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回童年
(朗读者:天意女郎)
前几天读到一篇艺术欣赏的美文《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详见本公众号“佳丽世界”之“隔壁老林”篇2017.8.17)。欣赏着老林娓娓道来的讲述,听着门德尔松的曲子,回忆着多年前就喜欢的海涅诗歌……一时间,乘着歌声的翅膀,我竟然像喝了些酒的印度恒河猴子一样,如痴如醉,恍若飞回到童年。
童年的我大抵是孤单的。父母工作都异常忙碌,我受的学前教育就是跟着大我7岁的姐姐上学,一岁多的我,在小学课堂上不哭不闹不出声,一双懵懂的大眼睛茫然地环顾左右。也因为这份懵懂,许多美妙的歌曲在童年给我留下许多未解之谜。
肉蒙古大草原。“草原英雄小姐妹”大概是我学会的第一首儿歌。七十年代,上小学的姐姐和她的同学一俟下课就会在操场上跳皮筋、踢毽子,随着身体律动唱着儿歌:“千里草原红旗飘,龙梅玉容志气高;战风雪来斗严寒,英雄姐妹立功劳!咪嗦啦咪嗦嗦嗦,咪嗦啦咪嗦嗦嗦!”两三岁的我,平日里已经有了强烈的求知欲,遇到什么字都要问大人。那时候父亲经常买午餐肉罐头回来,“餐”字是简写,很快我就自以为认识了这三个字。家里卧室的墙壁上,粘贴着“草原英雄小姐妹“连环画,配着故事情节,图文并茂。有一天,趁着全家人都在,我踮着脚、小小的手指点着连环画上的文字,一字一顿地开始炫耀自己的文化程度:“在肉蒙古草原上……”肉蒙古?全家人一愣,继而哄堂大笑。我不知道父母和姐姐笑什么,当时我固执地认为:肉蒙古,一定很好吃,肉蒙骨啊,一层厚厚的肉,蒙在骨头上……那对小姐妹真幸福!
揪尾巴风波。“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松花江小时候还没去过,但是松花蛋是吃过的,和炸虾片、炸春卷一样,是家里逢年过节必备的冷拼。我暗自思忖且无限神往:松花江上一定是飘着满满一层松花蛋。但我始终搞不懂的是,松花江唱得好好的,为什么忽然“揪尾巴、揪尾巴”(长大后才知道是“九一八”。在家乡方言中,尾巴的发音是“以巴”)?
你是等他?那时候大人们喜欢唱红歌,有一首歌《歌唱共产党》第一句是“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我一直以为:你是等他……但到底是等谁?不知道,且等着吧。
河南的阳光。那是小学时候学的一首歌《哇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河南的阳光照耀着我们……”那时候我家随父母工作调动已经从大连迁居到秦皇岛,属河北省。一边唱着儿歌,一边羡慕头顶有着美好阳光的河南人。
和狼同心。电影《天涯歌女》金嗓子周璇,“小妹妹像狼、直脑筋(正解:小妹妹想郎直到今)”“狼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简直太可怕了,在此不做评论。
驴和船的恩恩怨怨。刚才说到狼,驴就不能不提一下。小时候听我妈做家务的时候哼唱《绿岛小夜曲》,我就一直不明白第一句:这驴,倒像一只船在月夜里飘啊飘……我总是问,为什么驴会像船一样飘啊飘呢?我妈哈哈大笑,也不解释。我哪里知道其实是“这绿岛像一只船……”
“神秘的野驴”。后来我长大了,到了少年时代。童安格的歌声飘过大街小巷“野驴呀,神秘野驴呀,我一定要找到它……”其鸣也哀,其情也切,后来这位歌星有没有找到他那头神秘的野驴?不得而知。但从那时候起,我的童年已经在童安格的歌声中戛然而止。
另记:
童年的我是孤单的,鲜有玩伴交流,所以就显得傻傻的。感谢天意女郎的美妙配音,让我的童年囧事变得有声有色、鲜活起来。故事很呆萌,配音却是很传情!令人忍俊不禁!也真是难为这位美女啦!
上一篇:喝下这杯茶,忘了远方的家
雪花飘舞,刚好有一片落在炉子上。
固态、液态、气态的幻化,
让雪花有了存在的意义。
佳丽世界,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