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主要地域文化特征对乡土油画表现语言的影响

一、自然主义表现风格

自然主义始于19世纪末的欧洲,是写实主义的延伸,目的是更加真实地表现描绘自然景观,在表现主义出现后艺术家在受表现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将自然主义进行发展,运用率直活跃的色彩,大胆的造型,结构与空间的变形表达着对自然的热爱,抒发着自我内心冲突,形成了有表现主义理念影响的下的自然主义表现语言风格。

这种风格在中国大地的发展从油画传入中国后的20世纪初就已出现,自然主义主要是描绘自然的真实景观,而在中国大地上,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中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象特点,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主义表现风格,人们称这为中国的“意象油画山水”在创作理念上与创作风格上,借用表现主义思想吸收利用东方绘画特点中有意识和无意识传统意象特点,以写意手法着力创造意境。

自然主义表现风格在东北乡土油画的创作中也得以发展,这也与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俗有关,与东北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有关,画家们通过对东北地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感悟,通过兼容并包,调和中西的方法,表达着对东北大地的热爱。出现了许多自然主义表现语言风格的东北乡土油画家,其中代表画家如:赵开坤。赵开坤可以说是一位近年来活跃在我国画坛上极富个性表现力和绘画才能的东北乡土风景油画家,代表作品《山村雪景》、《松江村》等。东北地区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大气、宏伟、辽阔,这个地方生活的人也有着直率、豪爽、豁达的人文气质。

东北地区物产丰富,“黑山白水”给人以地产丰盛的印象,赵开坤描绘的东北风景就有典型的东北地域特点,一望无限的田野,透蓝的天空,红瓦尖顶的房屋,横七竖八的篱笆墙,新农村中交错的电线杆子和电线,还有别于北方特色的五花山,这都给赵开坤的创作进行侵入了丰富的创造性语言。作品中色块的张扬和狂放的中式写意山水画特点的线条被他自如的呈现于画面之中,形成了一幅气韵贯通、游走自由的富有视觉张力的带有意象特色的自然主义乡土风景画。“人们欣赏时,既能在瞬间感受那激情一泻的淋漓快感,还能不断的品味其淳厚绵延的意蕴,他在作品中所彰显的个性或绘画的个人表现力,不仅是对当下流行的各色自然景物绘画的视觉形式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一种对艺术追真的精神融入其中,从而使绘画这门手艺活变得更具创造性”[18]。

在风景画创作中,色彩的造型及构图的运用是最为关键的三要素,“与其他各种绘画艺术样式相比较,色彩在油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色彩也可以说是油画的诸种形式元素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19]。色彩的冷暖对比,鲜灰对比以及色相上的构成关系,营造着整幅风景画的情调表达。赵开坤很好的将东北地区特有的土味色和不同环境中的物景本色在画面中进行合理运用,在色彩的厚薄上用笔、用刀的变化上借助颜料的特性进行肌理上的对比,使画面灵动,丰富有生命力,在造型上,他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将画面中不同景物的体块和有东方意韵线条进行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地域性景物特点,将景物进行夸张及变型的处理,使画面的色彩构成元素与造型元素相融合,交相呼应,看似无章但井然有序,他将客观景物的有型因素发展为表达自身主观意识的无型元素,将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在画面上得以很好的展现。

在构图上,大量的吸取中国画的特点,将取与舍、加与减的传统思想进行发挥,画面的不同景物的大小、空间位置寻找合理的安置关系,中国画中的高远、深远、平远和留黑、留白等要素进行运用,使得画面充满着东方情调,表达着作者深厚的“本土情怀”。“意境”是艺术的灵魂,赵开坤的作品可以说很好的表现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意境,通过画家主观的情感意识表现着东北地区独有的客观的环境,让人看到他的作品时有着身在其境的感觉,这是因为他很好的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东北地区独有的地理面貌与西方绘画表现思想进行了良好的结合,产生了有东方情调的西方自然主义表现语言风格。

本章在前一章的分析与研究基础上,将我国东北地区几位有代表性的乡土油画家及其作品,按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几类表现语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析,以画家个性化表现语言的形成与运用为出发点,探究东北地区不同乡土油画家及其同作品中油画表现语言的体现和精神内涵。通过分析与研究得出结论:东北地区乡土油画有着真实、朴素的特点,但由于画家个人阅历以及对地域文化关注点的不同,其表现语言有了个性化的差异,而这些不同的表现语言其本质又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对艺术表现的探究的同时发现艺术与生命的联系,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在创作的同时融入了画家对本乡本土地域文化的理解。

画家借乡村人物、乡野风光为观察来认识世界,认识家乡的土地,描绘了东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抒发个体对本乡本土的地域环境和人民现实生活的个性表达,感情真挚、造型淳原、色彩瑰丽含有浓郁的民间味道。并且以一种当代文化背景下特有的艺术体验的方式,以充满新意和新生状态的语言,为中国油画注入新的活力。倾注了他们的乡土感情,东北地区乡土油画家不仅是在用不同的表现语言去表现乡土,更是对人性的追求。

二,地区主要地域文化特征对乡土油画表现语言的影响

人类依赖乡土,不同地域下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又创造了不同地域下的文化精神与品格。绘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手段,不仅体现着文化精神更能体现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文化现象,表现着特定的地域环境下人的生存状态。乡土油画就是用对乡土的感悟,体现传达着具有与同类绘画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

东北地区乡土油画作为东北地域的艺术现象经过30余年的发展,显现着东北地域文化特征,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在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上,影响着本地区艺术家创作的形式与语言。艺术家深入乡村,发掘地域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通过对艺术表现语言的不同感悟展现出了东北地区特有的历史地理人文精神以及对本乡本土发展的憧憬,表达着艺术家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在受地域文化精神的自觉感悟后,使他们在艺术倾向上有了本质的不同。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如: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和地理环境特点等,都在这块土地上有着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发展和特色。对乡土油画表现语言的发展和丰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草原文化对东北乡土油画表现语言的影响

东北地区内包含了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位于内蒙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与我国东北部黑龙江省、吉林省及辽宁省接壤。蒙古族在这一地区生生不息,形成了悠久的文化,草原文化体现了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草原文化中如:包容、自由、开放,崇信、重义等思想意识形成独具特色的观念体系,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讲求天与地之间的和谐统一,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睦。民风淳朴的草原民族历来把推崇重义、崇信的传统理念推为人生最重要的精神指向和人格境界。历代传承至今的草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观念体系在当今社会中其精神内涵仍然发挥着它独有的现实价值。是中国当代社会价值观念体系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韦尔申的作品中,古典主义写实乡土油画表现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东北地区的“草原文化”影响较大。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韦尔申的创作《吉祥蒙古》中得以充分的体现,画家对草原文化精神中庄严、深沉、厚实、质朴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吸取了本地区文化特点,将地域文化精神与古典主义精神相结合,形成了有个体独特个性的表现语言,歌颂着本地地区草原人民生活的现状与精神的向往。我国当代绘画在80年代后期从纯粹的语言

自闭特征之中摆脱出来。开始对当下民众的生存状态与现实人性的触及,绘画题材从宏大的叙事性笔墨,从领袖的神坛上走下,真正走近了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位艺术家而言,如何去思考周围的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最待解决的难题。

在《吉祥蒙古》画面中的庄重和冷漠饱含着绘画精神性的迷狂与冷静,在精神欠缺的时代里举起了精神性绘画的大旗。作品中人物那种庄严肃穆的外部形象与悲天怀远的内在情操,将草原文化的内在精神充分展现,表达了一种对原始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一种对现实文明和社会进程的反思,画家是想通过草原文化中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传达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情怀在作品中借用蒙古人民庄重和冷漠的形象为载体,表达着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关系,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人们应该平静的看待周围的事物,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质。古典写实主义实现的正是将精神内涵蜕变为客观外在的表象,利用草原文化精神与古典主义表现语言中庄严、肃穆的艺术风格相结合的方式,使韦尔申的作品中融入了地域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油画表现语言在乡土油画本土化的形式美,使地域文化在乡土油画发展中,不只是相互影响,而是相互融合。

四,农村、农耕文化对东北乡土油画表现语言的影响

东北地区一直被人赞为“白山黑水”的富饶之地,在这里平原辽阔适于农耕,物产丰富。由于东北地区冬长夏短、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日照充足,晴多阴少,时时呈现着蓝天与白云,阳光明媚,空气通透,在这片土地上,农耕的人民在自然条件下出现了强烈的色彩明暗、冷暖对比,在自然条件下人物形成了强烈的体量感,天然的形成了有东北特点的物象效果,成就了东北地区艺术家语言的形成,块面结构厚重感的呈现,也成为东北地区绘画风格与南方地区绘画风格的不同。在这块土地上由于生活的艰苦、气候的恶劣。造就了东北地区人民坚持刚毅、质朴纯真的性格,他们末屈服于生活的条件,反而让他们更加的积极乐观、开拓进取,他们置于大自然天地之间展现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精神,成为东北地区艺术家创作的理想素材与源泉。在辽阔的田野上,勤劳质朴的农民和他们耕作的土地是东北地区独有的风景,农民们世世代代耕种在这里,他们对这块土地有着独有的情感和希望,无时无刻不表露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在勤劳的耕种之余,农民们在乡间地头,有着丰富的农村的娱乐活动,如:二人转、高跷、秧歌等,在这里看戏、赶集、婚丧嫁娶等有着浓浓北方特色的风俗活动也常常出现。生活、生存不只是勤劳的耕作,也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形成了有东北地域特色的农耕、农村文化。

在郑艺、宫立龙、陈树中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油画表现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东北地区农耕文化、农村文化影响较大,农耕与农村一直联系在一起,正如人类的生活永远与生存条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郑艺的作品受东北地区农耕、农村文化的影响,运用现实主义写实风格表现语言,表现着东北地区农民的现实生活,表达着对东北地区农民生活现状的关注和农民对生活的和希望,在深入了解地域文化之后,郑艺发现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心理和性格上有着自我独有特点,这里的农民刚强、质朴、豪放、豁达。作品中的农民的形象,不只是表现日常生活中劳作的辛苦,而通过强化他们劳作时表达出的思想和心情,挖掘生活中的本质美、表现出本地区地域文化中那种坚毅、刚强、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品格之美。在这种地域文化影响之下画家运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表现出来的东北地区人民生活更加自然真切。

在郑艺的油画中《凡心已炽》中表现的农民形象体现了一家四口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收获的喜悦,这与19世纪油画农民画家木勒的代表作《拾麦穗》中表现的辛酸和悲苦的情节不同,在当下中国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中显现出来,郑艺曾说:“艺术作品之所以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不仅在于它反映现实,更在于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对该时代、该社会人的状态及人对自然的思考的一种反映和揭示”。郑艺的作品中描绘的是阳光照射下广阔地上农民在新时代背景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和民生状态。作品不是表达农民的劳作的辛苦,而是去强调他们的心境和思想倾向,是在挖掘生活本质的美。郑艺的作品中的农民生活上并不富裕,却充分感受着大地的关怀和阳光的温暖,这大地和阳光让你感到大自然的和谐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和向往,是对当下生活现实的感恩。以自己对精神的追求不停的用手中的画笔奋斗着。

而宫立龙的作品中则是在受东北地区农耕、农村文化影响下,运用现实主义表现风格表现语言,表现着东北地区农民现实生活中,农民对新生活的追求。作品中人物造型夸张色彩上则土味十足,在画家的眼中,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农民在农耕之余,受新生活、新事物的影响,在思想上有了新的变化和追求,农村生活中不只是耕种,农民在新世纪里,在喧闹的都市外自娱自乐、丰富着自身内心世界,一些现代社会中事物不断的进入农民的视野,一些新鲜的事物丰富着农民的日常生活。

宫立龙的作品中,将人物整体外形进行了夸大的处理,突出了东北农民强健的体魄,男性方头大脸,结实有力,女性则是体态圆硕,母性厚重。表现出了东北农民那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精神品格。在对东北地区乡村文化的体会后,通过表现主义中夸张的表现语言表现着东北地区农村农民的新生活,在画面之中,一种带有中式土味和西式表现语言的“矫饰性”将地域文化中乡村农民的生活变化和内心向往表现的更加真切,画面的某些情节不只是现实的,而更是表现的强化和略带夸张。

在作品《城里捎来的口红》与《时装步》里,处理侧面形象中赋予了汉唐造型艺术特点,将所有的侧面形象的具体性去掉,将其概念化的表现为一种中国式的艺术符号,一种挪用之感显露无疑。“在《时装步》的色彩运用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改以往有表现方法,把原来的明暗因素转变成了一种浓烈的乡土气息,矫饰性几乎始终都伴随着他,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他刻意安排的那些作为现代都市文化的象征符号,一个真丝刺绣的花边领口、一双高级旅游鞋,他把矫饰之情倾注在那条条弯曲的机制花边之上及纽扣与鞋帮的装饰线中,把从古朴、洗练的外轮廓中所剩余的精力,用在点睛般的现代文明象征的文化符号之中,在大的总体画面构图上他始终都托他所表现的人物,设置在一个非限定性的平面空间中,取消了视觉空间深度,差不多把主题虚设在一个“大舞台”上,在这个“大舞台”上由于他的非限定性,便可以把任何人自由的安排其中,让人容易联想到中国京剧的舞台设置”[20]。宫立龙将他的创作眼光着眼于中国农民的现状研究,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场景的变异与再造,他用一种带有某种矫饰意味的现实主义风格,促使我们在当代乡村生活的图像中感受时代文化的嬗变。在表现农村、农民时,首要的目的不只是以物质为追求,而是带有着对精神上更高层次的诉求。以艺术的表现方式把握新一代农村、农民审美观念的演变以及在受城市文化影响后的回应,用特有的视觉方式折射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当代中国乡村不可逆转的文明变迁。

还有一位画家就是陈树中,他的作品则是受东北地区农耕、农村文化影响下运用浪漫主义表现语言表现着东北地区农民的生活。由于他早期离开东北,所以他表现的东北乡村则是理想的、幻想的乡村生活,是日常的生活又是富裕的、忙碌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落后,但人们是快乐的、充实的。作品中,那热闹的场面与作者出生的人口大家庭有关,题材的选择与作者的农村生活、劳动有关,朴实的风格与作者在农村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朝夕相处有关,抒情的气息与作者在农村对大自然的春夏秋冬的观察而感怀于它的美有关,浪漫主义表现语言的运用与作者离家的乡思之情有关。他将东北地区乡村文化融入自己对理想田园生活的梦想之中,把记忆中的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用理想化的超现实的手法进行艺术加工,表达着他内心深处对家乡的依恋和对家乡人民生活美好的渴望。

陈树中作品中,东北地区乡村文化影响着他的油画表现语言,理想生活的富足和充实,驱使他运用浪漫主义表现语言,表现他对农乡生活的记忆和对家乡人民生活美好的向往,画面中超现实的各种物质景物和人们生活的充实场景,让浪漫主义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画家有个性的油画表现语言方式。陈树中曾说:“我这类乡土绘画对乡土生活的熟悉是最重要的,对自然界精神力量的感悟,对季节变化特征的认识,对东北农民生活的细节的深入了解,都对绘画诸要素的刻画深度产生重要影响”[21]。

在作品《野草滩》系列中,多彩而高远的天弯转伸展的山、深远土味的路、农舍庄园与农民以及鸡、鸭、牛马错落有致的在画面中展示,赋予了积强的生活情调,就像是世外桃源,表达歌颂着东北大地的朴实之美。在对艺术对象的处理上,陈树中注意对一些事物有意的夸大处理,在现实事物中进行了提炼的方法,在绘画语言上具有了现实与超现实的特征,这一切都是陈树中对乡土幻想的再造。形成了陈树中绘画语言的独特样式,在视觉上的真实与非真实的想象中,呈现了丰富的艺术效果。陈树中通过十分写实的技法描绘着乡村中的一切事物情节,结合着超大的农物果实,农民忙碌其中,在真实中表现着非真实的意味,使作品增强了可读性与欣赏性。作者/金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