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桑君脉法 | 小儿推拿之腹泻篇
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发育不完善,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的刺激后,极易导致腹泻。若小儿长期慢性腹泻,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并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小儿腹泻由以下三种原因导致:
1.外界环境。居住环境过热、过冷、过潮时,容易导致热、寒、湿等外邪入侵,使肠道功能失调,引起腹泻。
2.饮食。过量饮食、过食油腻生冷或不易消化的食物、食材不干净,导致腹泻。
3.先天禀赋不足。小儿先天脾胃虚弱,容易运化功能失常,引起久泄久痢。
1.腹泻发生时应禁食4~6小时以减轻肠胃负担。因小儿腹泻极易导致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所以应适当饮用少许淡盐水或葡萄糖盐溶液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2.若小儿出现囟门深陷、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哭闹时无泪或少泪、面色苍白等明显脱水现象,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以免耽误病情。
3.若腹泻时伴有发热或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入院检查,以免出现细菌、病毒感染或肠炎、肠套叠等严重情况。
本篇以手部、腹部、腰背部、腿部为序依次介绍推拿手法。推拿时,一般可按照此顺序进行推拿,也可根据小儿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手部推拿手法有以下四种:
1.推四横纹
四横纹在手掌面,为一线性穴位,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掌关节横纹处。推四横纹能调中行气,化积消胀,多用于消化不良、腹胀、疳积等疾病。
推法:将小儿四指并拢,施术者一手托住小儿四指,用食指固定住小儿拇指,另一手拇指在穴位上横向来回直推100~300次。
2.补脾经
脾经为一线性穴位,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线。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补脾经能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对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推法:施术者以左手握小儿左手,用拇指、食指掐捏住小儿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小儿拇指桡侧从指尖推向指根200~300次。
3.点揉板门
板门是中焦的通道,在大鱼际中点。按揉板门可以消食化滞,通达上下气机,多用于饮食积滞、腹胀、腹泻。
推法:施术者一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后用另一手拇指指端点揉板门穴100~300次。
4.顺运内八卦
在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自圆心至中指指根处连线,截取其2/3长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顺运内八卦可消食降逆,调和五脏,升清降浊。
推法:施术者用右手无名指、小指托住小儿左手(反之左手托右手),中指、食指夹住小儿拇指和大鱼际处,拇指按在小儿中指指根处,另一手拇指沿八卦穴顺时针推运(左手托右手时为逆时针),推1周为1次,周而复始地推运100~200次。
腹部推拿手法有以下两种:
1.摩腹
摩腹手法上期内容(小儿推拿之积食发热)已进行介绍,将顺时针换为逆时针,即可止泻。
2.揉中脘、天枢
中脘为足阳明胃经募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也就是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点。揉中脘穴能健脾和胃,降逆利水,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部疾患。
推法:孩子平躺取卧位,施术者用指端或掌根按揉中脘穴100~200次。
天枢为手阳明大肠经募穴,在腹正中部,距脐中约2寸(同身寸)(小儿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三个并拢在一起的宽度)处,左右各有一个。揉天枢穴能疏导大肠,理气和胃,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推法:孩子平躺取卧位,施术者用拇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天枢穴50~100次。
中脘、天枢二穴配合按揉,能够健脾化湿,治疗腹泻、痢疾等症。
腰背部推拿手法有以下两种:
1.揉龟尾
龟尾穴又叫长强穴,位于尾椎骨末端,为督脉起始穴。督脉督一身之阳气,按揉龟尾穴不仅能够通调督脉经气,还能够有效改善肛周及肛肠血运。此手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止泻,又能通便。
推法:让小儿趴在床上,把双腿略分开,施术者用拇指或中指按揉龟尾穴100~300次。
2.上推七节骨
七节骨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末端,成一直线。上推七节骨能固涩止泻。
推法:施术者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下而上直推100~300次。
腿部推拿手法有以下一种: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首先找到小儿髌骨,在髌骨下3寸(同身寸) (小儿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四个手指头并拢在一起的宽度)小腿的外侧缘,距离胫骨一拇指(小儿拇指)宽,此处为足三里穴;也可以沿着胫骨外侧缘向上推,摸到一个骨头凸起为胫骨粗隆,胫骨粗隆旁开一横指(小儿拇指),就是足三里穴。
揉足三里穴,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多用于如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足三里穴还是一个保健要穴,对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推法:施术者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在小儿足三里处按揉100~200次,以有酸胀麻感为宜。
愈后宜清淡饮食,少食多餐。
之后,我们还会对其他推拿手法进行系列更新,敬请期待。
特别感谢王洛伊小朋友配合拍摄,推拿过程为王洛伊的父亲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本篇内容只演示操作手法,推拿时可根据小儿年龄自行调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