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练太极拳四年,为何感到“痛苦和迷茫”?
令狐大 2016-5-24 16:30:55
“太极水很深,让我们这些愛好者很痛苦和迷茫”。一位练了四年太极拳的网友如是说,看来是一位很有进取心的拳友。对于他的感受我能理解。因为我刚开始学拳时。也有过这样的感受。。
太极拳以及中国其他的武术,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确实易学难精,模仿拳架动作容易,一年;半载能解决。但要充分理解;明了拳理,拳式动作的含义;变化的规律;练至能熟练地运用到实战并能随机应变,却不容易,终生努力不能进门者比比皆是。这位网友的感受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你看另一位网友是这样说的“奋战2016
茫茫太极路,前后寻找,左右顾盼,上下求索,”
我觉得学习太极拳,除了要选择能传道;解惑;授业,德艺双馨的明师;自己要勤学苦练外。学者也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在学习时事半功倍,取得更大的进步。
拳曰,太极拳,那习练者得明白太极图的含义。如是,就会明了先贤创编的太极拳的哲学理念。技术特点;拳术风格。技击时的战略;战术。练太极拳者看不懂太极图,要想练好拳,难。
如能了解明了人体骨骼结构,胯关节;膝关节;脊椎的形状;结构;能活动的范围。十二经脉的走向以及与内脏的关联。练习时就能避免膝关节以及其他关节的损伤。增加养生保健的效果。同时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拳架中擒拿招数的技术;招数中的动作是攻击对方什么部位的,同时也明了了如何避开对方对要害部位的攻击。
懂得美学上的对称;黄金分割线等原理,就能使拳架的姿势更加,和谐;协调;美观。
学习力学原理知识,使我们知道。向心力;离心力,是什么回事,而杠杆原理在拳术上运用最多。擒拿术中的反关节技术,就是杠杆原理中支点和力点的运用;太极拳在将对方旋转而起,是利用向心力和离心力;力偶原理;同时运用杠杆支点和力点互换实现的;又如'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的技巧,就是力学中的合力原理。。。。。。。。
朱熹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太极拳和做其他学问一样,需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博学多才。才能在学习时正确理解拳理;拳术的基本技术;运用方法。当然学习时会不断地遇到难题;要坚持,到了一定的火候自然而然会产生质的变化,功夫蒸蒸日上。就是拳论上说的“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通焉”此时情景如朱熹比喻“昨日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江中自在行”。
当然,学者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不能不学无术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教到左右揽雀尾一式时我说'左脚向左前45度迈出,右脚随着跟进 ’他不懂什么是45度,于是我在一个正方形里划了一条对角线,说这是45度,但他一口咬定说这不是45度,叫他画一条45度斜线他不肯画。前几天有位网友看了我的博文《向心力,离心力与太极拳实战步法》后,他说 ' 揽雀 2016-3-15 22:01:09
没有离心力这个词哦,师傅。’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老师或师傅“传道,解惑,授业······”学者才能充分了解;明了个中的技巧;变化规律;操作过程;以及禁忌事项等,
太极拳作为一门技艺与书法;绘画;弹琴一样要在老师的传授,指导下循序渐进,反复地练习,实践,不断地纠正谬误,才能正确掌握,学会。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学成才的音乐家;绘画家;书法家很少见的。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练太极拳的朋友大都是看书;看视频自学的,或者参加过一些太极拳大师举办的速成班。练习者众多。能进门者寥寥无几。类似那位叹息“感到很痛苦和迷茫”者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