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终极动力形态是什么?混动?插混?纯电?氢燃料?这些不同的能源方式都有各自站得住脚的理由,但从理论上来说,作为终极清洁能源的氢燃料,与零排放、碳中和的目标才是一致的。而在去年的联合国75次联大会议上已明确,只有广泛使用氢能,才能更好地实现碳中和。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让中国氢能的发展坐上了快车,不少汽车企业乘着这股东风,开始布局氢能源汽车领域。
3月29日,在保定哈弗技术中心,长城汽车正式发布氢能战略,建立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并推出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在保定,哈弗技术中心这栋大楼可以算得上是标志性建筑,每次受邀到这里来,就知道长城汽车有大事要宣布,哈弗5-2-1全球化战略、三大技术平台、柠檬混动DHT等颠覆性的战略与技术都孵化自这栋大楼,而这一次的主角是氢能。
氢燃料有其特殊性,技术难度高、成本高等原因始终掣肘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发展,无论是制氢、储氢还是加氢等环节都存在很大的技术瓶颈,任何一个环节拎出来都是一个难关。而长城汽车要做的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攻克每个环节,建立一体化供应链生态,助推中国氢能发展。这并不是盲目自信,长城汽车在氢能领域早有建树。从2016年成立XEV项目组,到成立氢能公司“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唯一氢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布局企业,五年时间内,长城汽车一直坚持布局氢能产业,每一步都与国家政策、全球碳排放背景紧密结合。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已累计投入20亿元用于氢能领域研发,未来三年还将投入超30亿元。而依托前期投入的20亿元,长城汽车在技术研发、产业链上下游打通方面都已取得了一定积累。其中,长城汽车已经实现“电堆及核心组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组件(控制器等)、Ⅳ型储氢瓶、高压储氢阀门、氢安全、液氢工艺”六大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知识产权完全自主化。而在产业链上下游方面,长城汽车拥有业内领先的氢+电储能系统,还加入了四大示范试点城市群。另外430余人的国际顶级研发团队、“四国五地”全球化研发布局、已稳定运行2年的世界级氢能综合测试中心等,都是长城汽车敢做氢能领头羊的巨大支撑。与十余年前纯电动车兴起一样,氢能产业注定是一场颠覆行业的革命,从一人带头到千万人参与,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淀、政策推动、观念转变、基建建设等等。目前氢能产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产业规模小,敢于尝鲜的企业都是单打独斗,从而导致成本高居不下,而成本高企,又让更多企业避而远之。面对如此困局,长城汽车的思路是要推动氢能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认为一旦年产规模达到50万辆,那成本将与普通车辆接近,同时从更大程度上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这也是长城汽车的终极目标:“构建永续美好的氢能社会”。为此,长城汽车将采取“商乘并举”的模式,加速产品落地。面向未来五年,长城汽车制定了清晰的战略目标。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并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辆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落地;2022年冬奥会期间推出首支高端乘用车服务车队;2023年实现核心动力部件推广数量国内领先;2025年剑指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目前氢能在商用车领域应用广泛,在乘用车领域还属于起步阶段。但作为氢能应用第一场景,业内认为氢能汽车未来的市场规模很大,基于这种趋势判断,汽车企业实现从燃油到纯电,再从纯电到氢能的能源结构转型是必然的选择。此前长城汽车发布柠檬平台时,就曾提到旗下车型将匹配第二代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现在随着氢能战略的发布,柠檬平台这一核心技术路线愈发清晰。长城汽车氢柠技术是一套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具备高性能、高安全、长续航、全气候和全领域特征,具体可总结为“1+3+5”。其中,1整套车规级研发体系包含100多项企业标准,500多项硬件需求,5000多项软件需求,数千项检测和数万次试验,确保产品高性能、高质量和低成本。3大技术平台包含氢电平台(HE)、电堆平台(HS)、储氢平台(HP)。5大性能优势是指高功率(>200kW),高效率(>60%),高温度(>100℃),高耐久(>20000小时)和高互联(新能源+智能网联)。未来五年,长城汽车将重点围绕燃料电池系统全面走向“五高”。可以预见,依托氢柠技术,长城汽车未来打造氢能汽车将更易形成领先优势。这和长城汽车当初选择以纯电动专属平台开始做新能源汽车,而非油改电的坚持是如出一辙的,从一开始就建立领先、完善的机制,而不是为了抢占先机而贸贸然行动。“一人难成众,孤木不成林。”这是长城汽车在发布会上所强调的观念,氢能产业要形成规模,需要产业上下游的共同努力。而长城汽车氢能战略在其中的作用,就像一个火车头,带动氢能产业跑出速度,加快产业成熟,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长城汽车也将会成长为一个更开放的创新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