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柞水余氏

陕西柞水余氏于清乾隆年间由湖北黄冈迁入陕西孝义厅老林红庙河,余氏世居翕州,迁居黄冈,于清乾隆由黄冈迁入陕西,宗祠对联:"辉流下邳家声远,也绍诗书世泽长".下邳在今江苏睢宁.,包括江苏新沂,邳县,安徽嘉山等地.余姓的郡望为下邳.据<<风俗通>>载;由余之后,世居翕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

余家大院坐落在陕西柞水丰北河乡北河村,距古金井城遗址约300米,与挂牌古树“夫妻杨”为邻,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嘉庆年间,当地旺族余氏先祖自安徽太湖县出发,沿途觅寻甲水上游,择山清水秀,地茂林丰的丰北河乡北河村,取百条河养鱼必兴旺发达之意的定居地。余氏族人定居此地后,男耕女织,勤劳苦干,终得兴旺发达。户族贤能率领族人在此倾注心血,从山角开基至河岸台上,修建了前后三重“四水归堂”的多个四合院,每坐院落各自独立又互相连通,是现今保留下来极为少见的一处徽派古雅建筑。

陕西柞水营盘镇余氏宗源:得姓于秦由余,祖籍安徽翕县,清乾隆年间,余先春一担挑二子烈文,烈武由湖北黄冈迁至柞水老林红庙河安居,辈序排行为:恒一承先烈,元良笃世宗,方正膺宾彦,勤朝建懋功,英俊开昌运,丕基裕厚昆,隶修培祖德,文达振家声。

陕西柞水红岩寺镇大砂窝余氏宗源:原籍安徽省(时称江南省安庆府)潜山县,属下邳支系.清乾隆年间余应忠支下余宏光迁陕西省山阳县洞峪河大庙沟,后余宏捷支下余昌盈迁该镇大砂窝宝东山下井家沟(时属蓝田县)柞水丰北河,其派辈新序为:土应宏昌运,贤良永锡芳,英才成大志,盛烈在经邦,俊秀常为善,声名定远扬,功勋光国典,世德发祥长。

陕西柞水红岩寺镇余家湾余氏宗源:该支最早起源于江苏省邳县,原籍属江南安庆府宿松县城东十里铺,迁陕大约有200年左右,派行为:铉肆开派,玉瑞金祥,思荣应有,世代克昌,修道定达,作德必扬,才超俊严品重贤良,建功广大,贻泽优长,和声名盛,显旭家邦。

陕西柞水历史沿革

秦代(前221-前206),于公元前221年实行郡县制。今柞水东南部(界牌湾以南、石嘴子、七坪、下梁、杜家村、石瓮、西川、窑镇、银碗、曹坪、马家台、红岩寺、瓦房口、穆家庄、张家坪、黄土砭、九间房、小岭、黄金、凤镇、皂河、杏坪、云鳌⑻佛、周垣、宽坪、肖台、柴庄)归汉中郡的旬阳县管辖;西北部(界牌湾以北、药王、两河、老林、太河、龙潭)归内史的杜县管辖;东北部(丰北河、高桥、红石、万青)归内史的蓝田县管辖。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设孝义厅,民国二年(1913年)撤厅设孝义县。民国四年(1915年)改为柞水县。1949年11月20日全县解放,12月1日成立柞水县人民政府。1958年撤销县制并入镇安县,1961年恢复建制。

柞水县辖:乾佑镇、凤凰镇、周塬乡、石瓮乡、杜家村乡、下梁乡、西川乡、七坪乡、黄金乡、皂河乡、宽坪乡、杏坪乡、肖台乡、云蒙乡、铁佛乡、柴庄乡、小岭乡、红岩寺乡、万青乡、黄土砭乡、张家坪乡、穆家庄乡、瓦房口乡、马家台乡、九间房乡、窑镇乡、银碗乡、丰北河乡、高桥乡、红石乡、曹坪乡、药王乡、老林乡、太河乡、龙潭乡、两河乡。

  2000年,柞水县辖9个镇、1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5842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乾佑镇 22686 营盘镇 4548 下梁镇 11255 石瓮镇 6568 小岭镇 12078 凤凰镇 14378 红岩寺镇 9615 曹坪镇 6096 蔡玉窑镇 7567 老林乡 3527 两河乡 808 皂河乡 3912 杏坪乡 12460 柴庄乡 5644 肖台乡 6112 张家坪乡 7716 马家台乡 6731 瓦房口乡 8266 九间房乡 4258 丰北河乡 4196。 

柞水县辖10个镇、6个乡,120个村:乾佑镇、营盘镇、蔡玉窖镇、杏坪镇、下梁镇、红岩寺镇、凤凰镇、曹坪镇、石瓮镇、小岭镇;柴庄乡、瓦房口乡、丰北河乡、两河乡、九间房乡、马家台乡。

一、六安余学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