分用户都希望包裹可以投送到家。“未经允许擅自入柜”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心头恨”。
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对这一现象制定规范,若事先未与消费者沟通,便将快件直投快递柜的行为将属于“不合规”,收件人可向管理部门投诉。
除此以外,放错包裹、非常规包裹难以投送、快递柜清理等也是常见的问题。
“快递柜经常出现的纠纷是忙中放错,或者包裹大小不合适,导致包装被挤压变形、商品损坏。这其实应该是供应链出库统一打包的时候就应该解决的问题,毕竟快递柜里的位置和空间都是给定数量和大小的,上述问题在生产环节更容易解决。此外,快递柜的清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交叉存放货物如果出现(液体)渗漏的情况,对后续客户的使用,将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相关人士告诉「零售氪星球」。
整体而言,智能快递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末端配送的效率,但也带来了运营成本上升、用户体验打折的新问题。
03
“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实际上,快递柜争议的背后,是行业在“最后一公里”所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是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是快递业务量的持续增长,这对末端配送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中国快递员总数在2018年突破300万,2019年超过320万,增幅不到10%。但快递业务量却从2018年的507亿上升至去年的635亿,上涨25%。
在总量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单人效率也已经接近瓶颈。《2019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职业调查报告》显示,65.43%的快递小哥日派件不足150件,83.4%日派件不超过200件,日均派件数量近年来没有明显变化。
在此背景下,发掘快递柜、驿站等其他配送方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快递柜本身面临盈利难的问题,但相对于招聘更多的快递小哥,成本反而更底,并且提高了配送效率,不失为一个更优的替代方案。
叶帅向「零售氪星球」分析到:“盈利难固然有快递柜本身问题,但也和快递最后最后一公里的现实相关。快递柜盈利难,但其他模式收入也不是十分理想。这是为什么快递末端被一些人称之为'肿瘤’的原因。不过,如果将柜子放到顺丰大生态里,可以将快递柜视为战略性亏损业务。虽然不挣钱,但单位时间单位区域内的快递员能派件多了,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
驿站/自提点是另一种常见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这一模式同样可以降低快递员到户的配送比例,进而提升配送效率。驿站分为自建(比如顺丰家)和加盟(如菜鸟驿站)两种。
自建驿站服务质量更有保障,但成本高昂,同样面临盈利难的问题。定位网购服务社区店的顺丰嘿客(2015年更名为“顺丰家”)于2014年5月上线,短时间内扩张至2000家。顺丰上市时的财务数据显示,“已剥离业务商业板块”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亏损6.14亿元和8.66亿元,原因是“顺丰商业自2014年开始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
加盟的成本更低,但管理和服务水平难以保证,无法进行标准化复制。一旦发生丢失快递等现象后,责任归属问题难以解决。
马云在2017年预言,未来中国每天的快递包裹将达到10亿个。整体而言,在“最后一公里”,智能快递柜、驿站等模式都有各自优缺点,它们和快递员直投形成互补。
在人口红利退散的大环境下,想要支撑起这样一张巨大的配送网络,多元、复合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是必然选择。
作者赵骐,「零售氪星球」零售分析师,沟通交流加微信号:qizhaowow。作者妮可,资深媒体人,商业观察者,现创业公司创始人,沟通交流加微信号:8735271
推广 | 交流
「零售氪星球」是新锐商业观察自媒体,文章覆盖国内雪球、今日头条、知乎、界面、品途商业评论、百家、腾讯、领英等20+媒体平台和30+国内各行业专家的社群。
转载须知 |
2、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文章转自「零售氪星球」,ID:LS-KXQ,标明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