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负盛名金山石

《姑苏晚报》2021年06月07日 B08版

  华致中

  姑苏城西太湖畔,诸峰连绵。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矿藏甚丰。其中,非金属矿种“花岗石”尤为著名。

  据《吴县志》载,蕴藏花岗石矿的山峦,主要分布在木渎镇金山、灵岩山、天平山、支硎山,藏书乡大焦山、鹿山,枫桥镇高景山、白鹅山、狮子山和浒墅关镇南爪山、小王山等。尤其以金山出产的花岗石料最是著名。金山,原名茶坞山,相传晋宋年间,有村人凿石得金,故名金山。别看此山海拔仅120米,然其所产花岗石,结构细密,白里带青,石面花纹宛如白纸上撒散的点点芝麻,煞是好看。由于其二氧化含硅量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远远高于其他一般花岗石,因而耐酸耐碱性极好,防腐耐磨性极强。广泛用于生活中的磨盘、春臼、墓碑、石桥、宅基等,特别是在化工中使用的石槽、石池、石缸、电解槽与母液储存库等,都将金山花岗石定为首选。自古以来,人们习惯将木渎、藏书、枫桥三大产石区出产的花岗石料,泛称为“金山石”,就是因金山石最负盛名。

  苏州的花岗石资源,古人早有利用。沿太湖以七子山为首的诸山,所遗存数量众多的“烽燧墩”“藏军洞”等石室建筑,传说源于春秋时期,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大焦山采石始于三国时期的东吴。而金山石采掘源自晋宋朝代,宋元时期曾屡采屡禁,明嘉靖年间,采石曾扩展至灵岩山,名声渐广。明代景泰年间进士、诗人杜庠(苏州府长洲人)有诗咏曰:“阖闾城外翠微间,扬子江心白渡湾。踏破芒鞵踪迹遍,始知人间两金山。”两金山,便是指镇江金山与姑苏金山。由于采石滥开,破坏了自然生态与奇峰怪峦的秀色,明代万历年间,经有识之士奔走呼吁,曾一度禁止开采。至今灵岩山上还载存“永禁开采”字样的摩崖石刻。

  清代中叶后,吴县以金山为主的采石业又悄然兴起。由于建筑用石类,所用花岗石已全面取代青石(石灰石),江南各地宅院、寺庙、园林、桥梁、陵墓、牌坊、祠堂、会馆等建筑的用石量甚大。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商埠崛起,外滩沿线高楼大厦的兴建,大量使用金山石,致使金山石业渐成手工行业中的一支新军,石作(铺、坊)遍布姑苏城乡。

  民国时期,金山采石业称“宕户”。较大的宕户称石号,如金洽来石号,工匠最多时近百人。严森泰石号,兼顾采石与加工,并在上海另开石厂。1932年,吴县有大小石作45家,其中城区25家,乡下20家,细石工匠143人。在苏州城郊处,专业从事石碑、石磨、柱础、地坪等的石作亦有20余家,多为家族作坊,从业者百余人。史载,曾设在苏州阊门外半边街92号的“石业公所”,其碑记年号为光绪十二年建(1886),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宅内还存有石香炉(上刻“石业公所”字样)及碑记等。可见清末苏州石作业已有自己的地盘和行会组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金山石业还有30户左右,大焦山石业10余户,规模渐弱。

  新中国成立后,金山与大焦山石宕合并为苏州石料公司。公私合营时,金山石厂周全泰、严森泰、郁明泰等8家私营石号并入苏州石料公司,后在发展中形成金山、藏书和枫桥三大花岗石产区。开采花岗石极为不易,通常先用钢钎、铁锤在选定的山崖上打眼,妥善放置炸药,备好导火线后,在严格划定区域内,按认定的时间引爆。爆炸后的岩石碎块,落入崖麓或岩池。然后将碎石按大小分类堆放,运往石作工场开料成粗坯,经凿、斩、车、磨等工序加工成客户所需制品。石匠技艺,以家庭(族)传艺为主。

  自古以来,因金山石开采而诞生的能工巧匠,代有名家。其中,近现代涌现的名匠就有摩崖石刻名家顾竹亭,其作品遍布吴中名胜。章太炎曾书写对联赠之:“班氏功名诗投笔,鲁公碑志有传人。”碑刻高手唐仲芳,因承接南京中山陵和灵谷寺烈士公墓两大建筑内的全部刻字工程而闻名。汤根宝、陈根土曾率细石匠200余人赴宁,参与承建中山陵并巧接断柱石碑坊,技高一筹。石匠巧手许松斋、钱金生以修缮宝带桥、石亭及横塘彩云桥而声名鹊起。盛水大是雕刻苏州派石狮的名匠,龚金木在新中国成立后带领苏州金山石匠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大石料工程……

  至于用金山石承建的古、现代建筑,更是数不胜数。著名的有吴中天池山元代寂鉴寺石屋,系全国仅存的元代石构仿木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中花山翠岩寺(“文革”毁于大火)残存高大殿柱;唐代宝带桥、宋代吴门桥、清代普济桥、旧苏州火车站等。此外还有上海人民广场、中苏友好大厦、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南京长江大桥、渡江纪念碑、雨花台烈士墓群雕、北京人民大会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内的“明轩”仿古建筑等。金山石雕工艺品还出口欧美、日本和东南亚。

  金山石开采,到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兴盛。改革开放后,国家为了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让美丽的青山绿水常存于世,金山石矿停止开采。如今,木渎的寿桃湖风景区,即原金山浜因长期采石形成的石坑,积水成湖,因湖畔一峰岩状如寿桃而得名,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新去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