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之旅(十五):圣彼得堡印象——涅瓦河,古建筑,幸福说

涅瓦河——俄罗斯的母亲河,河水蓝蓝的,微风吹过,簇起层层涟漪;宽阔的河面上,游船来来往往,穿梭其间,船尾拖着道道白浪,端端的一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应该是“风正数帆悬”的画面。站在桥边,极目而望,空气通透,惠风和畅,两岸景色,一览无遗,感觉美美的。

圣彼得堡大学、海军部、冬宫、海神柱和古堡要塞,一个个古老的建筑,或红白相间,或蓝白交映,或黄白对照,或金碧辉煌,背衬着蓝天白云,沿涅瓦河左岸一字排开,场面博大,气势恢弘,远远望去,舒心养目,心旷神怡。

宽阔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沿河两岸,游人络绎不绝。

滴血大教堂前的茵茵草坪上,人们或坐或卧,或追逐或嬉戏,吃着甜美的冰淇淋,感拂着和煦的微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这就是圣彼得堡给我的印象: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古典庄严,气韵非凡;人多路宽,车水马龙,种种景象与北欧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许是地处波罗的海沿岸的缘故,在北欧城市游历的这些天,几乎天天下雨日日阴,很少遇到晴朗的天气。所以,圣彼得堡的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此刻显得弥足珍贵。

也许是宗教渊源影响建筑风格的缘故,俄罗斯人信奉东正教,而东正教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拜占庭帝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因而,在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沿袭上,皆通过建筑风格流露了出来。涅瓦河左岸的“斯的莫尔尼大教堂”就是最好的佐证。建筑师巧妙地将巴洛克风格与拜占庭式的洋葱顶结合起来,该教堂被称为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中最完美的作品。在参观冬宫和叶卡捷琳娜宫时我就感觉有些纳闷,为什么圣彼得堡这些地标性的精美建筑,外观上都呈现出蓝白两色,如同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似的。原来,这些建筑都出自一人之手,均是意大利建筑师巴特罗密欧·拉斯特雷利18世纪中期的杰作。这种奢华高雅和富丽堂皇的文化传承还表现在圣彼得堡的其他建筑和宽阔的马路上。而北欧人则大都信奉基督新教,新教文化功利性较强,提倡实用和节俭,所以,相对于俄罗斯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和宽阔的马路,北欧的古建筑大都是哥特式风格,街道也是窄窄的,与俄罗斯极尽奢华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许是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和福利待遇的缘故,平均工资合每月3000-4000元人民币的俄罗斯人感觉却很幸福。傍晚时分,准备晚餐的我们找到了一家位于旅店附近,面积大约在200平方米左右的小超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而且便宜。一瓶上等的伏特加酒标价为5900卢布(合人民币60多元),一瓶上好的干红葡萄酒标价为3900卢布(合人民币40多元),其他食品的价格也都比国内便宜一半左右,着实令人羡慕。再就是购车免税,汽油便宜,住房福利及医疗保险到位。所以,俄罗斯人表面上工资收入不高,但与具有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高消费等“四高”之称的北欧邻居相比,差距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以挪威为例,平均月工资合人民币40000元左右,但由于油费和税费的关系,养辆车还有些吃力;平常吃碗面合人民币100多元;吃、穿、用、住、行,什么都贵;说是中产,但要维持一个正常的生活(拥有“三大件”),也非易事。可见,幸福与不幸福其实只存在一念之差。

结尾语:拥有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俄罗斯人是幸运的。相信这种文化的底蕴和历史的厚重,能够让人感觉到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富丽堂皇的大厅里接见国外要人时的那种隐隐的自信和自豪感。

圣彼得堡大学、海军部、冬宫、海神柱和古堡要塞,

一个个古老的建筑背衬着蓝天白云,

沿涅瓦河左岸一字排开

涅瓦河左岸的圣彼得堡大学

宽阔的涅瓦河

河上的游船穿梭其间

蓝白相间的冬宫

忘了这幢建筑的名字了

告别圣彼得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