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妇科医案——月经不调
I导读:蒲辅周,初习儒,后因经济原因而辍学,改从祖父习医,十八岁时即悬壶应业。后又深入钻研《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著作。医术益精,名噪一时。后迁成都行医,并于1965年参加“同济施医药社”,施医发药济贫,于温病、妇科病证尤有研究。
蒲辅周医案
主编/中国中医研究院
月经不调(一)
谭XX,女,20岁,学生,未婚,于1960年12月12日初诊。患者月经从初潮起,周期不规律已六年之久,每月来潮二、三次,量少,色淡,劳动或稍累后,即淋漓不断,近四个月来加重,前不久曾服过益母草膏后,夜间经量较多,经期有小腹及腰背痛,腹部喜按喜暖。一年多来常有大便溏稀,日三、四次,小便正常。食纳欠佳,胃酸多,睡眠不佳,梦多。面黄,脉弦虚两尺弱,舌淡无苔,根据脉证,乃脾肾两虚之象,治宜温脾益肾。
处方:香砂六君丸九两,每次饭后服一钱。金匮肾气丸三十丸,每晚服一丸。
12月17日二诊:服药后症无变化,昨天月经来潮,量多,色红,有血块,余无不适,脉弦滑,舌质正常无苔。值经行,改用调和气血之剂。
处方:当归一钱五分,川芎一钱五分,白芍二钱,干生地二钱,制香附二钱,艾叶二钱,茜草二钱,川续断一钱五分,益母草二钱,藁本一钱五分。
红糖引,服二剂,以后继服初诊之丸剂。
至1961年8月8日,因考试后失眠,复来门诊时,谈其月经,自长期服丸药后,已按月来潮,量及色均已正常,经行一般五天,证明月经已恢复正常。
按:患者在14岁开始初来月经起,一直周期不准,劳累后淋漓不断,量少色淡,腹痛而喜按喜暖,加之平时便溏,面黄,脉弦虚尺弱,舌淡无苔,症属脾肾两虚,用健脾益肾之法,月经即转正常,由此可见,脾主信而统血,肾为天癸之源,脾肾虚弱与月经关系至切,而脾肾又关乎冲任,因冲脉隶属阳明,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冲任不固,则月经失调,且易引起劳则淋漓,治其脾肾,即所以调冲任,冲任调,则经期未有不准者。若不辨虚实,单纯以四物汤作为调经通治方,难以收到应有效果。
月经不调(二)
葛XX,女,41岁,干部,已婚,于1960年5月10日初诊。患者月经失常已久,每月后期,量少,色黑有块,来时少腹胀痛,并有头痛头晕,午后五心烦热,汗出,口干喜凉饮,失眠,两下肢膝关节时痛,偶尔面和四肢浮肿,大便不爽,肛门灼热,小便黄而热感。脉沉涩有力,舌质淡红,中心有黄腻苔。根据脉证,由湿热郁闭三焦,络脉阻塞,肝失疏泄,胆火上蒸,以致月经不利,形成上述诸症状,治宜清热利湿,解郁活络,消瘀行滞。拟龙胆泻肝汤加减兼当归龙荟丸并进。
处方:龙胆草一钱五分,细生地三钱,车前子三钱,麦门冬二钱,当归尾一钱,炒栀子一钱五分,枯黄芩一钱五分,柴胡一钱五分,甘草梢一钱,鸡血藤二钱,白通草一钱五分,泽泻一钱五分。
水煎取汁,送当归龙荟丸一钱,连服三剂。
复诊:服药后烦热、汗出、口干俱减,月经来潮色转淡红,偶尔尚见黑色,血块已减,量仍不多,仍感头痛,少腹胀,胃脘不舒,消化欠佳。脉右三部细数,左寸尺沉数,左关细数,舌红少津,苔黄中心有裂纹。壮火虽挫,病势略减,但消化力弱,未可急攻,主继续宣通郁热、和络消瘀为治,以越鞠加味,作成小剂缓图,以顾胃气。
处方:炒栀子一两,制香附一两,川芎一两,炒苍术一两,建曲一两,刺蒺藜二两,郁金一两,桃仁一两,桑枝二两,川萆薢一两,当归尾一两,血竭花五钱,怀牛膝一两,没药五钱。
共研为粗末,和匀,分20包,每日煎一包,分二次热服。
服后诸症消失,食欲增进,月事亦畅通,腹胀及血块均亦消失。
按:月经不调,其治有四,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瘀者行之,滞者通之)。本例经血不利,乃由湿热郁闭、络脉阻滞而成。湿郁则化热,热郁则血结,故以清泄湿热为主。若单调经,不清除湿热,则热愈而血愈结,月经亦终不调。
又按:两例月经,一虚一实,其症不同,其治亦异,说明虚当补,实当泻的道理。同时,还必须辨明虚实之由,如后者因湿热郁阻,故又取龙胆泻肝合当归龙荟,直接清热理湿,不单是从妇科求治法,而从内科求治法,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