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谌予的名方过敏煎,治疗玫瑰糠疹·过敏性哮喘·荨麻疹·鼻炎
作者/李佑民 张灵宵
祝谌予过敏煎由防风、银柴胡、五味子、乌梅四味药组成,随症加减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均有较好疗效,笔者运用本方加味治疗玫瑰糠疹效果满意,现摘2例,报告如下:
例1
苗某,男,50岁,农民,1990年5月11日就诊。
自诉2周前自觉全身不适,低热、头痛,伴全身酸痛等,1周后,躯干及四肢远端出现粟粒样淡红色尖顶丘疹,逐渐变成黄红色椭圆形斑疹,周围绕以玫瑰色堤状隆起,外缘呈锯齿状,斑疹表面有环状灰色糠状鳞屑,时感奇痒,经某医院检査诊断为玫瑰糠疹,内服抗组胺药物及病毒灵、外用止痒消炎膏(药物不详)罔效,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风邪袭表,遂投以过敏煎加味。
处方:防风、银柴胡、乌梅肉、五味子各10g,白芷15g,蝉蜕5g,薄荷、甘草各3g,3剂,水煎早晚各1服。服后皮疹消退,惟两指尖作痒,原方继进3剂,告愈。
例2
温某,男,54岁,工人,1993年1月13日就诊。
自诉6个月前患重感冒住院治疗痊愈,1周后,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此起彼消,表面复有灰白色鳞屑,刺痒难忍,搔抓时有大量鳞屑脱落,尤以头部及小腿外侧为甚,经某医学院附属医院诊为玫瑰糠疹,经用青黛散等治疗收效不大,察其舌红、苔白,脉浮数。证属血燥受风,仍以过敏煎加味,
处方:防风12g,五味子、乌梅肉各9g,银柴胡10g,白芷、丹皮、丹参、白蒺藜、生地各15g。5剂,水煎,早晚各1服,药渣以水2kg煎汤滤渣后洗浴,病势大减,守法继进10剂而愈。
按
祝老过敏煎治疗过敏性疾患收效颇佳,用于治疗玫瑰糠疹笔者未见有报道。本病是和病毒感染有关的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皮肤病,病程较长,且西药尚无特效药,笔者运用祝老过敏煎随证加减化裁治疗数例,均获痊愈,提示本方对本病有重复使用之价值。
本文摘自《新中医》1993年第9期,作者/李佑民、张灵宵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常运用过敏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患,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过敏性哮喘
谭XX,女,30岁,1986年11月15日初诊。哮喘十余年,经常反复发作,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哮喘。经服强的松、地塞米松、苯海拉明、扑尔敏等西药,初时有效,过后罔效。近一周来,咳喘、胸闷加重,苔白腻,脉滑数。胸透及X线摄片,心肺未见异常。此为肺失宣降,痰湿中阻。药用:银柴胡10克,五味子15克,乌梅12克,防风10克,苏子12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5克,甘草5克。五剂。
服药后,咳喘、胸闷减轻。仍守原方续服五剂后,诸症消失。以后,每遇此疾复发,均以过敏煎加味,每获显效。
按:此案患者素体脾肾不足,外邪侵袭,而致痰湿中阻,肺失宣降,病则由是而发,出现咳喘、胸闷等症状。故用过敏煎加三子养亲汤抗过敏、降逆化痰,调节升降,其效较为满意。
二、过敏性荨麻疹
付XX,女,28岁,1987年2月10日初诊,全身经常起风团,瘙痒,反复发作,已一年余,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荨麻疹。近几天来,风团、瘙痒加重,皮肤划痕呈阳性反应,伴有轻度腹痛、腹泻,苔薄白,脉细数。属表虚受风。药用:银柴胡12克,五味子10克,防风12克,乌梅15克,黄芪15克,荆芥10克,白蒺藜15克,炙甘草5克。三剂。
服药后,症状减轻。续服六剂后,此疾告瘳。
按:中医称此病为㾦癗,常因过敏导致皮肤的组织小血管扩张,管壁的渗透性增加,形成局限性水肿,即风团。故用过敏煎抗过敏,再加以黄芪、荆芥、白蒺藜固表祛风获效。
三、过敏性鼻炎
程XX,女,50岁,1986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过敏性鼻炎已三载,反复发作,颇感痛苦。一周前感冒后,至今鼻塞鼻痒,清涕不绝,喷嚏连作,苔薄白,脉细无力。五官科检查:鼻腔粘膜水肿,下鼻甲肿大,鼻道见清稀分泌物。此为肺卫不固,外邪侵袭。药用:银柴胡15克,防风12克,五味子10克,乌梅15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黄精15克,荆芥12克,辛夷15克,炙甘草5克。三剂。
服药后,效果良好,嚏涕已止,稍有鼻塞鼻痒感。续守上方十五剂,诸症若失。经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此疾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此例系肺卫不固,外邪侵袭而致。用过敏煎抗过敏,加黄芪、白术、黄精、荆芥、辛夷扶正固表,疏风祛邪。合为益气解表,抗敏止涕。
体会:过敏煎系名老中医祝谌予之经验方。方用银柴胡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防风辛温解表散风胜湿;乌梅酸涩收敛,化阴生津;五味子酸甘而温,益气敛肺,补肾养阴。本方药味似乎平淡,但立方确有巧思,四药配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阴阳并调。经临床验证,此方对过敏性疾患确有良效。过敏性疾患,虽证情不同,然其病理则一,皆由过敏所致,系外邪侵扰之证。故治疗如仅过敏所致,皆可过敏煎治之,体现异病同治之妙。
本文摘自《中医杂志》1989年第1期。作者/刘立华、 唐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