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鹿鼎记》遭低分差评,鳌拜的家为何不能称鳌府?
一更历史
这段时间,根据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爆网络。截至今天,新版《鹿鼎记》的豆瓣评分更是已经下滑到2.6分,历史最低为2.5分。
这部影视作品明星阵容强大,也是金庸先生的扛鼎力作。正是这众多啧啧称道的话题,才让这部影视作品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这部电视剧的第三集一经播出,却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乌龙事件,在网上掀起一片热议。
大家都知道《鹿鼎记》写的是清朝前中期的事情,主人公韦小宝智擒鳌拜,保护康熙,随后加入天地会反清复明等等,也是经久不衰的桥段之一。
然而在张一山最近主演的这部《鹿鼎记》第三集中,鳌拜家门口的挂匾上的字引发众多网友讨论。
原来鳌拜住宅门口的挂匾上写着两个大字“鳌府”,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鳌拜府邸是绝对不会挂这个牌匾。
那么,电视剧里的乌龙事件与真实的历史差距,到底有多大呢?即鳌拜的住宅到底应该挂什么样的牌匾才合适?
其实网络上对于“鳌府”这两个字有诸多不同看法,大部分人觉得:“康熙执政时期鳌拜权倾天下,朝中同僚看到他称呼一声鳌大人,应该是丝毫不为过,他的府邸门口上挂着“鳌府”的牌匾,应该是再正常不过。”
可是大家要清楚,清朝是由满洲旗人统一的政权,康熙、雍正、乾隆的本名都是以爱新觉罗姓氏为前缀,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名字。比如康熙叫做爱新觉罗·玄烨,乾隆则是名为爱新觉罗·弘历。
鳌拜是瓜尔佳氏,因此他的全名应该称之为瓜尔佳·鳌拜。仅从正式称谓上看,鳌拜家挂上“鳌府”这两个字就非常不合理。
况且一些历史爱好者应该清楚,老年间的满族人讲究“称名不举姓”。
何为称名不举姓?
清人吴振棫所著的史料笔记《养吉斋丛录》中有明确记载:
“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
简单来说,当汉人官员受制于满族官员姓名拗口,所以将他的姓氏稍微简化,但以名指姓并不是给“鳌”字正名。
鳌拜可以称之为鳌大人,同样的,和珅也可以称之为和大人,以此类推。
满人首字代称不假,但仅限于口头称呼,不能用作书面或者其他正式场合。比如我们有两个朋友都叫张伟,为了区分开这二人,我们把年纪稍微长一点的称呼为大张伟。
假设比如这两个张伟有红白喜事,我们肯定不会再称呼“大小张伟”,而是直接应用张伟这个名字。
反之同理,即使同僚称呼鳌拜为鳌大人,但是自家牌匾上也不能应用“鳌府”这个不正规的称呼。
这也包括鳌拜送给皇上的奏章以及其他正式场合中,都不会出现鳌拜的姓氏,所以网上很多网友猜测“姓氏+府”,其实也是错误的。
说完了官方与电视剧之间存在的差距,再来着重分析下清朝官员府邸规格运用。
《清史稿》还有《清世宗实录》等诸多正史中都透露出这样的细节,对于高官宅邸的建筑制度有严格的规定。按照爵位和官阶的高低,宅邸分为“府”“第”“宅”等。
“府”指王宫府邸,只有亲王、世子、郡王、辅国公这些皇室成员的府邸,才可以挂“府”匾。
反观,鳌拜虽是太子少保公爵,但其并非皇室成员,因此他的住处便不能称之为“府”。那鳌拜家门口的匾额,就不应该使用“鳌府”。
鳌拜死后,雍正赐予祭葬,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冯其利就在其书《寻访京城清王府中》提到,《宸垣识略》明确记载,鳌拜后裔宅邸名为“一等超武公第”。
通过以上这两点便可足以证明,《鹿鼎记》这部电视剧在一些细节处理上有些不严谨。尤其是鳌拜住宅的牌匾,更是不符合常理,有些乱弹琴。
最后再和大家说个小插曲,其实清朝那些大户人家不光是“称名不举姓”,他们住宅门前也基本上不会挂牌匾。这并非是胡说八道,而是有确凿证据。
根据《清会典》记载,清朝官宦人家大多居住在北京四九城里,更具体点,这些皇室成员大部分居住在东城。
老四合院大家都清楚其结构,属于独门独户,闹中取静。可不管是亲王,还是郡王,他们府邸门前很少会挂上什么某某旗号的牌匾。
说到这儿,大家或许会质疑这番言论,因为电视剧还有小说当中都写着,那些士绅豪权家门口可都挂着非常大的牌匾,生怕普通人不知道这处住宅是某某大户人家的私人住所。
然而我想请问众位朋友:“如果你们要购买一所带院子的别墅,会不会在门口前写明这处住宅的所有人呢?”
毕竟,家庭是每个人最私密也是最安全的场所,清朝达官贵人没有必要在门前挂上吸人眼球金字招牌。
除非是这家人立下什么大功,得到皇上的御赐牌匾才会将其挂在门口。不然的话,这些官员退朝后回到家中不希望有人打扰,那么更莫谈其私人住宅还挂着某某牌匾了。
综合来说,新版《鹿鼎记》中,鳌拜家门口的匾额挂的是鳌府,肯定是历史常识错误。
按照逻辑推理,鳌拜死后被加封一等超武公,住宅被称为“一等超武公第”。那在生前,住宅可能就是鳌第,鳌拜在康熙时期是一等公,那家门头上的牌匾亦可能是瓜尔佳一等公第。
当然了,《鹿鼎记》本就是一部小说,大家图个乐呵就对了,但千万不要将小说或者影视剧当作正史。毕竟深究起来,金庸原著武侠小说很多都存在漏洞。
参考资料:《寻访京城清王府中》《清代北京宗室王公府第全面考述》《清会典》《宸垣识略》《养吉斋丛录》《清史稿》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