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脏腑学:伤寒论里的脏腑的定位与功能

对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里面很少提到五脏六腑的定位与功能,只是在其中穿插了一点提示,最多的是关于XX病的条文,但是这样学习给初学者带累了一定的难度,好像与中医基础理论的脏腑理论不相符。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就是编写教科书的老师们,自己没有弄明白张仲景的真正含义,导致贻误后学。还有就是没有深入到张仲景的内层含义中,没有与经典的内经相互交叉渗透的理解。本人在学习张仲景的伤寒论理论中,得出与众不同的理解方式,不知道能否完全理解张仲景的深意。

心;

张仲景所理解的心,在我的理解中,只是代表了三个方面,分别是心主血,心主神,心主阳。在这三个方面中,是相互依存的,其中又是一个整体,主要是心主血,但是心阳附着于心血中,由心血遍布全身,发挥温养的作用。而心主之神明,也是附着于心血中,有心血来运输至全身,以此来达到神明遍布全身的功能表现。

心包;

张仲景所理解的心包,是促进心血运行的发动机,因为心血是自己不运行的,只有靠心包的搏转,才能使心血运行,完成于心肝血的周转。所以心包主要指的是心脏本身与所连接的能输运心血的经脉。其中,心包的搏转是靠宗气来完成,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均是与宗气有着关系。当然,还要看其他气机有无异常,肝气偏盛(炙甘草汤证),或者卫气运行失常(麻黄升麻汤证)等等,均能引起宗气的运行失常。这里还要整体的来看待。这与现在理解的心主血脉是不同的,只有区分这一点,才能弄明白张仲景的关于太阳病与厥阴病的定位关系。

神明;

在这里说神明,似乎与心之间有点关系,但是确切的说,神明属于脑,脑为神明之府,但是脑要发挥神明的作用,必须借助有形的物质来发挥作用,在我的理解中,脑主神明,与三个方面有关,分别是心血,宗气与卫气,以及肾精之液。在这三个方面,宗卫之气是神明运行的动力,肾精之液是神明得以濡养的本源,而心血则是附载神明的载体,因为只有心血遍布全身,神明才能遍布全身,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中宗气的搏转能促进心血的上行于脑,而卫气则是运行心血所附载的神明,从心脑遍布全身的动力。所以张仲景在治疗中风的时候用续命汤来运行卫气,就是这个道理。

肝;

至于肝的理解,张仲景没有提到,在我的理解中,结合张仲景厥阴病的条文与方剂,得出肝主络,其中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均与肝主的络脉有关,如果没有肝的络脉,那么,肝是无法来完成藏血与疏泄的作用。这一点与教科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完全明白厥阴病中张仲景提出的“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的道理。在张仲景的汉代,没有现在完整的解剖定位知识,只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中,来推断人体的功能定位,在张仲景的理解中肝只是指络脉,但是络脉与心包的经脉作用是不一样的,经脉靠卫气来运行,而肝主络脉则是靠元气来运行的,还靠肾气来收缩升发的,所以在理解肝的时候,还要整体的来看。

胆;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书中,没有提到胆,只是提到少阳,那么,在张仲景的理解中,胆是指运行于络脉之外的元气,这一点不好明白了,张仲景没有提到我是怎么知道的?只是在伤寒论的深入理解中,逐渐发现一点,就是肝气与胆气,与元气之间的关系。其中元气与三焦有关,三焦与经络之脉的交接有关,焦者,元气之别使也,在经脉与络脉的交接中,元气则是从交接的初始端发挥作用,所以元气只是络脉输运的一个初动力,只是一种具有促进作用的动力。随后在络脉的输运中,则是成为胆气或者少阳之气,胆气生发到一定程度,到达络脉汇总的最粗的地方,称之为肝气,所以络脉的运行的动力,由细到粗分别成为元气---胆气----肝气。所以在理解少阳病时,还是要结合厥阴病来共同理解,方能真正明白张仲景提到的六病之间的关系

肺;

对于肺的认识,在伤寒论中的定位上,属于内里的一个空腔,是自然界的清气进入人体血脉的一个储藏器,在张仲景的理解中,可能如同人体的皮肤,经脉达到肺后,透散阳气与津液,以温养两肺,而络脉从肺内起始,则肾气的封藏之性,使得肺内的清气通过腠理处进入络脉内,以此下达于肾,所以肺的功能与表现属于上焦的作用。但是肺的作用并非这些,而主要的则是他的宣发与肃降,而清气进入络脉内只是一个表现,但是主要的功能是宣发与肃降。但是,我认为张仲景理解的肺气与卫气,只是部位的不同而言语不同,如果涉及到肺的部位,则称为肺气,而起宣发与肃降的功能则是卫气的作用。卫气的宣发主要是从心肺内逐渐布散于肌表的功能表现,最终达到皮表以及下达于肾,而肃降则是内行于阳明胃肠道之里,以此来达到心阳温养胃肠道的功能表现。最终也是到达于肾。基于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没有写到肺气的表现,只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肺胀,肺萎,肺痈等等,而在太阳病中的喘上,只是重点的卫气的宣发与肃降。在感受外邪后,导致卫气的作用出现病变,引发的与卫气运行有关的各种表现。例如在少阳病病篇的胸胁苦闷,就是气机失调,血行失常,上充于肺引起的,但是这里的充于肺,只是充斥于肺内的血脉内,并非是肺内的空腔内,而小青龙汤证的病机则是血脉内的津液过盛,充斥于肺内,渗出于肺腔内,形成了水气,阻碍了气的进入,所以出现喘,这里的喘与麻黄汤的喘,以及麻杏石甘汤的喘都是一个道理,只是表现的津液与阳气的而不同(这也就是张仲景发于阳与发于阴的表现形式),所以张仲景都是用麻黄与杏仁来通行卫气,促进经脉中血液的外行于下行,从而减少肺内的充血,以此达到治疗喘的目的。因此,我们在理解肺的功能表现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里面的规律。

肺的卫气作用,主要是运行经脉,促进心阳与津液的从体内向体外的运行,从脉内向脉外的运行的一个规律作用,但是与其相反的肝胆之气(元气)则是运行络脉从外向内,从下向上运行的规律。

胃大小肠;

对于伤寒论来说,整个胃肠道都属于阳明与太阴的部位,只不过各自的功能与表现不一样而已。胃大小肠属于六腑之三,但是都是以下行为主,此下行与肾气的封藏作用有关,肾气的封藏之性,能固涩者胃肠道内的水谷不致外出,能有助于人的纳食,所以人体的饮食与肾气有着重要的关系。在这里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地球的吸引力来理解,地球的表面属于阳明的范围,万物都要落于地球,所以“阳明者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就是张仲景的思路所在。胃气有两种,一是卫气的内行部分,主下达,简称为胃气。另外就是肾气的作用,也是称之为胃气,其中肾气的封藏之性能吸引卫气的下达于肾。从张仲景的用药来看,很多的治疗胃肠道的方剂中都用人参,其实就是为了补益肾气,也就是顾胃气。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在人体的气机运行的帖子中没有提到胃气的原因所在。

脾;

在脾的定位上与阳明是一样的,只是主要功能不一样。脾的主要作用是运化,其中运化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胃肠道的水谷精微的吸收,一是全身肌肉四肢的代谢产物(经脉中渗出的津液)的吸收。在胃肠道的定位上,以胃与大肠为阳明,以脾与小肠为太阴,但是不能这样局限,主要还是在功能上来区分,我们知道,卫气的作用能开腠理,这不仅仅表现在皮肤上,还表现在胃肠道的分泌上,所以对于胃肠道的分泌属于阳明的范围,而对于胃肠道的吸收则是太阴的范围。阳明之所以称为阳明,主要是经脉中的心阳透散以温养,其次是肾阳在络脉中的温煦,使得胃肠道称为阳气聚集的地方,津液吸收的中焦。中焦的机理就是大量的水谷精微进入肝脉内,因此言“中焦如沤”。脾在中焦不仅仅是吸收水谷精微,还要吸收胃肠道的湿邪,所以在治疗胃肠道的湿邪上,不仅用温燥阳明之湿的苍术半夏厚朴,主要还是用白术以健脾运化,以促进脾的吸收作用。脾的定位虽在胃肠道,但是主要是在络脉的腠理处,肝主之络脉的腠理主要是使津液的进入脉内,而脾的作用就是让脉外的水谷精微以及湿邪进入肝脉内,以此输运到心肺,再下达于肾,排出体外。所以理解脾,就是要明白津液是如何进入脉内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脾的作用表现。

肾;

至于肾的定位,是位于下焦的双肾。但是这里的肾主要与水液有关,而我们知道的肾阳,肾气,肾精则不能从体位的肾上来理解,要结合功能来明白,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体现出肾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血脉的运行有关,肝脾肾为三阴,但是这里面是有一定规律的,肝主络脉,脾主络脉的吸收,而肾主要是表现在络脉中阴阳上,肾阴与肾阳,以及肾气均是在肝脉内,随着肝脉的输运而遍布全身。这样理解,那么肾的部位则是表现在经脉与络脉相互交接的三焦处。因为卫气运行心阳到达最末端,即是到达肾的部位,肝脉的从最末端的开始也是肾的部位,所以肾的定位是不确切的。大多数是位于经脉与络脉的交接部位。所以张仲景的少阴病辨证要点是手足厥逆与下利(阳虚,阴虚则相反)。从张仲景的伤寒论来看,少阴病的病情还与神志有关,前面我说过,神明与心血有关,还与肾之阴精有关,心阳以温,肾精以养(津液能养,性属寒),肾阴亏虚,脑失所养而欲睡眠,睡而不安。肾阳虚衰,脑失温养,也会欲睡眠,但是睡而深沉。总之,神明的营养全靠肾精来濡养,在临床上不论热性病,还是寒凉病,只要见到无精打采,想睡觉的都是涉及到少阴病了。

对于肾的气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居于脉外运动的元气,一是藏于脉内的具有封藏之性的肾气,两种气再肾的功能与作用上,相反相成,相互依存。元气系于肾,具有推动作用,而能促进肝的疏泄,能疏泄肾精之气,而肾气则是在脉内封藏脉内的精微物质,不至于溢出脉外。对于两种气的说法,张仲景对于肾气,称之为营气,而元气称为肾气(理中汤中方后注所言肾气动)。其次,对于两种气,元气的升发能消耗肾气,而肾气的封藏能减少元气的疏泄。以男子的shejing来说,正常情况下,肾气固涩精气在体内,不致外出,但是当元气疏泄太甚时,则会导致精液外泄。但是两种气都吸附于肾精,靠肾精的濡养来发挥正常的作用。如果肾精偏虚,元气不能依附,疏泄偏盛则肝气急而容易生气发火,脾气暴躁。肾气虚则不能固涩而汗出,遗精遗尿,失血等表现。

1.五行是四季轮回中的五种色彩

  有记载说,象形文字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就像那弯弯的月亮形状。在古代的象形文字时代,古人也用平时最熟悉、最了解的东西象征那些个看不到的东西。五行就是这样命名的。

    五行的命名,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意会含蓄之美。比如木,木为少阳之象,少阳是生命发生所必需的初步热力,这一初步热力很好理解,是春天,是青少年时代,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生命发生的必需作用力,没有这种力作用,生命就不能发生,所以说木是生命的象征。

  五行学以木为主,以土为本。

  木又代表春天,大地上木气繁盛,万物都苏醒过来,种子发芽了,生命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木是春天,春天是木,木对生命的作用就是春天的作用,在人体里表现为肝气,肝气对生命的功能作用也就是春天的作用。

  火,是阴阳中的太阳象征物,是阳热中的最高热。它的高热像是一股很强大的能量一样,催动了自然生命的高度发展,代表夏天,万物都生机蓬勃,是生命的极盛阶段。

  按阴阳生命学的原理,阴阳以阳为主,也就是说阴阳力中阳力是生命的主力,阳热越高,阳力越大,生命发展也就越快越盛,火对生命的作用,就是太阳的高热力作用,即夏天的作用。

  金,金者刀也,是少阴之象。少阴是初步冷力,是克制生命的工具。世间万物都有热胀冷缩的规律。热胀,是因为有力的作用,万物得热力作用则生长发展,热力越大,膨胀生长就越快;冷缩,是因为冷力的作用,冷力越大收缩就越大。刀是什么呢?是用来“收割”的,代表秋天。你看秋风一起,树上的叶子就开始哗啦、哗啦地往下掉,秋风像刀一样把地球上的生命收掉,落叶归根,护根。万物很快就自己凋零了,因为要抑制它的生长过度,所以要克制。金对生命的作用就是秋天的作用。

水,是太阴之象。水里没有阳光,也没有热量,其属性最阴、最冷,代表了冬天。太阴的作用,就是使万物极度收缩潜藏。没有少阴的作用,万物就会过度生发而提前死亡。没有太阴的作用,万物就不能得到最高的静养,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水是生命继续生长的源泉。水对生命的作用,就是冬天的作用。

  土,土为大地之象,生命所需的物质都在大地当中,土是生命所需要的物质。土对生命的功能作用,就是物质的作用,承载的作用,像一个传输的媒介。

  春夏秋冬,生长收藏。金、木、水、火、土,是使自然生命产生、生存的五大功能作用。

  2.五脏六腑的功能是看不见的五种关系

   说到五行的话题,我们会感觉似懂非懂,再谈到我们身体里面的五行是如何表现的,更是云里雾里。那么应该怎样理解中医的五行理论?理解了五行的意义就知道了疾病的秘密吗?

   如何认知人体五脏六腑的生成与功能?那就要看先天八卦图。那是一个生命整体的运行过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我们来看先天八卦的运行:上为乾,下为坤。乾为天,为精神,主神明。坤是肾。于是天从左转,则是人体的右边。到春天了,就是木,木就是肝。到夏天,到最高点则是心,但是心有两个指向:一个是指头,太阳这个心;一个是中心,心脏的心。再下来,就是肺,心肺是在一块儿的,但是心脉是通上的,通向那个最高的神明。再到中央,太极图的中央是土,土就是大地,就是脾胃这个体系。而头就是太阳,太阳在八卦之外,下面就是五行,所以又叫五行六位。

  五行是对应太阳而生的,没有太阳就没有五行,所以太阳和五行是君和臣的关系,放到身体里面,头部就是太阳,五脏六腑的相生相克就是五行关系,脏和腑是臣民的关系。

  五脏六腑分别是维护身体的几位“长官”,它们的关系也可以说成是五行关系,共同存在于一体,互相牵连,互相克制,直至达到各取所需的内稳态——平衡。

首先我们应该来认识一下五行的原理,为什么是“行”字呢?其实就是动力的意思,行动力。以这个“行”字来说明宇宙万物永远在转动,不能有一刻停止。

  我们来看一下五行在身体里面的生克关系。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中医里命名的“五脏六腑”,不是指西医中所对应的具体器官,而是五种功能和定位。

  在五行之间,它们是相互感应,互为幻化的。它们的关系是稳定的,平衡的,任何一方过度或者不足都是对这个“团队”的伤害。这个似乎就是世间万物的关系,比如一个人爱上一个人,在一定的感觉中,非常美好,如果一方出现了过激的表现,极度自私,将对方的一切视为己有,就会给自己和对方以及对方的家人,工作等等带来伤害,甚至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比如肝者,将军之官。主生发,就是可以发号施令,生发得好,对肝有利;但是不等于你可以胡作非为,以为官大就可以大发雷霆,在大怒的情况下,反倒会伤害了肝。

  有一个成语是欢欣鼓舞,是说心灵欢喜可以鼓舞正气,但是范进中举却是一个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脾这个长官,它喜欢甘甜的东西,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是一旦过食味甜,甜食吃多了,又能导致胃呆脾滞。“呆”是什么意思呢?就比如好日子过久了,进了蜜罐子,人反而没有了激情和感觉,麻木了。为什么一些小孩喜欢吃零食,正经吃饭的时候反而没有了胃口,不是他不喜欢吃饭,而是零食里面过多的甘甜影响了脾胃的运化,孩子就是不知道饥饱了。

  那么五脏之间的相生是怎样的呢?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用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用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滋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而五脏之间的相克是这样表现的: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火克金。

在先天八卦中,第一生阴阳日历,第二生五行,第三生六十四卦。我们前面说到了先天八卦的四象,就是说它把天道分成了四份,“木为少阳之象,火为太阳之象,金为少阴之象,水为太阴之象,土为大地之象”。这四象呢,又进一步说明了太阳对万物的不同作用。因为在先天八卦中,五行学是阴阳生命学的进一步发展,内容也与阴阳相关,所以平时大家都习惯并称阴阳五行,五行学是阴阳生命学中的一个支派。

  现代的很多学者解释五行为五种物质,但这样解释的人,根本没有考虑过五行是产生于五帝之前,那时候的字是物之形,根本没有物质这个概念。金、木、水、火、土呢,其实就是当时人们普遍熟悉的五种物象。这五种物象,象征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和大地对自然生命产生、生存、发展、变化的五大不同功能作用。

  3.心是身体里的“紫禁城”、“中南海”

  在中医看来,生命就是由有形的物质体和无形的生命机能作用构成的。

  前面我们说过,人的心有两个指向,而主神明这个心呢,在先天八卦里面,它是乾的位置,我们中医说“心主神明”,因为神明是人身上的最高精神统帅,高高在头部。如果用国家这个整体来比喻的话,在古代就相当于皇帝,在现代,就相当于国家最高元首。这个神明,在哲学上讲属于意识的范畴,这是神明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另外的一个肉心呢,是主血脉的心,在五行属火。这个火呢,则是说它的功能作用,不是现代医学解剖下的器官。那么除了心,其他四脏所管辖的是什么呢?都是一些物质方面的功能。咱们看脾、肺、肝、胆,都有月字旁,说明和肉身有关,月字旁在古代就有肉体的意思。

  “心”可就不同了,它是神之宅,就是一个皇宫啊,古时候的紫禁城,现在的中南海,是核心的位置,不能受邪。我们的身体呢,好比一辆汽车,功能齐备,但如果没有一个经过驾校考核的驾驶员,再好的车还是不能跑。心“主”的这个神明就是驾驶员。再看好好的一个人,得了“抑郁症”,他会轻轻地从楼上跳下去,他的神明飘渺了,离所了,这个人实际上已经是恍然不知人事了。

中医讲“喜伤心”、“恐伤肾”,就是在说这“喜”和“恐”都能令人暴死。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吓死的不用说,乐死的人也不少,成语乐极生悲就是这么来的。这些都是神明一下子出了窍,不在这个人的身上了,所以整个身体才进入了不听操纵的状态。

  4.肺为五脏之长,主管你的氧气新鲜

  肺在心的下面,在人体里面来说,也是高高在上的。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论级别呢,应该是相傅之官。在古时相当于宰相,现代相当于总理。可是在一些人的认知里面,只知道肺主皮毛,主气节,基本上不清楚它的职权、管辖范围有多大。

  生命的根本就是血液循环,没有血液循环就没有生命可言。肺,在五行中为金。五行中,金质最重,宰相是文官之首,他是制定规章制度和法律的人,其他几脏的功能呢,都得通过这里才能完成,所以肺为五脏之长,“经气归于肺,主朝百脉”。怎么理解这个“主朝百脉”呢?可以简单理解为肺帮助心在进行血的运行。现代医学有一个肺循环,也是小循环,就是说血液经过了全身的大循环以后,血液中的氧分已经分布、消耗得所剩无几了,这个时候,这些血液就要开始肺的小循环,进行一轮新的给氧运动,然后再进入大循环。就是说,我们身体的每一分血都必须经过肺循环,都必须在这里完成血氧结合。

  5.“肝胆”相照,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地基

  肝,在五行中为木。为将军之官,是武将之首,兵马大元帅。但是,历来就是将军不好管,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时候连皇帝的圣旨都不听。本来肺属金,能克肝木,但是肝气有时候反胜肺,武官不服文官管,导致金木相冲,将相不和,总想找个机会挑衅一下。木气本就好胜,好顶撞,二者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将相不和,则国家有难。将相和睦,一张一弛,则进能攻、退能守,外邪不能侵。在国家是这样,在我们人的身体里面也是这样。

换一个角度来说,现代生活的奢望与压力最容易伤害的就是这个肝将军。

  肝呢,虽然有谋略,勇猛善战,但是最后离不开军师的指导。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何谓军师呢?就是胆。胆在军队中相当于参谋长,是孙膑、孔明之类的人物。胆为中正之官,中立不倚,无过不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相当于军师之职。比如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就了鼎立中的一足。

  中国的汉字讲究同音就同源,我们看胆字也为“旦”意,旦为光明一意,所以胆也为清明之腑,清正廉明,方能决断中正。

    6.脾胃会说话,向你报告疾病的迹象

  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为仓廪之官,是天下粮仓。民以食为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治理天下没有了粮食的话,就要出事,古代百姓造反大多是因为没有粮食了,先要抢吃的。

  在《素问?刺法论》里面,第一次将脾胃的官位区别开了,仓廪之官,天下粮仓由胃来担当,在今天相当于农业部长,要保障粮食的供给,不然就算失职。而脾被称为谏议之官,相当于身体里面的监察官,哪里有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要及时向君主汇报,不能隐瞒情况——明明肠胃出了问题,君主也不知道,等到发现了,已成了胃癌什么的,君主才知道。这就是失职了,没有把信息及时传达上去。

  所以说,这个谏议之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位。脾属坤土,有厚德载物之功,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注重脾的养护与关照,使之保持清明之神,使之及早发现问题,报告君主及时解决问题。否则,一旦突然发现重病,就会悔之晚矣,酿成大祸。也就是说,平时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脾胃信息,有胃口?没有胃口?是胀满?还是饿得快?都要认真倾听,才不会错过信息。

脾属坤土,有厚德载物之功,这句话非常关键,可是我们观察身体的哪一部分才能知道脾这个坤土的厚重呢?因为有厚才能载物,厚是它的本性,贫瘠的土地不可能长出好的庄稼。中医的坤土在哪里?看腹部肌肉,太薄则脾胃虚弱,太厚为过,也要生出损害;还要看肚脐,肚脐的深浅也能看出脾胃的强弱。还有,脾开窍于口,所以看嘴唇的颜色、光泽也很重要。

  而最为关键的是,脾胃的失调不是一下子就来了,而是日积月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脾的谏议之功能是一点点丧失掉的,所以经常观察我们的腹部,使它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这是我们每天都应该做的事情。

  7.只有养好肾,才能养好命

  《素问?灵兰秘典论》里面说肾是“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呢,就是作为的意思,肾又主智,智慧能生各种伎巧,很多艺术美妙之事都与肾有关,比如像生育这样的大伎巧。强呢,就是刚强、坚强的意思,在人体中自然是骨了,俗话说,这个人是个硬骨头。一个作,一个强,道出了“肾”这个长官的主要功能。

  但什么是肾主水呢?这个强与水是什么关系?因为肾在五行中属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生成在人体就是肾。肾生成后,第二才生火,生心。

  肾藏志,人做事首先言志,究竟你想干什么,这个就是志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生化之源。生命力生生不息地从这里释放出来,为人体的动力之源,所谓肾为先天之本,就是人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正如老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比如女人温柔的力量足以令君王放弃江山。而在我们的身体里面,至柔和至坚都聚合在肾这里了。

  所以,如何保护这个肾官,对养生非常重要。简单来说,伤害肾的做法很多,比如大家经常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如何养阳呢?简单说就是春夏的时候,人体内部的阳气都在外面生发,像所有的植物一样,外面枝繁叶茂,而里面的阳气相对是少的,这个时候应该温养脾胃才对。但是由于天热你就与大量的冷饮、空调以及寒凉的东西密切往来,这样的做法无疑就是伤肾、伤害阳气。

肾主藏,藏的是什么?是阳气。夜晚为藏,你偏偏夜晚不睡觉,还能藏什么呢。冬天主藏,你冬天不保暖,在健身房里拼命出汗,也是在伤阳。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易经的先天指先天八卦,后天指后天八卦。先天八卦说阴阳,后天八卦说大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肾为阴阳生命力之根,脾为物质之根。

  8.肾有病累及肝,是母亲有病殃及孩子

   许多人搞不明白一个问题,有些人本来是心脏病,后来变成肺心病了;有些人本来是糖尿病,后来却又多了一个肾病综合症。其实即使不懂中医,明白了五行的原理,也知道了身体内部功能作用的相互影响与转换。

   应该说五行的用途很广泛,可以囊括天地之间的各种关系,又可以细微到人体内部。五行在人身体内,脏腑之间表现出来的各种关系,说明它们是一个生命整体,谁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人的精神体就是五行中的太阳。

  古人把君比作太阳,臣比作五行,太阳统领五行以生万物。木火土金水轮流作用于万物,就像朝中的五位大臣轮流行使政令一样。

  五行中的关系有相生、相克、同属和比。相生是互相生发,相生不是木柴生火的生,是父母生子的生。相生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用五行理论来讲,一个人的肾有病一定会累及肝,就是母亲有病殃及孩子。因为水木之间是相生的关系,即便把这种关系放到现实生活中,母亲病了怎不使儿子挂心奔波。父强则子恶,肾水过度,肝为子亢进,必伤肺金与脾土,必导致脏腑功能运作失常。失常就是病。五行最喜中和,也就是说五脏六腑功能作用必须要同时处于平等之度上。

  反之就是相克,即互相克伏。相克是敌对关系,正常的制约关系称为“克”,比如金克木;克得太过了,就称“金乘木”;反向则为“木侮金”。我们看看,随着天地运转,大地到了春天,日历学上叫木当令。可是到了秋天,万木枯黄,天地间没有了一点春天的气息,这就是金克伏了木。金木水火土,在太阳的统领下,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平等相待,共同作用于生命,生命才能正常生存发展。有强有弱,就失和、失衡、失调。“三失”至极,机能无法工作,人就死亡。

五行的有起有伏真是美妙,随着它的起伏四季也就出现了。

  9.胃痛可以通过调肝来解决

  五行里面有四种关系。

  先说同属关系,比如金克木,但在中间夹着水,金生水,水生木,这金—水—木呢,就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小团体,水就像领导一样,负责把金和木调节平和,所以同属关系就是组织关系。那么我前面说过相生就是母子关系,相克是敌对关系,还有一种关系叫“比”,是兄弟姐妹的关系。

  五行里的这四种关系很重要,都要平衡,要和,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就和睦。这四个关系要是出问题了,失衡了,就会引起整个内在功能的失衡。失衡、失调、失和,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三失”,这“三失”就是大病、恶病。

  假如太阳只对木好,木就克金,但是如果太阳对每一个都一样,木、火、土、金、水就平衡了,没有争斗了。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金为肺、水为肾,五行的关系就是人体五脏的五种功能作用,就是这样存在的。那么太阳怎样对大家都好呢?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独自思考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和每个人不同。

  为什么老说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对的?比如说胃痛了,西医就治你的胃,管你胃寒还是胃热,或者其他关联……如果让中医看,胃有病首先就要考虑是否肝出了问题,肝胃不和。胃就是土,肝是木。根据我临床来看,不少得胃病的人,多数是肝的问题,大部分肝癌必先产生胃病。

  那你懂五行了,你就知道:哦,我胃痛,吃点儿调理肝的药,它舒服了,就不折磨胃了,胃就好了。这就是五行的道理。用现代的科学说,肝必需的血,85%是从门脉进入的胃肠的血。肝一闭,胃血进入不了肝内,滞留于胃,便导致了胃痛。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