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赏析(三十五)

在唐代,制瓷业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以越窑的青瓷为代表,北方则以邢窑的白瓷著称。诗人陆龟蒙则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句,把越窑青瓷比作千峰翠色,苍郁葱茏,沉静深远,形象地表达出越窑青瓷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此物是洗手用的净水瓶。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14件唐代越窑青瓷,同在地宫出土的衣物帐碑上将这些越窑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其中一件与此件八棱瓶相同,因此这件越窑青釉八棱瓶亦应属于秘色瓷。

长按程序码查看本件藏品详情 ↑↑↑

喇叭口,长颈,溜肩,四瓣瓜棱腹,矮圈足,肩上设一短流及扁带型柄。釉色青黄,多垂流。类似的执壶常见于浙江越窑系的作品,除了当地使用,也作为外销。晚唐对东亚地区的贸易港口宁波(和义路遗址),在大中二年(848)地层即出土类似的作品;日本九世纪的贸易港博多,也有相对作品的出土。又如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出水的黑石号沈船,船舱内装载了多把类似的青瓷执壶,原计于宝历二年(826)送到西亚地区。印尼的Cirebon沈船,为五代至北宋初的贸易船,也装载了数把预计贩售。此船上的执壶,釉表多垂流,器身的最大径位于把手的下方,这些特征皆与院藏展件相近。因此,可推测本作品的年代在五代至北宋初之间。之后此类执壶也以不同釉色、花样持续地出现在各个朝代,是一种深受喜爱的日常用器。

长按程序码查看本件藏品详情 ↑↑↑

2013年8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镜展览文物目录》。

长按程序码查看本件藏品详情 ↑↑↑

长按程序码查看本件藏品详情 ↑↑↑

唐朝葬仪的组成部分之一,起镇墓作用。它与镇墓兽一起,多摆设在墓道或墓室前面,镇墓兽在前,天王俑在后,通常成对出现,左右各一,文献中将它们合称为“四神”。

长按程序码查看本件藏品详情 ↑↑↑

壶圆口,椭圆腹,短流,长方形空心横柄,柄中段附圆穿孔,以便穿插木柄;盖侧及器肩各附穿带系孔。全器除口沿及圈足无釉外,均施绿釉。釉色青绿乳浊,釉层较厚,釉面满布细碎开片纹,器盖釉色偏蓝,积釉处杂呈蓝斑。

侧把单柄壶盛行于唐代晚期,浙江越窑、湖南长沙窑等南北各窑均有烧造,石制器亦有制作。长沙窑制作多种日常茶器如单柄壶、茶瓶、茶碗、茶末盒等多带器铭如「荼埦」、「荼盏子」、「大茶合」、「镇国茶瓶」,可见饮茶风气在湖南地区颇为盛行。

单柄壶在唐晚期与短流茶瓶一样,皆作为注汤点茶之用,其形制与院藏骊山石单柄壶,以及国立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收藏的一组唐代滑石茶器中的小型单柄壶极为接近,此为唐代晚期盛行于茶盏内点茶的带柄茶瓶,或亦可称之为「急须」,因单柄壶形制在宋人黄裳〈龙凤茶寄照觉禅师〉诗中称「急须」为东南之茶器,用以煎煮茶汤,这类造型,由唐至今造型、胎釉虽经演变,然千余年来仍为茶家所爱,明清时期宜兴紫砂或闽粤所制白泥尤为多见。

长按程序码查看本件藏品详情 ↑↑↑

1954年于四川省成都市万佛寺出土。

关于我们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古代艺术品收藏专业委员会

五年历程

【宗旨】保护民间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古代艺术品收藏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收藏领域健康发展。
【目标】汇聚精英,探究珍宝,共建藏界新生态。

【理念】以学术引领收藏,以专业助推流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