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77

我在1977
 
 1977年那是一个刚刚走出阴霾,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年代。10月21日早上,我和往常一样打开“熊猫”,突然从广播里听到《人民日报》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当我听到这个恢复高考的消息时,犹如晴天里的一声响雷,惊呆了,几乎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因为前几年上大学都是推荐上大学,象我这个老百姓的子女是根本没有份。这次不会耍人吧?我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试一试,如果不试就改变不了我的命运。于是,我连夜跑回家翻箱倒柜翻出中学课本,认真复习。谁也不知这次高考究竟从哪里复习、重点是什么。我把一些复习要点抄写在小纸条上,吃饭时背,走路时默,上厕所也拿着一大叠。
   
 我当时花5角钱报了名,距考试不到一个多月了,时间对我多么宝贵呀,容不得我有半点犹豫。当时我在西村完小做民办教师,因为是固定的工作,所以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就着昏暗的灯光苦苦攻读,我怕睡着,一次又一次用凉水洗脸、浇头,以便能强打起精神。那种悬梁刺股通宵达旦地读书备考的情景宛如隔日旧事,至今历历在目。
 
 1977年12月3日早上七点三十分,当我踏进宜春中学考点时,参考的场面极其壮观,考生年纪相差极为悬殊,有满面风霜遗痕的中年人;有刚高中毕业,稚气未脱的中学生。望着那黑压压的一片聚集在那宽阔的操场上的人,我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冲向独木桥——桥那边意味着城市户口;意味着毕业之后有国家工资。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我参加高考的动机非常简单——跳农门。
   
 上午八时十五分,一阵铃声响彻校园,一场令当年应试的人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考试开始了。12月3日上午考语文,作文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难忘的时刻》。下午考数学. 12月4日上午考政治、下午考理化。考完以后自己一个人回家。别说汽车接送了,就是见着一辆自行车也觉得稀奇。现在的孩子,又有汽车接送,比我们那时候真不知道好多少倍。
 
    我觉得自己没有一点把握,最大的奢望就是考上一所中专。非常幸运,我如愿以偿了!

1978年2月14日,我记得清清楚楚,这一天是大年初八!上午九点多钟,邮递员来到我家,他随即给了我一个大大的信封,只见信封上赫然写着“江西省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寄”,我赶忙撕开信封,抽出一看:“录取通知书”。 我有些眩晕,到今天我仍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当时复杂的心情。老天不负有心人!我近乎于疯狂的复习终于取得了好的结果。
 
   1978年2月28日早上,我背上行李,登上了去宜春的火车……
 
     现在我才知道的当年报考人数最终达到570万,录取人数27.29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29∶1。基本上是1个试场录取1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高考竞争最激烈的一年,也是参加考试人数创纪录的一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