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七绝创作布局谋篇四种技法
谈七绝创作布局谋篇四种技法
/昆仑lsm
七绝创作布局谋篇方法,从古至今,研究者甚多,然多从文字方面入手。最流行的不外乎《渔阳十二法》和《七绝五十六法》。从文字入手,法显然太多,缺乏科学性。从科学的角度看,法,应该简而赅,易于操作;若多,必乱,不易掌握和操作。
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发现如果从思维逻辑和语言文字两方面入手,就可以把上述方法整合成四种技法,便于理解、操作和掌握。这四种技法是排比法、转句突兀法、转句使用关联字词法和连珠法。现介绍如下。
一 排比法
排比法,也叫铺叙法,是人的基本思维逻辑方法。即按照我们观察看到的客观物象的先后顺序来写。这种写法有诗脉一气奔腾直下的效果。诗句可四句对仗,可起承句对仗,也可转结句对仗。也可四句不对仗。例如: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作者根据听觉所闻和视觉所见,由下到上,由远及近进行思维谋篇,创作出四副画,排比写出,且全对仗。诗界称之为四条屏。
2.荆州怀古
唐·刘禹锡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泽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陂化宝衣。
解析:作者同样根据耳闻目睹思维谋篇,画出马嘶、卖秀、风吹、火入四副画排比写出,栩栩如生,使人如临其境,且全对仗,又是一幅漂亮的四条屏。
3.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解析:作者根据目见之物进行布局谋篇,分别用四个句子分别说了四件事,排比写出,无对仗句,但是语言精炼生动准确,意境优美。
4.瓜洲渡江二首之一
清·王士祯
昨上京城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
层层远树浮清荠,叶叶轻帆起白鸥。
解析:这首与前几首有些差异,采用回忆的思维逻辑进行布局谋篇。首句回忆时间地点,后三句写连续发生的三件事,排比写出,且后两句对仗。语言形象生动准确,意境优美。
5.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解析:这首诗首句亦是根据特定时空背景去思维,进行布局谋篇,接着写出特定时间地点的三种特殊景象,排比写出,意境优美,别具特色。
排比法的例子很多,仅举几例。注意,用此法布局谋篇,组词造句结构要富于变化,写出物象特点。意境要优美,要学会使用对仗句。否则,立意平庸,平铺直叙,很难出彩。
二 转句突兀法
一般认为,七绝的布局谋篇方法是起、承、转、合法。此种方法是七绝构篇的方法之一,不是唯一方法。实际上,这种方法是思维逆转法。首先,根据立意需要,起承句对眼前景或过去事进行造境,对转句做好铺垫。然后转句思维陡然一转,转到另一件事,从而把起承句荡开,与合句对接。这种布局谋篇关键在转句,转句是纽带,要承上启下。例如:
1.夜雨寄北
唐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起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接着承句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转句却从这眼前景像突然笔锋一转,驰骋想象,问“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四句诗,明白如话,却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起承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为转句造势,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转句突然转到以酒饯别,点明了主题,合句说明劝酒原因:西出玉门关再无故人了。其荒凉遥远留给读者想象。由于其高超的的谋篇艺术,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3.枫桥夜泊
唐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析: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立意。起承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愁”境。转句突然一转,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给人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苏州大运河畔寒冬清晨(苏州有霜是腊月季节)渔火点点,羁旅客子静卧闻子夜钟声,给读者无穷尽的想象。这首小诗布局谋篇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成为后世典范之作。
4.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诗,立意忧国忧民。时空背景是: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起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承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转句笔锋突转,引出歌女之歌,牵出“不知亡国恨”,是奇笔,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5.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日西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作者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时年48岁。起句以极为凝练的字句写出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承句:“吟鞭东指即天涯”,意味离京标志着政治生涯的终结,转句出人意料的是,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全诗造境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龚诗的压卷之作。
三 转句使用关联字词法
转句使用关联字词法是转句突兀法的同一思维谋篇方法,特点是转句使用相应的关联词语,使转句的意义更加明显。例如,
1.出塞二首·其一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转句使用“但使”。
2.观书有感
宋 ·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转句使用“问渠”,“渠”,古代江西方言,是“他”或“他们”之意。
3.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解析:转句使用“可怜”。
4.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解析:转句使用“忽见”。
5.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析:转句使用“如相问”。
6.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清·王士祯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解析:转句使用“却”,此处是“又”之意。
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转句用惟馀、只馀等:
7.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二
清·王士祯
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
惟馀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
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例如,
8.塞上闻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舟中有成
明 ·汪本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10.又和景文韵
宋 苏轼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第三句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例如,
11.雨宿山家二首之一
清·王士祯
郁冈山下雨潇潇,山店寒更断丽谯。
遥忆青溪杨柳岸,一篙新绿涨江潮。
12.卢师山
清·王士祯
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类似的例子很多,学诗者阅读唐诗时可注意观察积累,此不赘述。
四 连珠法
古人云:连珠,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历历如贯珠,故谓“连珠。这种方式不常见,有人叫回旋法。例如,
1.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2.腊梅花
现代·易简
叶枯时节待花候,花开枝头叶竟朽。
风吹叶落送花香,叶尽花稠满枝头。
注意,连珠体诗思维强调重点字词,故要求作品从头至尾重复使用某个字或词,上递下接,如明珠贯连。例如,第一首强调“雪”字,第二首强调“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