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的黄河北部区域,是如何由清朝的三个府,变成今天六个市的
如果拿今天的中央以下的行政区划管理结构和清朝的相对比,会发现层级上基本差不多,都是三级制,不同的是今天是省、市、县,而清朝的为省、府、县,虽然清朝另外还有些许的直隶州、散州,但是从大的方面看还是基本相同的。
不但行政区划层级的结构基本相同,今天我国各地的行政区划范围有一部分也是沿用了历史上的范围来进行设置的,也就是说今天有一些地级市的管辖范围是和清朝时候的府大致相同,比如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晋城就是这样。这是因为我国古代进行行政区划设置时,往往采用的是“山川形便”的原则,即以山川的自然走向为省、府、县的边界线,这个原则也在今天被继续采用。
清朝的豫北三府
河南省被黄河在中部稍偏北的位置由西向东横穿而过,形成了黄河南和黄河北两个部分。黄河北部就是自元朝就已形成基本轮廓线、明清时府境变化不大的“豫北三府”,即:彰德府、卫辉府、怀庆府,这三个府到清末共管辖着24个县。
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北区域
但是今天在河南省黄河北部的广大区域里却有相当于清朝的“府”一级的5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管的县级市,而县或者相当于县级的辖区就更多了,分别有20个县、7个县级市、16个市辖区以及若干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
为何今天比起清末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分析起来主要有四点因素所致:
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一方面主要是表现在城市扩大后为了加强管理对城市进行市辖区的划分、设置经济开发区等等,在县级行政区划数量变化上发挥了主要力量,不再过多赘述。
二是国家建设对资源的渴求,发展起了两个地级市
这一方面指的即是焦作市和鹤壁市。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进入到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作为工作的“粮食”的煤炭的需求量是极大的,河南省在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专门从事煤炭开采的城市,焦作市、鹤壁市分别设置于1956年7月、1957年3月,分别以修武县、汤阴县地域置,并且在那之后迅速发展成长为地级市。
民国时的地图,博爱县和修武县之间仅有个焦作车站
清朝修武县的山阳城,今天焦作市区附近
民国时期的地图,红圈及箭头所示为鹤壁城区发展路线
三是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一个县取代了原来清朝府的地位,成为了地级市
这个市就是新乡市。在清朝它本是属于卫辉府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府城(今卫辉市)南方,两者相距仅20多公里。清末修建的平汉铁路(京广铁路的前身)也同时经过府城和新乡县,可以说这个时候它们在交通上的优势是不分上下的,甚至卫辉府城还因为有卫河运输要优于新乡。
清朝卫辉府域图
清朝卫辉府城
民国时期的地图,卫辉府城错失两条铁路交汇,发展机遇属于了新乡
但是随着卫河水量的减小,当时的外国资本家为了使产于清化(今博爱县)的优质煤炭通过卫河运输到天津,只能建设一条从卫河水量比较充沛的道口镇至清化的铁路,即道清铁路。这条铁路在修建时不知道为何没有经过卫辉府城,而是在其南方的新乡经过,与平汉铁路形成了一个铁路枢纽,从而使新乡的经济迅速腾飞,很快超过了府城,以至于今天成为了地级市,管辖起了它本来的上级府城、今天的卫辉市。
民国时新乡县域图
民国新乡县城图
民国时的《新乡县志》对于两条铁路给本县带来的机遇这么形容:“自铁路繁兴,京汉、道清之于境,其萦带左右、贯穿东西,如长蛇布阵,蜿蜒曲折。”
民国时期新乡县城内的铁路线路图
四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省际行政区划调整,为增加一个地级市提供了地域基础
如果仅仅是清朝时河南省黄河北部的区域,在增加了鹤壁、焦作两个地级市之后就显得有些狭小了,再增加一个地级市实在有些紧张。然而1949年7月于鲁西南、豫北、冀南衔接地区设立、于1952年撤销的平原省,给河南省增加了较多的新的行政区域,清朝时原属直隶大名府的南乐、清丰、开州(民国后为濮阳)、东明、长垣划入了河南省,这样虽然河南省的涉县、武安、临漳划给了河北省,但是却得到了更多。1964年因治理金堤河和黄河的需要,又把山东省寿张县、范县、濮县部分区域进行调整后形成新的范县划给了河南省。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平原省
1983年9月成立的濮阳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就来自于这两部分,即清朝的大名府南部和山东省新范县。
就这样,因为资源开采、交通发展、行政区划调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综合到一起,就导致明清时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本来只有彰德、卫辉、怀庆三个府,到今天变成了安阳、鹤壁、濮阳、新乡、焦作以及济源等6个相当于清朝府、直隶州的地级市和省直管县级市的格局,并且所辖的县级行政区域比起清朝来翻了一倍左右。
清朝怀庆府舆图
清朝怀庆府城图
清朝彰德府舆图
清朝彰德府城图
清朝济源县舆图
清朝济源县城图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