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没有他就没有《春江花月夜》

胡应麟:朔风吹不断,梅花李陵台

历代诗人的文章写有不少了,在对这些著名诗人的评价中,总离不开一个人的影子,他对历代这些诗人的评价,就如同我看史书时,对清代史学家赵翼一样,他们的论断往往都是最为重要的参考,而且也是对某人或某事最好的佐证,他就是明代文学理论家胡应麟。

胡应麟的名字对于一般诗词爱好者来说,应该是比较陌生的,但他在诗词证词评论和欣赏上的的地位,如民国王思维大师,当今叶嘉莹先生一般,其论述都奉为圭臬,所以,要更进一步的欣赏古代诗歌,胡应麟是个必须要重视的人物。

要说胡应麟对诗歌最大的贡献,我认为是挖掘出了唐代诗人张若虚,可以说,没有胡应麟,也许我们就不知道这《春江花月夜》;就如同当年的昭明太子萧统一般,没有他,那陶渊明不知要何时才能被广大读者识得。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压全唐”,这一提法是源自是于闻一多,但真正将张若虚诗的地位提升到应有高度的,却是这胡应麟,闻一多先生只是将其归纳,用一句精典名言让其更加地深入人心。

胡应麟,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浙江金华兰溪人,明代万历年举人出身,明代著名的学者和文艺评论家,明中后期“末五子”之一,年51岁逝世。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生在这风景优美的杏花春雨的江南,周围是一派浓烈的书香气息,胡应麟浸润其中,自是天生一个读书人的种子。

他的生平很是简单,其父为六品官职,家境还算不错,他自幼聪慧,五岁就读书成诵,九岁时习经学,稍长,便能写各种体裁的诗词,秀才和举人都是一考而过,但却是止于会考。

一连考了三次也没考上,索性就不考了,反正,他就傍着个举人的头衔混迹江湖了,随着父亲为官之路,他北上南下,历齐鲁燕赵之地,沿途吟咏,广为交游,见者激赏。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当时的名士,尤其是在北京,他见到了当时文坛领袖王世贞,大受推崇,“名流见其所作,咸折节请交”。他也在京师聚攒起极大的人气,一时名动京城。

在王世贞逝世后,胡应麟回乡并加入了声名甚著的白榆社,这是一个由东南地区的士子名流为主体的诗社,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诗歌唱和,其频繁的活动对当时的文学勃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诗社是由著名戏曲家汪道昆主持,但自他逝世后,公推胡应麟为主持,“大江以南皆翕然宗之。”

胡应麟在当时名气很大自是不假,但现在很多文章将其文学成就无限拔高,却也是事实,很人就将其称为“一代诗宗”,我是不知道出处何来,反正我是不记得他的任何一首诗的。

还有一种说法,很多人在文章中都有引用,说是鲁迅先生对其推崇有加,曾誉之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之一,鲁迅的文章我绝大多数是看过的,但真是没有找到原文和出处。

至少我是不相信的,要说文学家排名的话,胡应麟至少在百名内是看不见踪影的,因为,他的成就不在文学创作,而是他的诗学理论和文艺批评。

他最重要的著作是《诗薮》,共有二十卷,约20万字,广泛而系统地评论了自《诗经》到明代的各体中国诗歌;并根据不同的诗人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明代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诗话著作。

“诗之筋骨,犹木之根干也;肌肉,犹枝叶也;色泽神韵,犹花”,他对诗体的变化作了非常详尽而深刻的评论,对第一时期代表诗人的代表作,都有的着非常精到的见解,并且,对各个时代的的诗风作了总结。

“优柔敦厚,周也;朴茂雄深,汉也;风华秀发,唐也。”这是他用最为简洁的语言,极为形象地对这几个时代的诗歌,提纲挈领地作了他的解读。

“诗至于唐而格备,至于绝而体穷,故宋人不得不变而之词,元人不得不变而之曲”,在他眼中,唐以后,这诗便没法写了,再写也超不过唐人,故而宋人只能为词,元人只能为曲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这首现在很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无论是诗还是作者张若虚,在胡应麟之前近千年的时光中,都不被人重视,以至于张大才子空顶着个“吴中四士”之名而无人识。

张若虚不仅其生平不详,整个一生也就流传下区区两首诗,而各家唐诗选本也难见其踪影,仅有的一家是将其作为“乐府宫体诗” 收录,显然是没有将这《春江花月夜》视为正宗唐诗之“正声”。

胡应麟之前也是不识得这首诗的,当他偶然从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看到后,瞬间被惊艳,于是,在他的《诗薮》中作了重点推介。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

胡应麟对诗的评价一般是同体裁相较,刘希夷的《白头翁》,因其中的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世者都享有极高的赞誉,甚至还有传言,他的舅舅宋之问想盗版他的这两句诗,而将他残忍害死的故事。

而胡应麟将《春江花月夜》地位放置于《白头翁》之上,至少这在当时是相当崇高,相当地给力了。

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后人才开始认识到此诗的美妙之处,后来竟如滚雪球一般,一直被推到了唐诗的巅峰;没有胡应麟,这首绝妙的《春江花月夜》,遭到失传的命运都是有可能的,因为,能有几人去看那宋人的《乐府诗集》。

“唐人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李唯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唯兼总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咸畜。”

这是胡应麟对李白和杜甫作之的比较,《诗薮》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潇洒纵横,文采飞扬,让人读之便有一股昂扬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看见了胡应麟在几桌前奋笔疾书的风采。

后世的诗评诗话多如牛毛,明清两季尤甚,但无论在规模、见解和语言上能出其右者,所以,《诗薮》在诗歌批评领域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

胡应麟还是一位杰出的藏书家,他收藏有宋及以前的古籍四万余册,他“广乞明流、寻至故家、寻诸绝域”,遇到心仪之书,不惜典卖夫人簪环,或解衣以典当。

他建有两座藏书楼,取名为“二酉山房”,时人皆称其为毁家藏书,时人有云:“婺州藏书,独盛于兰溪。”

但是,他一生多病,大部分时间中他都是疾病缠身,加上他又勤奋著述,此亦颇伤体神,刚过半百便驾鹤西去了,可惜,可惜。

除了《诗薮》外,他是一位小说史家,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 》中,采用他的论述多多;并且,胡应麟还在戏剧、典籍研究等各个领域,都卓有建树,他是吸取宇内文章之精华,终为一代学术巨匠。

观胡应麟的一生,布衣江湖,不涉官场,是一个本色书生,他厌薄荣利,自负甚高,虽身处偃蹇而志坚若磐石,孜孜不倦地广涉书史,学问淹博,著作等身,是一位终生为学术而奋斗的学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