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糖尿病而抑郁,3个月胖40斤——我是如何走出痛苦,稳住血糖的?
疗
心
因抑郁而发现糖尿病
2014年5月,我读高二。
某一个周六,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霍比特人1》,心情很好,记得当时走在步行街上,很晒,和妈妈走进一家饮品店,妈妈点了一杯苦咖啡,我要了一大杯的冰沙,接着走到德克士,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那么渴,那么热,只记得当时大脑像冻住了一般,左右摇晃会发胀,妈妈担忧地看着我,但接下来我们又无所谓地到商场溜达了。
回到家莫名地感到燥热,翻来覆去入睡后,半夜被一阵瘙痒惊醒,夜总是很深的,人总是很脆弱的,我一个人奔向卫生间,不断用凉水冲洗,一遍又一遍,终于又睡下,但第二天,一切都不同了,无力,绝望,容易分神,心情烦躁,而这些都是会恶性循环的,我开始跑步半圈都累到虚脱,上个四楼都要好久,而最可怕的就是恐惧本身,我在太小的年纪每天都在害怕,害怕自己无力......掉发,一个月变瘦20斤,时间一天一天,痛苦不会来的很快,但现在回忆,真的是掺杂了太多太多情感,就像山崩地裂......
因为那时的我没有去做任何正规检查,直到2016年2月份大一寒假,这期间的我,一直在与不可能战胜的敌人做生死搏斗,性情大变,失去所有朋友,开始愤世嫉俗,极端化更加明显,每天眼中只有学习。
其实记忆这个东西,是普通人所能创造的唯一艺术,因为越是一遍遍回忆,头脑便越会仔细加工,而它教会我的,就是以多种身份看不同时期的自己,我是小时候自己的母亲父亲,是初中时自己的老师,是高中时自己的同学,是大学时自己的医生......记得每一个人,思考过每一个人,他们作为个体,还有和我的联系......
到了大学,压力特别大,于是我开始暴食,体重剧降,有着人人羡慕的好身材,皮包骨,学期结束时以舍友的话说“瘦到胸都凹进去了”,还好还好,那时我还是不知道自己的病,还好还好,我的成绩是班里第一,人是很坚强的,坚强到与看不见的敌人战斗还可以做英雄;人是很脆弱的,脆弱到大一寒假快要抑郁致死时去到精神心理科遇到一个熟识的医生建议做一下检查,结果是一型糖尿病。
我一开始越来越瘦
自己很庆幸我的胰岛撑过了两年,对我百般摧残但依然没有酮症酸中毒,是我自己主动发现这个疾病,因此心理上会永远存在一种优越感,不会过度害怕;而且,这种罕见的体验使我意识到心理作用的强大,因为它让我体验到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虽然都与糖尿病有关。
我是一个病人,而糖尿病只是其中一个。由它和基因双重作用引起的还有饮食失调,贪食症。爸爸是个特别能吃的人,而我从小就对食物有着特殊好感,它是生活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直到2014年5月,自己一直与食物和平相处,但从那时开始,我有了厌暴交替的倾向,由于当时并未发现高血糖,我每天只是会渴、渴、渴,无论上课、下课还是休息,只想着我要喝水,还有各种饮料,每天有6升之多可是我依然越来越渴,而且越来越瘦。当时的自己把它当作心理问题,痛苦可想而知。
可以想像,对于我这样一个基因中本身有潜在贪食因子的人,1型糖尿病是有多致命,还好还好,那时模特般的身材和细瘦的脸庞还能给我一丝安慰。2016年2月份住院后两星期,我的体重上涨了10斤,接近100斤,由于自己在青春期最爱长胖的年纪并没有过长胖的经历,还是天真的认为一切衣服还是可以穿最小号,自己还是又瘦又漂亮,从确诊到出院,我的心情一直很平静,因为那种嗜水、贪食、劳累、烦躁、孤僻、高考失利似乎都有了一个解释。而且爸妈二话没说为我买胰岛素泵的决定,老家医生的鼓励爱护,自己住院期间对1型糖尿病的主动学习,再加上自己性格中本身喜欢戏剧化、英雄主义和不甘平凡的因素,我确实没什么可抱怨的。
然后越来越胖
出院后回到了北京,一个人再次开始了大学生活,没有选择隐瞒告诉了系里老师,一些同学因为我而最终认为这种疾病在智慧管理下与常人没有任何区别,而现在我依然认为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选择,是一个人自尊的表现,让我更加勇敢无畏。
但就在那时,体重问题开始因贪食而困扰我,那时的自己尤其爱巧克力,爸妈也相信我,想让我长胖,于是给我网购来成箱的巧克力,每天晚上晚自习后,自己便开始在无人的宿舍享受着大口吃巧克力的快感,甜食的美妙与似乎是努力想证明自己和正常人一样的心理因素,让自己沦陷,但现在想想,一点都不会责怪,还会感激,毕竟是它陪伴了那时的我......
接着由于自己依然怕吵,并不适应寝室作息,我说服爸妈和系里老师让我搬到了学校家属楼的一个合租房的单间里,过上了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慢慢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平静,食量减少,但依然嗜食垃圾食品,也就是自然界中少见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结合物,它们是这个时代厂家们伟大的创造,批量生产,价格低廉,使人类从饥饿危机中一步跨向肥胖危机,越是穷困落后或经济结构单一的国家,人民越肥胖,而那时的我,什么都懂的我,知道体重有点无法自控的我,被自己的理性打垮了,但要强调的一点是,贪食时的自己是开心的,这无法否认,是它陪伴了我。白天没有时间考虑贪食,而晚上一切学习结束,便开心地与垃圾食品会面。现在想想,就像恋人。
那时的频率还比较低,一个星期一两次,但特别不好的是,人永远无法真正只由理性来控制任何东西,于是,带着叛逆,带着快感,带着一丝安慰,自己开启了深夜食堂模式。那时的自己有太多情绪与心事,关于疾病,关于人际关系,关于爱情,关于梦想,关于对过去的无法释怀以及对未来的过度思考。
2016年年底,过于要强的自己在一个学期的打工生活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后选择了搬回宿舍,为了父母考虑,也想要试着融入同学们,于是在大二上半学期结束时,一直愈演愈烈的贪食在期末考试彻底完成的那一天爆发了,自己开始每一天暴食掉5000卡路里的垃圾食品,如同行尸走肉,觉得自己足以撑起一切,承担一切,同时又每天孤身一人,情绪越积越多,每天花大量钱在麦当劳、好利来、,各种超市和外卖上,痛苦但想吃。
体重当然已经惨不忍睹,一直到大二下半学期,3个月内上涨了40斤,糖化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5,血脂超标,快近夏天,几乎所有衣服都和我说了拜拜,因糖尿病的自卑,因贪食症的自卑,因无心学习的自卑,因暴肥的自卑,因没有朋友的自卑,因自己认定的“我是一个怪物”的自卑,自暴自弃和绝望包围了我的生活,而贪食就是绝望时唯一的依靠……那时每天能做的只有葛优躺加看手机加过度思考,大家应该猜到了,我抑郁了。
我是一个病人,嗯,还有抑郁症。这是与糖尿病对神经的影响,贪食症密不可分的,也是我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就有的表现,我最大也是最后的敌人。每天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逃避再逃避,严重低自尊,社交恐惧,任何时候都只是玩手机,刷八卦,唯一能激起感觉的事情就只有吃。但也是这个时候,血糖还是很好的我终于意识到:1型糖尿病并不是促进贪食的全部原因。这是个很重要的发现,因为虽然贪食,胰岛素用量翻了再翻,但是血糖依旧很稳定,而且,似乎这种作死的行为让我成为自己最好的调泵医生。
走出痛苦
慢慢的,我不再逃避,不再抱怨,不再把所有不幸与挣扎都归于1型糖尿病。除此之外,主动寻求帮助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我强于很多病人的一点,除了内分泌科的医生,在我抑郁到无法自救时,听了医生的建议,主动去了北医六院,咨询了进食障碍的医生,开始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并遵从医嘱开始服用百忧解,并与其他进食障碍的小伙伴,或厌食,或贪食,或暴食(贪食是大量进食后不采取补救行为,而暴食是大量进食后会采取催吐,过量运动等补救方法)在微信群聊里畅谈,相互体谅,相互鼓励,相互分担;
另外,经妈妈建议,我去寻求了一位在治疗抑郁领域有名的中医的帮助,在服用三个星期中药后,奇迹般的,没有贪食的欲望了。自己并不想把这个奇迹只归于任何一方面的帮助与自己的努力,我只知道,这个过程中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人或是自己的信念,我将再走好多好多弯路,虽然自己现在不抱怨痛苦了,因为它们教给了我太多太多,但没有人会主动寻求痛苦的不是吗?
其实1型糖尿病与我的贪食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相互影响关系我至今都不知道,那时我的体重在出院两个月后上涨了20斤,自己开始不适应,以前习惯越吃越瘦的我感到有点烦躁,但有胰岛素助力,我还是越来越放肆,我学习能力很强,关于胰岛素的知识,用法都已经了如指掌。因此,至今为止糖化最高的一次也只有6.5,血糖几乎没有问题。
我的经验
估计很多人会对我的调糖方法感到好奇,自己一直在用胰岛素泵,胰岛素泵的机制是尽最大可能模仿人体,而住院两周自己一直在医师的监护下使用,我了解到胰岛素泵的优势是可以精确控制每半小时的基础率,并且大剂量的注射更加精确,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至少在我看来,它可以给糖友自由的感觉。
我的血糖之所以在贪食时仍能保持平稳,一是由于住院期间大夫不断强调也真正落实的对碳水化合物以及胰岛素剂量的精确计算,二是对胰岛素泵基础率的应用。碳水化合物的计算始于兴趣,医院有一本内容全面且色彩鲜艳的列有各种食物所包含碳水的书,在医院的第一餐,我就端着米饭走到医生办公室,拿出小秤,开始测量重量,就这样,我学会了计算碳水化合物。
第一印象总是根深蒂固的,后来血糖很棒,总有医生问我我一般每餐打几个单位的胰岛素,我常说这是不定的,要根据自己吃什么来,但这样的自由让我出院后更加放肆,在经常买包装食物时会目测、容器测食物的重量进而计算所含碳水,然后结合自身胰岛素系数,无论何时想吃什么自己都可以hold住。
在这里还有两个小窍门,一是根据食物GI值延迟或提前大剂量注射的时间。自己本身是吃货,出院后抛弃了黄瓜柿子,加上爸妈的鼓励,自己开始尝试吃一切食物,但始终不变的是以血糖平稳和无限接近正常人水平为原则。
开始时,自己下载了世界上最全的食物GI值表,吃东西前看一下,平时没事也琢磨,慢慢地,我发现GI在60以下的碳水类食物和奶制品基本可以在注射完胰岛素后立即食用,自己用试纸做了好多试验,测量餐后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甚至3小时后的血糖,就这样,我立刻掌握了单一低GI食品与大剂量配合的方式;
第二个阶段,自己开始搭配食物与调整进食顺序,懂了先吃菜再进食主食的原则;最后的高级阶段,开始了作死行为:直接进食高GI食物。通过对变量的思考,加之至少500条试纸的贡献,我摸索到了百战百胜,无比好用的大剂量提前注射法,结合我自身的情况,例如苹果,自己会提前20分钟注射大剂量,餐后血糖基本为直线,巧克力,披萨,我是注射完立即开始吃,血糖很平稳,西瓜,现在偶尔我还是会用勺子挖着一大半西瓜吃,那就提前40分钟注射胰岛素,加上吃的时候稍慢一点,血糖还是直线。
二是临时基础率与方波大剂量的使用。我的基础率在出院后就自己调整了,了解到每一时段的基础血糖是由两个小时前的基础率决定的,自己便大胆试验,早上七点起床,不进食,从七点开始每隔一小时测一下血糖,保持静止状态直到下午三点开始进食,如果血糖波动大于20%,我就在一开始的基础率提前两个小时的基础上以0.1甚至0.05为单位开始增减,所幸需要改变的地方不是很多,第二天,我又这样调整了下午三点至半夜提前两小时的基础率。自己是追求完美的,第二天,正常活动,也是经常监测血糖,发现果真好了太多太多。
但这个基础率是在只保持基本活动下基础代谢所需的量,对于我一个学生来说适用于大部分情况,但如果料到某一时段自己会有比较大量的活动,如一小时后要去上街,那么就要提前2~0.5小时设定零食基础率,提前的时间和临时基础率的设置量也要根据运动的时间和强度来,例如去健身房上私教课,起码要进行两个小时的高强度运动,我会提前一个小时把基础率设为40%,设置10个小时,开始运动时摘掉胰岛素泵(我的胰岛功能还算一型中不错的,糖友们务必结合自身情况),运动结实清洁完毕后再戴上,注意高强度运动后身体还在不断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脂肪,我会在此之后保持10个小时30%的临时基础率,血糖是直线,而且不会感到太过疲劳饥饿;如果只是临时去超市买食物,那提前半个小时把基础率调至50%就好,持续到从超市回来后的两个小时,就这样,关于各种突发事件我也能做出很好的准备,实在没来得及,那就提前吃东西喽。
方波大剂量的使用是在自己贪食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记得第一次吃披萨,餐后两小时血糖很好,可是餐后五小时突然飙升到12,自己想了想,赶紧去查食物成分表,发现披萨的碳水化合物相较馒头少了近一半,而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质,所以GI较低适合糖友食用,但如果没有胰岛素泵最好少吃一点,不过我是吃货,发现还有如此丰盛的低GI好口感的美食等着我,方波来吧,一张600g的披萨,含碳水近160g,脂肪42g,一脂肪提供高于碳水2倍的热量,但根据我的测量它只会在八小时内升高相当于一个碳水的血糖,且在三个半小时时达到升糖高峰,因此,之后摄入垃圾食品时,我都是采用双波,计算好碳水和脂肪的量,结合GI,和当前时段的胰岛素敏感系数,算出所需胰岛素总量,并配比到大剂量和方波,方波时间一般为5.5小时,这样血糖依然很稳。
至于每一时段的胰岛素系数,也是测量实验的结果,在摄入相同食物的前提下,早上所需胰岛素最多,中午一般,晚上偏少,这是最开始,在暴食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后,自己发觉早上需要更多的胰岛素,中午的剂量不变,而晚上的胰岛素敏感系数和早上相同。
自己是病人,一直都知道,可现在的我,更愿意相信,生活给我这么多,是在教给我怎样全情投入地长大,怎样变得真诚而强大。就像那句话:真诚而勇敢,仁慈而善良。这将是我一生的准则,对自己诚实,对他人诚实;懂得独自承担,也要学会情感交托;如果你像曾经的我一样,从来都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生活,那么,请重新建立自尊,无条件地爱自己。
这就是我作为一名糖友的故事,这是我的一个身份,接下来更精彩的生活中,我要开始追寻其他的身份,并努力承担相应的责任。
有奖调研:
现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一教授委托本公号招募一些糖友做调研,要求:
2型糖尿病
年龄18到44岁
病程大于3个月
但小于12个月
满足以上要求者请加教授的研究生微信:
he1270860042
符合要求者填写一份问卷,报酬2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