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籍外交官带你游巴黎

当之无愧的“花都”

巴黎是世界驰名的大都市,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图为美丽的巴黎夜景。

我在巴黎连续生活了5年多,而且又是做文化工作,加深了对巴黎的了解,我常常带着赞美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解释巴黎这座美丽的城市,怀念我在那里度过的美好时光。我甚至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一本《巴黎旅游指南》。对巴黎,我是有发言权的。

 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环城以内的老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不过200多万。大巴黎包括7个省,面积12008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0万。小巴黎一般只有四五层,五六层的建筑,多为十八、十九世纪所建。行家从房屋结构、阳台护栏图案和所用材质,一眼便能断定某栋房屋的建造年限。大巴黎多由卫星城镇组成,高楼林立,绿地宽敞,交通方便,生活舒适。

塞纳河犹如一条长龙悠悠婉婉由东南向西北穿过巴黎全市。河上的游艇来来往往。巴黎南北两岸由30多座不同时期建造的风格各异的桥梁连接沟通为一体。我把这一座座具有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桥用幻灯片记录了下来作为资料保存。

我有时和同事,有时和敏芝漫步在塞纳河畔,两旁建筑物和树木在河水中形成倒影,比画家构思的图案还要美丽,怪不得法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作家和诗人以塞纳河为背景创作出不朽的名著和美丽动人的诗篇。

巴黎的名胜古迹闻名世界,在西方无与伦比,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荣军院、圣心大教学、爱丽舍田园大街、协和广场,郊区的凡尔赛宫和枫丹白露宫等举不胜举,这都是法兰西各个朝代留下的瑰宝。

我是从事文化工作的,我尤其注意驻在国的文化设施。市区70年代新建的蓬皮杜文化中心,其外观简直就是一座庞大的化工厂,它由红、绿、蓝等各色管道组成,其内部集图书、展览、影视、娱乐于一体,前面广场则是各派民间艺人展示自己才能的露天场所。别小看那些管道,它们各有各的用途,除了起支撑作用,即代替柱子以外,内部多为空心,不是通气,就是通水。由巨型钢管构成的展厅面积达到7500平方米,却看不到一根碍事的柱子,真是建筑上的创新和奇迹。

前些年,中国、苏联和东欧等国的人到了巴黎,总要到巴黎公社社员墙去凭吊一下,有些人还带去鲜花,奉献给那些为建立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烈士们。我常给中国同志带路,因为那个区,那个公墓,那个位置难找。

巴黎公社社员墙位于巴黎市东北部第20区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内。那里有1871年5月巴黎公社社员英勇献身的纪念墙和纪念牌,有《国际歌》作者欧仁·鲍狄埃,大作家巴尔扎克、莫里哀,波籍音乐大师肖邦等历史名人的墓碑和雕像。那里是一片墓地,其实,就是一座微缩的大理石雕琢的艺术城。

      巴黎是一座最大的历史博物馆。从它的演变发展过程,即可看出法国各个历史时代建筑风格和民间艺术的特点,可以领略到法兰西人民生活的进化过程。据我观察和了解,法国人很注意文物古迹的保护,他们是不允许轻易损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城区内绝不准许轻易盖高楼,即使要翻修,内部设施可以更新,可以安装现代设施,但必须保持房屋的本来门面不变。否则,是要受到法律的追究的。

     感触最深的还有巴黎的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也做得不错。政府下决心把几乎所有污染源的工厂都迁到外地去了,不允许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工厂兴建在市区,所以,在巴黎城区基本上看不到有冒烟的烟囱。城区的公园、绿地、花木维护得更好,卢森堡公园、孟梭公园、肖蒙岗、战神田园、杜伊勒利公园,尤其是位于城东南的万桑公园和城西北的布洛涅森林公园等,都是人们节假日休息、散步、沐浴的好去处。

      巴黎是世界的十字路口,是西方文化的圣地,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世界各国在那里都有自己的派出机构,连各大公司,凡有能力者,也要在那里占领一席之地。在巴黎旅游、观光和定居的侨民很多,你几乎可以看到世界各个不同肤色的种族,听到各种语系的语言,见到五花八门的服饰。总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巴黎就是一个地球的缩影,人文科学的博物馆。

人称巴黎为世界“明珠”或世界“花都”,它是当之无愧的。当然,巴黎也与世界其他大都市一样,有它必然的弊端,诸如贩毒、淫秽、偷窃、诈骗、谋杀等黑社会所干的勾当,应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注意。

因为工作关系,我对法国,特别是巴黎地区一些名胜古迹、游览景点进行过多次参观、考察和了解。在此,我仅对几处重点地方做些简要的介绍,愿与读者分享。

01

艾菲尔铁塔

艾菲尔铁塔是1887年1月26日动工,1889年3月31日建成,1889年5月15日正式开放,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当人们一提起巴黎,眼前就会浮现出艾菲尔铁塔高耸入云的身影来。有人问:为什么要造这座铁塔呢?据我查找资料和考证结果,当时建造这个庞然大物的目的有三:一是给1889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增添光彩;二是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三是为了向人们展示钢铁材料的新功能。可见造这座铁塔还有点做广告的色彩呢!

艾菲尔铁塔占地一公顷,屹立在巴黎市区塞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除了四个脚柱是钢筋水泥之外,全身上下都由钢铁构成。整个塔分为三层,除了第三层平台没有缝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当然,现已安装电梯,上下十分方便。不过,仍有少数勇敢的人,坚持爬楼梯。

第一层过去是戏院,现已改成饭馆,距地面57米;第二层距地面116米;第三层距地面274米。顶端塔楼过去是安置灯塔用的钟楼,也可称为第四层平台,距地面300.51米。有时遇到大风,塔顶微有摆动,但摆幅不超过12厘米。由于气温变化,热胀冷缩,其高度相差也仅15厘米。

1910年以后,铁塔又起到国际报时的作用。1916年又在铁塔上安装了第一个海洋无线电通讯设备。1918年以后,创立了法国无线电传播,它成了发射塔。1957年又在铁塔上安装了电视天线,在铁塔的最高一层上,设有重要的气候、航空实验室。1975年,在铁塔最高处安置了固定的红灯,以此代替过去的转动异航灯塔。这样,就使铁塔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应该说,今天的铁塔,实际上是一座电视塔。

艾菲尔铁塔总高达320米,重7000多吨,地面的负重为4公斤/平方米,相当于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的负重。塔是用15000多个预制件铆接而成的,仅铆钉一项就用了250万颗。造价为740万金法郎,平均每公斤造价约合1个金法郎。规定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需用漆52吨。

80年代初,巴黎市政府对铁塔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从1985年圣诞节起,铁塔改用碘钨灯照明,整个塔体在夜幕中呈现金黄色,既节省电力,又更加美观。1989年为铁塔建成10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典礼活动,隆重热闹空前。

设计这座铁塔的工程师叫居斯塔夫·艾菲尔(1832—1923)。设计方案是在700个应征方案中选取的。铁塔又是在艾菲尔的亲自领导下建造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受之礼当。艾菲尔曾自豪地说:“世界上只有法兰西的旗帜才高高地飘扬在300米的高空中。”

他说的全是事实,毫不夸张。据说,铁塔也跟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它的诞生也是伴随着挫折的。当时一些保守的人极力反对造铁塔,甚至掀起了一场反对“三百米”运动,把铁塔说成是涂在巴黎脸上的一个“污点”,破坏了巴黎传统的美丽。有人搞起了投票运动,要求把它拆掉。后来,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铁塔依旧傲然地挺立在那里。战争期间,塔上装备探照灯、快射炮,保卫巴黎,保卫法兰西,被誉为巴黎的眼睛,法兰西的功臣。

如今,艾菲尔铁塔已成了巴黎的象征,法兰西的标志。每年前往观光游览的人多达三、四百万,成了驰名世界的游览胜地之一。游人在塔顶上极目四望,俯瞰欣赏,巴黎全景历历在目,美不胜收,真是一大奇观。

02

凯旋门

我在巴黎逗留期间,或出去工作,或接待代表团,或关照过往同胞,我不知多少次驾车从凯旋门擦身而过。这个赫赫有名的拿破仑留下的最大的纪念建筑物勾起我对历史的许多回忆和感叹。

威严雄伟的凯旋门耸立在巴黎西北部戴高乐广场的中心。广场向四面八方均匀地辐射出12条大街,再由一条环形马路把它们串起来。戴高乐广场原名星形广场。这种布局把凯旋门的气势烘托得更加宏伟壮丽。

最早建造凯旋门的是罗马人,他们每当一个重大战役胜利后,即建凯旋门以示纪念。在巴黎,凯旋门也不只一座,但一般参观的就是指戴高乐广场上的这一座。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凯旋门。

有关凯旋门的建造历史是这样的:1806年2月12日,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打败了奥俄联军,为了炫耀自己的军功,下令建造凯旋门,同年8月15日奠下第一块基石。可是工程时建时停,前后经过整整30个年头,直到1836年7月29日才落成。凯旋门峻工时拿破仑早已失败并已离开人世15年了。1840年,路易·菲力浦国王满足了拿破仑生前的“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国人民中间”的遗愿,让他的残骸灵柩从凯旋门下穿过并永远地使其长眠在荣军院内。

根据资料记载和介绍,凯旋门是查勒各兰(1739—1811)设计的,是一个单一的拱形门,高49.41米,宽44.84米,厚21.96米。其规模超过罗马的君士坦丁门。这个凯旋门的四面有门,门内刻有曾经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的名字。门面上端饰有6块描写历次重大战役的大浮雕。主要的4幅是《盛名》、《出征》、《抵抗与和平》、《凯旋》。其中造型最美,最负盛名的是面向爱丽舍田原大街的那一幅《出征》图,由雕刻家吕德塑造,描绘威武雄壮的义勇军于1792年高唱《莱茵区军歌》(又称《马赛曲》)出征时的感人情景。顶楼盾牌上雕有各次重大战役的名称。

史料说,1920年11月11日,在凯旋门下又增设了无名战士墓,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法国战士。墓前燃点着煤气长明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被德寇占领的艰苦岁月里,无名烈士墓曾是人们希望的象征,它时刻鼓舞着人们反抗法西斯侵略者的斗志。现在墓碑前经常有人献上表示法兰西国旗色标的红、白、蓝鲜花。每天晚上还准时举行一次拨旺火焰的简单仪式。

此外,凯旋门的拱门顶上,设有一个小型历史博物馆。游人可以乘电梯上到门顶,既可以参观展览,又可以从门顶平台鸟瞰巴黎全景,四处望去,12条大街呈辐射形向外伸展,道路整洁,树木葱郁,华丽的楼房鳞次栉比,车辆、行人川流不息。巴黎最繁华、最时髦的闹市区景色尽收眼底。

每逢7月14日国庆节和其他重大活动,总统和游行队伍都要通过凯旋门,车队、摩托车队、传统卫队、骑兵队,浩浩荡荡,与天空的航空队交相辉映,好不气派和威风。

03

卢浮宫

我在巴黎工作期间,光顾次数最多,总是吸吮不完的,恐怕要数世界有名的卢浮宫了。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北岸。早在十字军东征时期,菲利浦·奥古斯特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于1200年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同时也用于存放王室的珍宝和档案,那时就称为卢浮宫。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改为皇宫。但这之后的整整150年间,卢浮宫却无国王居住。16世纪中叶,弗朗索瓦一世下令由建筑师皮埃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此后,经过亨利一世、拿破仑三世历代王朝不断的扩建、装饰,使卢浮宫成为今天这样富丽堂皇的王宫和博物馆,成为一组宏伟独特的建筑群。

卢浮宫及其广场、草坪占地40公顷。宫殿本身分为老卢浮宫和新卢浮宫两大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一世时期。不过,绝大部分建筑是在1852—1857年拿破仑三世时期才完成的。除建筑物本身以外,面向中心广场的两排建筑物上树有86尊名人的塑像。广场中间那个结构特殊的小凯旋门是为纪念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的大胜仗,依照罗马的凯旋门于1806—1808年建筑的。原来草坪中那18座现代塑像是1909年前后由马约尔塑造的(扩建中搬移)。从卢浮宫的两端到协和广场是有名的杜伊勒利公园,面积达25.5公顷,最早建于15世纪,18世纪曾扩建。园内布局整齐对称,建有喷泉和雕塑,如今已成为巴黎市中心一处供游览和休息的好地方。

据说,16世纪初,弗朗索瓦一世就开始在卢浮宫收藏艺术珍品。其后,路易十四、十五、十六时期,收藏品不断增加,尤其是拿破仑一世远征时,把许多国家的名贵艺术品,如意大利的名画,都搜集到卢浮宫,使卢浮宫的收藏品剧增。1791年5月,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建立卢浮宫博物馆,1793年正式向公众开放。卢浮宫现在收藏的艺术珍品有40多万件,共分225个展厅,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和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的雕像《米洛的维纳斯》(美女)就陈列在卢浮宫里。

我经过多次参观后归纳起来说,卢浮宫内的展品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部分: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珍品;古代东方艺术珍品;古代埃及艺术珍品;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时期的雕塑;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的艺术品;以油画为主的各类绘画。仅大画廊就长达422米。前几年,卢浮宫进行了扩建,设计师是在世界上有声望的建筑师、美籍华人贝韦铭。根据他的设计,服务设施全部建在地下,入口处安排在广场中央一座20米高的玻璃钢金字塔内和周围三座5米高的玻璃钢小金字塔里。这样,使地下实现四通八达,游人可选择任何一个展厅,参观十分方便。不过,古今结合显得有些不太协调。

04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座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处的凡尔赛市,有人形容它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丽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不在巴黎市内,由于工作关系,我也常去参观。

1982年,我还在那里参加了一届为期1个月的国际暑期大学,凡尔赛宫作为教育内容之一,使我有一般游人难以获得的机会详细参观了解。

据考证,这里原是一个小小的村落,1624年,国王路易十三在凡尔赛树林中造了一座狩猎用的红砖房子,一个简单的方形建筑物。国王路易十四在投石党事件后,想离开巴黎,加之凡尔赛有茂密的树林,他便让人把狩猎宫改造成为一座豪华的王宫。

修建凡尔赛宫,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历史轶事:1661年,居住在陈旧的万桑宫和枫丹白露宫的路易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凯的邀请,去他新建的子爵谷城堡宫殿赴晚宴。富凯宫殿的富丽堂皇触怒了路易十四。三周之后,路易十四以贪污营私之罪,将富凯投入狱中,并判处无期徒刑。嫉妒的心理促使路易十四作出兴建一座豪华王宫的计划。而且,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都是给富凯修建宫殿的那些人马。

凡尔赛宫的修建工程于同年就开始了,著名建筑师哈尔都安和诺特尔为此共同花费了多年心血。他们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施工。整个扩建工程持续了差不多30年时间,动用了36000名劳工和6000匹骏马,硬是削平了一个山丘。

为了供水和美化,人们还挖了两条水渠,一条长1650米,宽62米;另一条长1070米,宽80米,引来了塞纳河的水。在这块地方,人们还修建了1400个喷泉,有的年久废弃,现存的还有600多个。每当喷泉喷射,银色的水柱指向空中,迎着明媚的阳光,形成了道道彩虹,其美景如诗似画,让人陶醉。

1689年,凡尔赛宫及其花园景点才全部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而协调。正宫朝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弧和法国传统的箭似风格,而采用平顶形式,显得端庄而雄浑。宫殿外壁上部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不仅外表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和装饰更富有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装修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渡重洋而来的中国古代的精致瓷器。

正宫东面是一个用大石砖铺垫成地面的广场,中央树立着路易十四威风凛凛的骑马雕像;北面顺着一排排人物雕像通向一个人工湖;西面是碧波荡漾的大小渠和两处大的喷泉池;南面是一片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台下是桔园和瑞士湖。园内花草树木栽植别具匠心,一幅幅修剪的图案好似巧女纺织的地毯。站在高处极目远眺,玉翠般的人工河和人工湖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荫中女神塑像婷婷玉立,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

据历史记述,路易十四为控制贵族,决定把贵族都集中在自己的身边,宫廷里住进了约2万人。从前法国国王的宫廷生活显得放任、松快,贵族和贵夫人可以自由地和国王、王后接近,无拘无束地同他们交谈。

路易十四则与传统决裂,而采用庄严的礼仪。他把每天生活的细节——起床、吃饭、睡觉都规定了一套严格的仪式,并要求宫廷里所有的人都来朝奉他,伺候他。他自己也把执政当作从事“国王的职业”。包括贵族、大臣在内,在他面前都是毕恭毕敬。

1789年路易十六当权时,凡尔赛宫的富丽堂皇、奢侈豪华,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国王、王储每日祝宴、舞会、狩猎、郊游,从不间断,挥霍无度,凡尔赛宫已成为全欧宫廷和贵族时装习尚的倡导者。这个穷奢极欲的宫廷开支之大实在骇人听闻。它是压在广大劳动人民头上的一个沉重的负担。

大革命中,人民群众浩浩荡荡地去凡尔赛示威游行,反饥饿,要面包。慑于群众的压力,路易十六于1789年10月6日匆匆逃回巴黎。这样,凡尔赛宫便冷落了下来,又几经洗劫,许多珍贵的艺术品被盗一空,凡尔赛几乎完全被废弃。直到1837年,路易·菲利浦才重新进行修理,把它改为法兰西历史博物馆,展出房舍、美术、雕刻、家具等多种艺术品、宫廷用品。宫外花园也对外开放。

1984年,文隆胜在法国陪肖特夫妇出席中国文化周

众所周知,19世纪下半叶,凡尔赛宫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1870年,普鲁士军队占领凡尔赛。第二年德皇便在这里举行加冕典礼。同年,梯也尔政府盘据在凡尔赛宫,策划了残酷地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1871—1878年,法国国民议会曾设在这里。1875年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了法兰西共和国,即第一共和国。1919年6月28日,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结束。

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多达200多万。南北宫和正宫底层自路易·菲利浦起就改为博物馆,里面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肖像画、雕塑、巨幅历史画,以及其他艺术珍品。凡尔赛宫如今除供人们参观游览之外,法国总统和其他领导人也常在此会见或宴请各国国家首脑和外交使节,甚至召开国际会议。

05

特里亚农宫

走出凡尔赛宫往北穿过凡尔赛市城区再进入一片柏树林区,那里就是园中园的大小特里亚农宫,有展厅、国宾馆、花园和水渠,也是游人们喜爱观光的地方。

顺着特里亚农往东再穿过一片松树林,便到了一个池塘边,岸边有一座十分别致的小村庄。村庄由几间草木小房组成,池塘里有金色鲤鱼畅游,小溪上还有当年遗留下来的水车。这就是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居住过的地方,人们俗称为“王后小村”。

传说玛丽王后原籍奥地利人,被国王选中却不愿进宫,宁可在这里过着农家式生活,她种地、喂羊、养鸡,如同普通农妇一样。历史学家们分析,实际上她是为了暂时摆脱宫廷烦恼,反感宫中骄奢淫逸的生活。

文隆胜退休后在家写作

作者简介

文隆胜(1938~  )湖北利川团堡石龙人,恩施高中1960届校友。1965年北京外交学院毕业。曾先后在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国家一机部、文化部外联局及中国驻阿尔及利亚、法国、贝宁等国大使馆工作,历任翻译、一秘、处长、文化参赞等职。30多年出国14次,足迹达17国。翻译出版小说《可恶的牢院》,编著《巴黎旅游指南》、《从土家苗寨走向世界》,参编《法国机电词典》、《法国文化概况》等书,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介绍异国风情文章多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