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竹林 | 第128天


 张 
 来 
 一 
最近,除了订阅号和社交平台发布经文,很少手机社交,手机也习惯性的一直处于静音模式。
寮房独自一人,看书处独自一人,吃饭独自一人下楼,明明什么事都和师父们在一起,仿佛又处处是独自一人。
特别痴迷这种不用应付人事独自一人的感觉,远离外界的干扰,明明仍旧是日日复制粘贴般的相似生活,这种独自一人时,对于时间溜走的感知却分外清明。忽然感到,时间刹那而过,无论发呆凝神,还是劳动共修,无论动或者静,日子好像比安排满满紧张到恨不能跑的日子更为飞快。
水池明明才刷过,隔天的隔天忽然又脏了,尽管无人使用,但飘落的叶子,落满的灰尘,在池壁上凝成一层污垢。
明明才答应那位师父给他印泥,总是观堂才能碰到的我们一再错过,一错过忽然就有三四天的光阴。
才是去年十二月份写的笔记,详细而涉猎宽广,今日翻开一看,曾经那些可圈可点纷纷记录在册的文字笔记,当初明明感到很重要的,如今翻阅,也不过如此,恍然陌生到发现这些记录像不是自己所写。对于写过的东西,即便是了一遍,不是兴趣所在,纯粹记录,压根不会走入内心和脑海,充斥陌生感最能体现时间流逝的长短。
这种独自的感觉,可以分辨清内心,也可以看得清周围。
过去的事情,纷纷在脑海里翻腾一遍,在意的竟不那么在意了,当初感觉很重要,歇斯底里到非此不可的,暗惊,当初的自己,竟然是这副让人讨厌的样子。
冲动想出口的话,暂时不讲,被耽搁后再回首一看,有种还好没讲的庆幸。如鲠在喉跃跃欲试想要反映的问题,纷纷保持默默不语的众人,并不是他们未曾遇到,是早已习惯。
这种独自的感觉,静观周围人事交流,不参与其中。以旁观者的角度,看人事似乎更为清晰,也会是自己为人处世的镜子。能提醒自我,一个人若想留给别人恶劣的印象,一场众人中负面情绪的极端渲染不护念,已经足够。
翻开佛陀的经文,佛陀和比丘们的互动,如今看来竟有点匪夷所思,明明是佛陀啊,神通自在的大阿罗汉啊,竟然也会如此?
佛陀早就窥探了作为众生,无论是否有神通,都有一份作为众生根深蒂固的相似习气。佛陀明明是为当初的比丘们制定戒法,却能对治,哪怕千年之后,仍作为佛弟子也是众生的习气。
身处僧团却又独自的感觉,就像是一杯浑浊的水,在安静中沉淀,看清了杯子中的杂质,也看清了杯外的景物,而水还是那杯水。
 二 
当年初见用师父,第一次和师父交流,用自以为是的傲慢在师父跟前一顿吹嘘,师父耐心听。
最后向师父问道,怎么修行。
师父说,怎么修行,念一句佛号也是修行啊。
师父讲开示很少引经据典,讲些寺院日常和自己的经历,师父们却听到满室落针可闻。
师父当年那句: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通过师父的口传达,明明听说过无数遍的同一首偈颂,却像是初闻。
那年初到寺院,已经读研的同学对于将要为僧的我问道,你说做个好人不就行了嘛,干嘛还出家受戒。
初入寺院学佛,一时说不清楚,竟被同学滔滔不绝的口才说到哑口无言。明明知道所谓的行善受戒,做个好人,它们肯定有所不同,却无法辩驳,说不出所以然,究竟哪里不同。
听师父说出这首偈颂,顿然明白,以凡夫的智慧,世间做个好人和行善和戒法完全不同。
好人的好,是自认为的好,自认为的好人却不一定是善,没有智慧的善也是沽名钓誉的善,是想做就做不想做也无所谓的善。而戒法,是佛陀智慧而定,受了戒法,是一定要去行善,不行善会犯戒。受了戒法,是一定不能为恶,为恶更是犯戒。
 三 
收到远在广东的同寮小师父发来信息,一长串的语音信息。
安静的时光,对他信息中要求帮忙的事,反复听,确认,一时间,内心隐隐反感。
不知是不是社交过于寡淡,对于很多司空见惯的事情,总是隐隐反感。
比如打电话聊天,一聊上小时,从不注意周围空间,是否有干扰到别人。
比如能文字信息说清楚的,为了自己的方便,从来都是语音嗖嗖的发,不会考虑收信息人的场合是否方便听这些语音播放,转换文字,自己的发音是否标准。
比如请别人帮忙,事情表达还未清楚,却先是一串的卖惨。
……
小师父让帮忙,我的反感只是希望能文字信息说清楚即可,一目了然多好,不用反复去听,究竟有哪些要求。
其实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反感也是轻微的反感,习惯后大可习以为常。但社交,时时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或许才不那么累,也不会让人感觉社交是件恐怖的事。
 四 
下早殿的师父们走的匆忙,加之早斋前不讲话,又不能保证发信息,师父们短时间会不会看。正在寻找十几分钟后早斋替换行堂师父的我就看到了早殿结束,正在折衣的gl小师父。
小师父,成了唯一求助对象,我说,近日有点不舒服,可不可以行堂先换一下,和你。
小师父转身拍拍我,不舒服就休息,我去就行,不用换。
我只是试探问一问,可不可以,小师父满口答应,低声细语,口气温和,小师父的话远没有这样简略。我莫名感动。
一眼看去,小师父比起以前,明显人瘦脸色泛白,却答应的如此爽快。
Gl小师父,等早殿打钟,他已经拜佛很久;等行堂入观堂,他又来了很早端好了菜盆;等攥着手机,刷刷新闻,他的手机用来听讲法音频,洗脸都揣在口袋边凝神思虑。
假若生活满地琐碎,某一天想不起别人的好,愿扒拉这些记忆的琐碎,寻找不经意间温暖的感动。
……

第128天,

小师父: 每月可有四次之内的早晚殿供休息,你用了吗?
我: 病时,已用两次。
小师父: 我没用。
我: 月末了,要不我们一起用吧。
小师父:大笑,难道集体翘殿?

瞬间,脑补出没有人上殿的画面。

喜欢上殿的我,是被制度祸害,越来越没有惭愧心的感觉,不利用可有四次休息的机会,像是吃亏。

……

—部 分 图 片 作 公 益 分 享,若 有 侵 权 联 删


上一篇:写于竹林|第127天
(0)

相关推荐

  • 乐博士谈:如何正确理解法义

    一起到泰国的一位出家师父(比丘尼)由于初在乐博士农场,体验较好,法喜充满,所以会情不自禁的唱诵佛经,有时身体还会有轻盈的一些舞动. 乐博士农场有一些经常在那里调养的泰国出家师父们.有一位师父看到了就过 ...

  • 老马虎 ▏师父,我想您!

    释印生  桐柏清泉禅寺住持     师 父,我 想 您!    马秀华  摄影/文 去年,说的好好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您去闭关.可是,您悄无声息地在却在初一离开了寺院.知道,您是不想让我们送您! ...

  • 【写于竹林】我的剃度师父

    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正望着高高的千佛塔出神. "快去吃饭啊,那里有饭,去吃啊!"宁静的空旷中突然听到自然而然的一声呼喊,没有客套,不是命令,连说了几遍. 寻声望去,居士搀着一位老 ...

  • 【写于竹林】清明的祭奠

    <外祖母去世> 舅舅说外奶都不能动了,正值十一国庆,也正值我返回故乡,与兄嫂一行人前去探望. 那所记忆深处的村庄,铺了水泥路,路两边的房子却越发稀少曾经一行行的巷道,房子挨着房子.小时候常 ...

  • 【写于竹林】戏

    就像一台戏,主角,配角,道具,围幕一一上场,上演恨爱情仇,生死别离,惊心动魄,亦或习松平常.但当幕落戏谢,恍然觉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戏中扮演了一个又一个的角色.当谢幕,所有的角色向观众致谢,立于台上 ...

  • 【写于竹林】花木缘——故乡

            故乡在西北,一个别人眼里荒落得地方.连续几年未曾反乡,那一年路途奔波终于到了成长的那个院落.        四合院,水泥的地面让花坛越来越小,里面的格桑花开得正艳.母亲未曾真正打理过, ...

  • 【写于竹林】竹林深处

    文字是多么美好的东西,组合了可以表达风景可以表达心情,可以表达一切想表达的东西.它不仅仅是表达,甚至是一个记忆的出口,可以不致于心情愉悒,都没有听众. 2018年10月 一定要记着别人的好,一定不要起 ...

  • 【写于竹林】花木缘——荷花

            大殿前突然增添了盆栽的荷花,猛然看到,惊艳了我.          一 排不起眼的花盆,花盆躲在修剪整齐的榆树后,榆树 边上再是高过屋顶的郁兰花树,盆栽的尚未开花的莲叶掩 没于其中. ...

  • 【写于竹林】修行第一方

    一 她对着我们聊了点私事,说起自己配的眼镜,突然间就讲到价格,三千多,不少人睁大眼,我随口对着边上的人说了句:这么贵的眼镜,瞬间刷新了我的价值观啊. 她瞅过来:什么样的的身份配什么样的眼镜,能和你比吗 ...

  • 【写于竹林】佛前

    2019年7月20日 日日诵经的黑板写满了名字,每天都是不同的人名,今日抬头一看: 祈愿被保姆残害的幼儿早日从icu脱离危险, 我吃了一惊,望着黑板,好久才想起脱下袈裟衣袍. 堕胎了,往生了,车祸,天 ...

  • 【写于竹林】片刻的慢时光

    2019年8月4号 观堂,是轮流行堂,行完堂再自己去吃饭. 吃饭等我抬起头,负责的组长站在灯管开关边上问,师父,可以关灯么? 突然发现偌大的观堂,竟然突然间就剩下了我和她,而她如果不问我,或许早已关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