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试读何俊良2020楹联作品
文风识本性 联语道真情
——试读何俊良2020楹联作品
李红霞
和何俊良先生相识十年了,初识时即蒙他青眼相加,介绍我加入邵东诗词、楹联协会。在他的指点、帮助下,我的诗、联写作水平虽远远没有达到他所寄望的高度,但也进步较多,因而对他充满了崇敬仰慕之情。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无疑为我师表,在向他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喜欢他作品中时时流露出的真性情。故不揣冒昧,试着从他的对联作品来解读他淳朴、豪迈且包裹着细腻的个人情感。
文学作品是作者根植感情的土壤,正所谓“言为心声”。楹联虽然短小、精炼,但作为创作高手,却能通过有限的文字来体现其幽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了解其个人性情,不免让人感叹“文如其人”。而情感,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灵魂所在,是文学作品动人的魅力所在。相比于词藻华丽、内容空洞的作品,语言朴实但蕴含真情实感的作品多了种令人回味的韵致,读来让人欲罢不能。
淳朴的真挚性情
何俊良先生对楹联事业十分热爱,甘做联坛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将荣辱得失看得较淡,只要邵东的楹联事业蓬勃发展,只要身边的朋友取得好的创作成就,他就非常高兴。他这一番淳朴的情怀,在楹联作品中体现为对感情不加雕饰的自然流露。我们先看他《车万育故居》联:
上联写车万育学识渊博,为楹联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用一个“欣”字表达作者对车万育的崇敬钦慕之情,对他“孕育”的“万里联花”盛放之景的欣慰喜悦之情,巧妙嵌名“车万育”表达了作者对前辈的缅怀追思之情。下联文风陡转,一个“叹”字,深深表达出作者对故居今日之萧瑟破败的景象感到无比痛惜的情感,“怎安宁”表达作者希望修复故居、告慰“一方文魄”的迫切心愿。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荒废的房屋前,临风洒泪,低头叹息不已。该联将作者爱才、敬才、惜才的淳朴之情表露无遗,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我还看到此联中,作者将自己对楹联事业的热爱、生活中的困窘境况代入,令熟悉他了解他的人徒增心酸,更添敬佩。
再看《挽仇国云老师》联:
这副联用情亦深。仇老师以公益心对教育、作者以公益心对文化,两人“虽仅一面之缘”,但感情早已相通。且虽说大道为公,可是高尚的追求往往清贫,故此挽尽显惺惺相惜之叹、“无三生之幸”之哀。
此外,《欣闻中医药正式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联:
作者对中医这一国粹能够弘扬、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起到重要作用而“掩不住”欣喜自豪之情。
《登邵阳东塔》联:
融情于景,将自己向往自在、畅游山水的感情娓娓道来,令人顿生同感。
这些淳朴之情的真实表达,让读者了解到作者敦厚、朴实的性情。
豪迈的男儿气概
大家所熟知的《游击队歌》激励了多少抗日儿女奋勇杀敌,从而可见文字激发的男儿豪情是多么令人敬畏。男儿或粗放或豪迈的磊落情感,我们经常在文艺作品中欣赏到。这种让人激情澎湃、心向往之的男儿气概,何俊良先生作为善于寄情于楹联作品中的创作高手,每每让我们从他的作品感受到了,频生赞叹。如他《题匡互生》联:
以“铁骨铜筋”“敢字当头”刻画出一副邵东硬汉形象,以“通天火”“强国篇”表现匡互生义勇、热血的行为。整联以满满的豪情让人读来热血澎湃、激动不已,若我等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定也会激起万丈豪情、“敢字当头”吧。此联通过“敬尔爱尔”的钦慕之情来寄托作者粗犷豪放的男儿气概,令人动容。
《题李寿轩将军》联:
联中“千万”“万千”的重字运用尤见其“豪”,此联同样通过对人物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来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让读者了解他激情豪迈的一面。
《题赠2020<中国好声音>邵东赛区冠军周智达》联:
作者在并不知道获奖少年为何许人的情况下,只因被他高亢圆润的唱腔、挥洒自如的表演所震撼,便以真挚的情感写下此联。对他“裂石穿云”的声音、“满堂喝彩”的成就予以肯定赞美,同时对他寄予“南征北战”“成名天下”的期许,希望他能“坚持”,身心健康发展。殷殷期望中透露出作者的豪迈情怀。
何俊良先生善于以真实的事例、铿锵有力的语言抓住人物亮点,给读者极强的震撼,起到撩起读者激动心情、豪迈气概的艺术效果。
细腻的柔软情感
文艺创作者的内心感情都是丰富细腻的,即便是男性作者,也总是不经意地在文字中展现出他们柔软的一面,令人顿生可亲可近之感。何俊良先生的楹联作品大多表达淳朴、豪迈的情感,但我们也常常能从中感受他细腻温情的一面。如《题李寿轩将军》联:
李寿轩将军带领铁道兵为国为民铺设万千条“铁轨”,家乡那条却只能出现在“梦里”,因为是神魂所系,所以才会出现在“梦里”,这一隐藏的对家乡的眷恋牵挂却未得亲近的男儿柔情,令人心酸不已。
《哭母联》联:
初读此联时,颇有行文别扭、气脉不畅之感,但联中“儿”对“娘”的一番“痛连心”,以致哭母像“井喷”的泪珠已“早干”,仍然悲难自禁、无语凝噎之感,不正是气脉不畅的真实状态吗?读来尤其让人感同身受。“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他们的心痛难当、他们的脆弱情感,在泪流不止的基础上,尤未止歇,还要凭借文字做深沉的表达。
《虚拟踏青》联:
此联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为作者“醉”而神往、“怅”而揪心、“趋”而欣慰,情绪起落间,足见作者心系家人的脉脉亲情、融情于联的文字驾驭能力。
读何俊良先生诸多楹联作品,除仰慕他高深的文字驾驭能力、精妙的创作技巧、多样的创作手法外,最感动于他联中有情的真情真性。个人认为他的楹联作品虽偶有语言直白、行文不畅的些微瑕疵,但难掩其闪耀的思想火花、展现的情感魅力,不失为我等研读学习的佳作。本人才疏学浅,所议多有不当之处,若得方家不吝赐教,则为幸事矣。
【作者简介】李红霞(女)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对联文化传承人“之一。邵东市楹联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邵东市诗歌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