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不喜欢换微信头像的人,一般有四种性格特征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微信,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常见且非常重要的社会交往软件,在许多人的生活当中都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无论是工作、交往还是娱乐,微信的各种功能都几乎已经已经融入大家的生活。
朋友圈功能是微信的一大亮点,自其面向大众上市之初就作为一种几乎“绑定”的功能,供用户使用。朋友圈功能不同于之前的类似社交软件,只有用户好友才能够看到和评论,这也大大减少了“社交恐惧症”的出现,使得用户敢于倾吐心声。
众多亮点之外,微信的头像功能也作为一种有着极强的身份性、象征性的标签,存在于微信这款社交软件之中,给众多用户提供了一种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
就像是社会交往一样,人们总会在第一次相逢时关注对方的外貌、衣着以及一些外在特征,微信头像就在人们的网络社交之中扮演这种角色——作为一种“第一印象”给他人留下记忆。人们对于头像这个东西也不陌生,并且内心大致对于使用不同类型头像的人都有一些相关的看法。
有的人会频繁地更换头像,有的人则积年累月都不会更换自己的头像,甚至一直使用系统的头像,那么这些不喜欢更换头像的人,会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呢?

风轻云淡,无视联系

就像是上文分析的,我们往往会将网络上的个人头像视为一种个人的“代言”,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自己的性格。就像是源于语言学的符号学研究一般,弗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认为语言当中存在的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一般,社会生活当中也存在着表象与深层含义。
例如交通灯,红灯比较醒目,代表一种警示;黄灯相对柔和一些,代表着缓和;而绿灯则舒适一些,表示可以通行......诸如此类的现象。
微信头像在一定层面上也起到这样的作用:假如一个人比较认同这样的联系,那么就会倾向于在头像的选择上突出自己的性格。性格活泼的人倾向于使用一些卡通的、亮眼的头像;相对保守的人则会使用一些风景、图画来做头像,想要展示自己的则可能会用自拍。
但是假如某个人并不在意这种联系,认为头像与自己本人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话,那么其就极有可能不频繁地更换头像,甚至是始终只使用一个头像。这样的人往往是比较自主甚至是有些孤独的,与他们交往时应当了解他们的想法,注意不要触及他们的底线。

略有心机,包装自己

还有一种性格的人不喜欢换头像,这样一类人不同于以上那一类人,他们往往笃信性格与头像类型之间的联系,且对于人们对此的看法十分了解。于是他们会选择“反其道而行之”:既然人们会在社会交往的过程当中关注自己的头像,那么自己干脆就不更换头像,始终使用同一个头像,这样能够在他人眼中成为一个“始终如一”或者是十分“专一”的人。实际上内心的性格并不像头像那样一成不变。
对于这样的人,如果你发现其性格如此的话,那么就要在与之交往的过程当中增加一些警惕。尽管他们不一定会做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
有一些人更会在男女交往当中使用这一“技能”,试图给异性留下一种“深情不移”的“人设”,作为还未熟识的社会关系,一定要有所防范。

一心一意,始终如一

与上文当中的这种人恰恰相反,生活当中也的确存在这样一种性格的人——他们无论在生活当中还是在思考问题时,都会十分的专一,不管外界的环境怎样变化,也总是会坚持自己的看法。
微信头像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也会被他们作为贯彻生活哲学的一处“试验田”,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的生活哲学应用在网络社会交往之中。
这样性格的人当然是值得与之相处的,他们做事会十分可靠,不会三心二意。但是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那就是一般都会比较倔强,甚至近乎于偏执。所以在与这样性格的人交往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要避开他们的一些“逆鳞”。
否则性格固执的他们很有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而在工作与合作当中也应注意,如果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那么也没有必要去和他们争论太多,过多的争论都是没有意义的。

目空一切,只剩自我

相比于之前的几种性格特征,这样的人是更加可怕的,他们往往是十分自我的。
这样的人几乎不会在乎身边的人以及外界的人对于自己的看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切事情。于是在这样的人眼中,一个小小的微信头像简直就太过于微不足道了,于是他们便会完全不在乎微信头像的存在。也许他们会在长时间之后更换,但是大概率他们并不会更换,因为这在他们看来就代表着自己的“权威”,是自己特立独行的一种见证。
生活中假如有这样性格的人,应该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与这样性格的人相处,难度是比较大的。一方面,不能以一种比较低的姿态与之相处,因为这样的话会使他们的蛮横态度愈发明显。
而如果你也以一种强硬的态度,与之针锋相对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招致对方的一些报复性行为。所以此时就应该更多地以一种灵活的方式与之进行斡旋,而不是直接与之进行互动。
结论
总的来说,微信头像与使用者性格之间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联系的。无论这种联系是否得到使用者的认同,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社会交往之中,我们可以尝试着以对其头像的观察来作为自己社会交往的一种指导,让自己在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的过程当中都有一定的准备。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前后黑白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Montgomery, Marilyn J, and Gwendolyn T Sorell. “Love and Dating Experience in Early and Middle Adolescence: Grade and Gender Comparison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vol. 21, no. 6, 1998, pp. 677–689., doi:10.1006/jado.1998.018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