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老子气功与道德经
王继昌(作家、易学家、书法家)
三清老子气功是性命双修的九转金丹大道, 道家视为修炼珍宝, 长期密不外传。全真教龙门派第22代传人道士刘理真是位道高德重、慈祥可敬的长者, 是沈阳三清观创始人之一。龙门派第23代传人田雨时 ( 宗杰 ) 孔庆连 ( 宗仁 ) 在刘老的赞许下, 为济世救人, 在20世纪80年代初先后将此功法献出, 深受练功者的喜爱,治愈了很多疑难病症。
刘理真道长已仙逝于北京,尊师田宗杰、孔宗仁也于 1996 年先后驾鹤西归。田师父临终前, 握住我手, 殷殷相嘱, 把传授和振兴老子气功的重任交付于我。恩师之命, 铭刻于心, 为纪念刘、田、孔尊师, 发扬光大老子气功, 有必要对三清老子气功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阐述。根据师祖及师父的教诲及个人的练功体会, 我认为, 虽无正史资料可查, 但三清老子气功的理论确实渊源于老子的《道德经》, 并代代相传。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老子《道德经》云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这里的“道”, 就是虚, 至虚之中,一气萌动,天地生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一生二也, 也就是阴阳, 阴阳会合而生三才, 三才生万物。万物皆是背阴而抱阳。阴阳收敛于下, 以生太和之气。从练功的内景看, 虚就是道,“道生一”即虚生精, 精即是性。精生气, 气即是命。气化神, 神即元神, 亦即是和气。道是独一无偶的,它禀赋阴阳两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匀适的状态, 万物在这种状态下产生。万物背阴抱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内景在练功时是这种情况, 而练功姿势也合乎这种理论。
三清老子气功的坐姿是自然盘坐, 左腿在外, 右腿在内, 左腿属阳, 右腿属阴, 这是以阳抱阴。两手的姿势是左手拇指捏子纹, 其它四指合拢轻握拳,右手拇指插入左拳眼中按住左手劳宫穴, 其余四指包在左拳外侧, 右手食指与左手食指平行, 两手虎口成阴阳鱼状, 此为握固,形成以阴抱阳之态。这样就达到了体内阴阳平衡的状态, 形成一个合谐的磁场, 像电流一样流转不已。久之,即可在身体周围形成光圈,有功夫的人便会看到。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三清老子气功的初级功一一筑基功的第一节名曰调息。尊师传我调息真诀曰:调息需端身正坐, 手掐子纹放膝上, 目勿停光口勿合, 呼吸之气要匀细; 虽名调息则忘息, 外不知天下万物, 内不知有我肌体, 扫除三心斩六贼( 三心为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六贼为由眼、耳、鼻、舌、身、意、引起的色、声、香、味、触、法 ),万缘放下,了心了念,存想去私, 一尘不染, 时时拴心, 刻刻锁意, 将淫身、淫心、淫根拨尽。炼至真空景界, 内景不出, 外景不入。调息功夫在静, 即身心不动、杂念驱除、无人无我、万有皆空, 故静为调息真妙诀。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云:“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 ?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盖观天地, 上浮为天, 下凝为地, 其中空洞了明, 浑无物事, 不过一开一阖, 犹橐之无底, 龠之相通。浑浩流转, 毫无障碍。 老子教人从守中用功, 而消息在囊龠, 道尽修炼之密。老子全真气功筑基功的调息一节的守中, 即意守中丹田。
人身之中, 乃中丹田。中丹田在人体中部, 胸腔心脏地区, 为思维意识枢纽。中丹田区域最重要的器官首推心脏, 为“身国”的君主“心”的住所。 “心主神明”、“心藏神”( 识神), 是思维意识之主体。从现代内分泌学看, 胸腺属于中丹田范围, 是控制人体衰老的内分泌器官, 所分泌胸腺素是一种长寿素, 胸腺还产生 T 淋巴细胞, 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修炼的实践证明, 坚持练功可以恢复胸腺的内分泌功能, 从而使人重返青春。三清老子气功调息要求意守膻中(中丹田),其意在此,男女练功者皆宜,这与《道德经》所述完全吻合。
调息乃是练功入门之捷径, 凡息不调, 其气必浊, 要不调其真息, 心猿意马则无处可拴, 它关系功夫的成败, 影晌练功的效果 O 因而, 老子全真气功十分重视调息。
调息有两层涵义:一对初练功者来说, 是指调整呼吸;二对练功有素者来讲, 调的是真息。从字义上讲 ,“息”是由“自”和 “心”两字组成,就是通过调整自己的心使思想安定下来, 从而使呼吸达到松、软、绵、长, 进入气功态, 最终达到胎息。 “调息必须调真息, 调得真息立命基o ”练功有素者调的是真息, 用真息带凡息, 最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道德经》所讲 “ 致虚极 , 守静笃 ” 就是“外忘其身, 内忘其心” 、把意识化为虚无的状态o
“致虚极, 守静笃”是老子的六字真言。这个“虚”和佛家的“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调息, 最后忘掉呼吸, 空到极点, 没有任何染污。修练“守静笃”, 就是练功时要坚持守住心无杂念, 用禅宗黄龙南禅师的几句话:“如灵猫捕鼠, 目睛不瞬, 四足据地, 诸根顺向, 首尾直立, 拟无不中。”一只精灵的猫, 等着要抓老鼠, 四只脚蹲在地上, 头端正, 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着将到手的猎物, 聚精汇神, 动也不动,伺机一跃而捕获。这是练功者精神集中、心无旁骛的情形, 不如此, 练功便无法成就。
真息并非是口鼻之气息, 乃吾一呼一吸, 息中有四个往来, 两重天地, 此为真息。 须将真息服进玄牝之内, 玄牝就是天地之根, 此时口鼻之气不知有无, 达到静笃之际 , 玄牝之根恍惚涌动, 此时一派春畅之暖信。
玄牝之门 是为天地根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 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何为“谷神”?山穴称之为谷, 表示虚, 亦即“道”的意思。变动不拘叫神,“不死” 就是永恒不停息 , 道的这种变化永不停息叫玄牝。玄牝出而阖癖成, 其间一上一下 , 一往一来, 旋循于虚无窟子, 即玄牝之门。这个门也可称之为阴阳往来之路 , 天地造化之乡, 得之则生, 失之则死, 凡人顺用之则为死户, 圣人颠倒之则为生门。人欲炼丹以成长生久视之道, 舍此玄牝之门, 别无他径。
丹功经典上常出现“玄关、玄牝、玄窍”等名词, 不能混为一谈。就其范围而言,玄牝最大, 玄关次之, 玄窍最小。玄关就是玄牝之门 , 是即将进入虚空境界的关隘, 是至玄至妙的机关。人们修炼得道的途径、方法不同, 因而进入大道最高境界一一“虚空”的关隘也各不相同。尊师田宗杰认为, 玄牧之门是人与自然交换精、气、神的门户, 玄忧之门外有目、鼻、祖窍 ( 即脑 ) 三器, 内有四窦八室, 是目、鼻、祖窍的内空 , 目之精、鼻之气、脑之神汇合之洞府、修炼内丹之田。
老子认为, 人体要修炼大道, 关键在“玄化”, 即人的口鼻, 它与天地之气相通, 是为天地之根。老子气功中的调息要求达到“轻、松、软、绵、小”, 与一般气功的呼吸要求“匀、细、深、长”有区别。轻:指呼吸不粗状, 轻飘飘的;松:指人的身体放松, 没有犟劲, 松而自然, 心神安适, 恬淡虚无, 由头到脚都好象有水往下沉落的感觉;软:指呼吸要柔和, 气出软软乎乎的;绵:指呼吸要锦绵不绝地出入鼻中;小:指呼吸好象胎儿在母腹中的形态, 气小到鼻孔放根鸿毛都不动的程度, 这才是调息的最佳尺度。
玄关是玄牝的门户, 练功必须从此入手方得要领, 因而, 老子气功就有“守玄”一节。
“玄关”到底在何处, 老子气功认为,“玄关”即在两目中间的山根处, 又称祖窍。当练功者守玄一节练到一定程度, 玄关处开始发麻、发紧、发胀, 继续守玄时玄关就会有虫爬感;再深入时,玄关会突然发生跳动,到最后能见到玄关前方有黍米大的一个亮点,这叫作“黍米玄珠”,也就是先天元性。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老子《道德经》云:“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无为。”求学与求道在方式上是不同的, 求学的人必须多听多见, 而求道的人必须不断克服私心杂念和去掉浊气。老子全真气功第三节名“排浊”。通过第一、二节的修炼, 人体正气不断充实, 体内清、浊二气逐渐分明, 如果浊气不排出, 必然会冲击身体各处, 使之产生自发动作, 因而需要排浊。加之人们生活在尘世中, 有七情六淫的干扰, 脏腑随时有浊气产生, 通过练功不断将其浊气排出体外, 体内的真气就会变得越来越清。因而, 排浊是练得一身纯阳之气, 使人保持纯阳之体的手段。
排浊真诀为 :“两腿长伸, 两手搭膝, 两眼睁开注视足尖, 身轻心静, 泄尽阴浊, 退符之法, 是祛浑浊。”
“进阳火, 退阴符”, 退阴符即排浊, 方法是在守玄升阳之后, 立即用心意和目光将全身之阴浊之气从涌泉穴排出。《道德经》讲:“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的肌体要想正常运转, 必须吐故纳新,留清去浊。人生于世, 内有七情之干扰, 外有六淫之侵蚀, 不断产生浊气, 应时时除之。人体中阳在上, 阴 在下, 阳浮阴沉, 意在涌泉穴 , 阴气就会随意念从涌泉穴排出, 体内阴气不断减少, 从而解放了先天元性。
三清老子气功 , 无论在道德修养上 , 还是在心性涵养、 身体的修炼上 , 都与老子的《道德经》是一致的, 是典型的道家功法, 对继承我国传统道家气功文化和法病健身、延年益寿大有益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