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帽椅,为什么会有“南”“北”之分?
在中国传统家具的座椅中,官帽椅是最经典的类型之一。
官帽椅,以其形制简约、线条流畅著称的,几百年来如潺潺流水缓缓地流淌,不管在古在今,在厅堂还是在书房,从容坐镇,安定祥和。
官帽椅是典型的明式家具代表,其搭脑左右外展,形若官帽两翅而得名。
特别是人端坐在椅子上,以脑后仰于搭脑之上,恰如头戴官帽,形象而生动。
官帽椅的名字很形象,因其形状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来。
从官帽椅造型侧面看,扶手同帽子的前部相似,椅背同帽子的后部相似,在线条处理上,椅面、椅腿、横档基本上做直线处理,从功能上考虑,椅背略做弯曲,变呆板为灵动。
官帽椅有几种类型?
官帽椅是宋代定型的一种椅具,有南官帽椅和北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之分。
南官帽椅,因在南方使用较多之故,南方工匠又称之为“文椅”。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搭脑和扶手两端不出头,圆润拐角,给人优雅圆浑的感觉。
北官帽椅也叫四出头官帽椅,他的搭脑的两头、扶手的两头,这四个位置都伸出一个头。
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椅子背立柱和搭脑的交合部分做出软圆角,立柱作榫头,搭脑两端向下部分作榫头,压在立柱上,椅面内侧扶手也采用这种做法。
南官帽椅的正中靠背,用厚材开出s型板,这是根据人体脊椎曲线设计而成的,靠上去感觉非常舒服。
四出头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其背板多为“S”形,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造型朴素大方,圆形立柱与后腿一木连做,两扶手正中下接连帮棍,以下粗上细直立,人坐在椅上比较舒适,符合人体功能学,是明式椅具中的精品。
为什么明中期以前的四出头官帽椅多用直榫?
明中期以前,并没有引进硬木,榫卯也并不发达,家具制作大量采用了简单易行的直榫。
唐宋大部分椅具都为四出头,在搭脑和扶手处横竖材交接的部位,开榫部分以外,如果齐头,榫卯会不坚固,留出头,就不容易劈裂,这也就形成了四出头官帽椅最初的形态。
官帽椅从外形上看都颇为清爽,文人气息更足,造型经典考究,大致划分为明、清两个款式。
清式大都体现传统雕工工艺,以山水、人物、故事情节为图案,注重画面的层次感。
而明式则以其丰富的内涵,用料的精细著称,造型不仅映衬中国的古典环境,也与现代生活环境相融合,是使用者品位修养、精神境界的标志。
明式与清式相比较,明式更具有创新性,线条的简洁优雅,更适合现代家居的实用性。
关于官帽椅各部件之间的“最佳比例”是多少?
搭脑和扶手之间的比例:搭脑的出头,宁短勿长,一定要比扶手的出头略短约一厘米。
搭脑与靠背板之间的比例:搭脑出头部分的长度,应是后背板上半部分宽度的1/2左右,如果达到或超过3/4,就无法展现江南文人赋予椅子独有的含蓄、婉约气质。
靠背板的最佳比例:一般有S弯靠背板和三段式靠背板,S弯的靠背板,要符合人体比例,与人的脊椎比例接近,形成完美的弧线。
当座高为40cm时,活动度最高,疲劳感最强,如果高于或低于40cm,活动度随之降低,舒适感为之增强。
官帽椅的一般座高为52cm左右,不易使腰部感到疲劳,而且,前腿下截之间设踏脚板,缓解了活动度的不足。
官帽椅的一般座宽为48cm以上,也比较符合扶手椅的座宽必须≥46cm的标准。
官帽椅适合摆放在什么场合?
官帽椅是传统坐具中最为普通和常见的座椅,也是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
不论在厅堂,还是在花园户外,官帽椅以其舒适和优美,既能让人坐着舒服,又能与室外美景融为一体,应该说是中国传统坐具中设计最为成功的一种。
不同的官帽椅造型不一样,价格自然会有所差别。
比如“北官”重于“南官”,这一重量差主要是由于南北制作风格不同而产生的形制、用料上的区别所导致,价格上有所差别也是很正常的。
而外表看似相像的一对官帽椅,价格也会有所差别。
比如用的材料不同,价格就能差十几倍,比如非洲花梨和海黄,虽然都有“花梨”,但价格不可同日而语。
比如制作的工艺、神韵及造型的优劣,同样可使其价格相差2-10倍左右。
另外,“全红木”比“部分红木”贵1-3倍左右也是正常的。
一把官帽椅,把宋代以来文人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都融进结构与造型,准确地反映了“学而优则仕”的社会心态。
删繁就简的高尚审美,更使一把貌不惊人的椅子,传递着复杂而深厚的文化信息。
*文章来源网络,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们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