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教会过你哪些重要的事?
《礼记·学记》中有一段话,非常有意思,「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校教育中我们时常提到「教学相长」,意思是指通过教授、学习,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平也可藉此提高。
家庭教育不也是一样吗?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重要的成长课堂,与孩子相处的日常中,虽然总会遇见各种烦心、激气的事,但是我们也可以经常收穫孩子成长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感动。孩子就是我们生命中的天使,他们也在帮助我们成长,引领我们成为better parent, better me。
亲子之间的教学相长
记得访问过一位有自闭症儿子的妈妈,她与囝囝的互动和故事,总是令我嘴角上扬。
她原本是一位事业型女性,高薪厚职,工作量很大,几年前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当时5岁的囝囝,变身成全职妈妈。
由职场转战家中,一开始那两星期,令她很崩溃,因为猛然发现双方根本不懂得如何沟通。本应是最亲密的两母子,各有各的表达不到、接收不到、沟通不到,两个人,在家裡,就这样火星撞地球。
之前返工的日子,她工作后回到家中,只顾跟囝囝玩就可以了;但当全职妈妈后,就要负上「教」的责任,压力亦油然而生。对囝囝来说,他的世界也变了,从前工人姐姐全都由他的,但妈妈就很严厉。
但她很感恩,受过前一份工「有问题就要立即解决」的训练,她明白改变是需要的,于是尝试放鬆自己,轻鬆地对待囝囝。不想做功课吗?就让他玩。喜欢麦当劳吗?就让他选择喜欢吃的。慢慢摸索出一套跟囝囝沟通的模式,囝囝也重拾笑脸。
原来很多东西都「无得逼」,一条路行不通,就要改变和尝试不同的方法。
情绪修炼课
她笑说,教导自闭症儿童,「同一件事讲20次都唔得,要讲100次先program到!」所以她想「教」囝囝一件事,便需要模拟情境,不断重複去做,令囝囝机械式地练习出反应。
她斩钉截铁地说,换著是以前工作的她,心浮气躁,又急又赶,一定不会如此有耐性。随著与囝囝相处,她慢慢领会了什麽叫「无得急」,也好好训练了自己的EQ。
与囝囝的生活日常,带出了她更好的一面。
当凑仔辛苦时,她不禁会想:「如果我唔係凑紧佢,我会做紧咩嘢?」但她很清楚儿子是自己的first priority,「无得怨」,此刻只想争取教他多一点东西,因为随著他一天一天长大,街上的人给予他的包容只会越来越少,她要与时间竞赛。
她不觉得自己特别伟大,因为她认为做到几多得几多,是每个妈妈的can do精神。
的确,人生裡头有太多事情「无得逼」、「无得急」、「无得怨」,只要「尽做」,就无悔了。孩子不正是教晓了我们人生大智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