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脑梗痰热腑实型第一方
主诉:发作性左下肢活动不利7小时。
现病史:患者前7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下肢活动不利,无抽搐,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及尿便失禁,症状持续约10分钟后完全缓解,未重视、未诊治。1小时前患者无诱因再次发作左下肢活动不利,麻木无力,摔倒于地,不能站立,伴左下肢抽搐,言语不利,无意识障碍及尿便失禁,症状稍缓解后可扶墙行走,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190/130mmHg(1mmHg=0.133kPa),给予硝苯地平片5mg含服,遂来我院就诊。头颅MRI示右顶叶新鲜梗死灶。刻诊:左下肢活动不利,左侧肌力Ⅱ级,语言謇涩,喉中痰多,腹胀便干便秘,数日未行。舌质红、苔黄腻,左侧脉弦滑。
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220/110mmHg,未规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平素血压在140~150/100mmHg。
中医诊断: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血行瘀滞)。
处方:星蒌承气汤加减。生大黄10g(后下),芒硝6g(冲服),全瓜蒌15g,胆南星10g,枳实10g,丹参15g,天麻10g,钩藤10g(后下),桃仁10g,红花6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二诊(2010年2月25日):左下肢肌力Ⅲ级,左上肢Ⅱ+级,喉中痰量减少,腹胀便干便秘好转。舌质红、苔黄,脉弦略滑。患者病情好转,减少通腑泄热之药,增加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之品。处方:生大黄3g(后下),芒硝3g(冲服),全瓜蒌9g,胆南星10g,枳实10g,丹参15g,天麻10g,钩藤10g(后下),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赤芍12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三诊(2010年3月2日):患者言语不利好转,左下肢肌力Ⅲ+级,左上肢Ⅲ级,继根据症状加减调治2月余,言语较常人稍欠流利,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按语:中风病急性期往往以标实为主,风、火、痰、瘀互见。风邪为中风病的重要病因,在发病过程中是病机的核心问题,但在脑脉闭阻后风邪之象渐减,而痰、热、瘀之象渐显,故临床中痰热腑实型比较多见。痰热腑实这一证型,基本出现在中风病急性期,当急则治标,以迅速去除痰热浊毒为关键。因此,以通腑化痰为立法。
此法一则通畅腑气,祛痰达络,敷布气血使半身不遂等症好转;二则清除阻滞于胃肠的痰热积滞,使浊邪不得上扰神明,气血逆乱得以纠正,达开闭防脱之目的;三则可急下存阴,以防阴劫于内,阳脱于外。
星蒌承气汤方中生大黄通腑泄热、活血逐瘀,为君药;芒硝能泄热通便、润燥软坚,瓜蒌清热化痰、润肠通便,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为臣药;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天麻、钩藤平肝息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诸药相配,为佐使药,化痰热,通腑气,祛瘀血。势宏力专,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诸症。
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风病急性期,胃肠蠕动受到抑制,肠内容物积留,肠源性内毒素包括过量的氨类、吲哚类物质大量被吸收,从而加剧了脑循环障碍。通腑泄热化痰法可以排除积于肠中的代谢废物,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降低脑水肿,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使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综上所述,中风病病变在脑,通腑泄热化痰的星蒌承气汤治在胃肠,上病下治,综合治疗,此经验来源于临床实践并在总结归纳之后长期应用于临床。王教授提倡用该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之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本文摘自《王新志学术思想与经验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