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 | 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让城市“有爱无碍”
宛平路肇嘉浜路天桥
“家门口就有这么一座没有电梯的人行天桥。因为地面没有划斑马线,人行天桥成了行人唯一的过街通道,有人甚至不惜违规穿马路。在上海,这样没有设电梯的人行天桥有多少座?他们有没有进行改造的可能?”市人大代表纷纷发出追问。
为此,全市检察机关对人行天桥不符适老要求、缺少无障碍配套设施的情况开展了专项排查。
一次汇聚民智民声的公开听证
其中,针对日常人流量比较高的宛平路肇嘉浜路天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会同徐汇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经实地察勘,发现该天桥缺少自动扶梯或者直升电梯等无障碍设施,对老、幼、病、残、孕等弱势人群的出行产生不便。为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与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积极磋商,并导入办案程序,用法治方式逐步推动问题解决。
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现场
6月2日,徐汇区检察院召开全市首例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就宛平路人行天桥无障碍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邀请市人大代表参与听证,共商维护公益的解决方案。民政部门、残联人联合会分别代表各自群体发表了意见。
3名市人大代表作为听证员听取各方意见
听证会现场展示整改方案
听而证,证而结,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根本。通过检察机关和相关行政机关的动态论证,各方就焦点问题进行充分交换意见,经多媒体展示,跨领域思想碰撞,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上下行自动扶梯+斜挂式升降平台”的改造方案。
部分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城建环保委、市残联及市检察院、区人大常委会、区委政法委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观看听证现场直播
一场助力市域治理的法治沙龙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及时有效回应人民呼声,扎扎实实地“为民办实事”,是检察机关与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努力实现目标。
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座谈会现场
听证会后,一场关于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的座谈会随即举行。市人大代表、行政机关负责人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对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问题开展探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许祥云出席,徐汇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庆华主持。
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座谈会现场
与会市人大代表认为,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公开听证的做法体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融合,为同类问题解决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滑动查看更多
同时,市人大代表对检察机关进一步发挥检察职能,助推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回应人民呼声,提出意见和建议:
建议加大对特殊人群的平等保护
创造无障碍设施是保障特殊人群可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事关每个公民有特殊需求时的应急保障,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要进一步关注民生问题,助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体现城市文明和友好。
建议积极助推立法
进一步推进相关无障碍设施的废、改、立,推动市级层面出台政策指引、技术指导等措施,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针对人行天桥改装,合理布局、充分评估,并进一步关注天桥加装电梯后的养护和保养问题。
建议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
携手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推进无障碍建设服务大局,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回应人民呼声。
许祥云表示,公开听证会回答了代表的“天桥之问”,检察机关积极做好“天桥之答”。以法治的形式助推社会精细化管理形成合力,以法治的形式回应人民期待。以个案办理推动综合治理,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协同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城市形象、品质、温度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保障特殊人群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事关每个公民特殊需求时的应急保障。接下来,全市检察机关将推进各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决好无障碍设施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努力让特殊人士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有尊严。
来源 | 徐汇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