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柴荣有啥本事,得到欧阳修、司马光好评,成五代史最牛皇帝?

01

引言

五代十国这段历史,犹如一台戏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各个政权之间互相攻讦,涌现出来了许多杰出的英雄和帝王。大多数的帝王,其评价都是有褒有贬,但是很少有皇帝,堪称完美。

宋朝的史官向来是敢于直言,怼天怼地,对历代皇帝的评价都很谨慎,但是只有一位皇帝,得到了后世史学家的一致认可,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薛居正评价他是一代之雄主。司马光称赞他是一代明君,欧阳修也称他是一代雄杰。

笔者今天提到的这个人物,就是我们后周的皇帝郭威,可惜因为生在五代十国这个乱世之中,在整个历史人物的存在感不是很强。柴荣的政治生涯短暂,还没有活了多久便去世。如果他没有早早离世的话,赵匡胤基本上没什么事儿了,燕云十六州也早已经收复。

02

从郭威义子到后周皇帝

柴荣出生于公元921年,是刑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人)柴荣的出身并不好,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家道中落。姑姑嫁给了一个当兵的,就是郭威。柴荣长大之后,从事经商。后来在走投无路之下,就投奔了自己的姑父柴荣,柴荣也非常喜欢他这个侄子,将其收为养子

这时候的郭威的事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柴荣为了帮助姑父,就利用自己经商的头脑,帮助其积累资本,还曾经做过卖茶的生意。当然,在经商的同时,柴荣也不忘记学习,能文能武,将来的必定有广阔的发展天地。

郭威当时侍奉的是后汉政权,做到了枢密使。同时,柴荣也被封为左监门卫将军。在郭威的政治生涯当中,柴荣都是其坚实的后盾。

郭威画像

公元951年,郭威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一跃成为了后周的皇帝。而柴荣身为郭威的养子,被任命为澶州的节度使,重要的大将,权倾一时。可见,郭威对他是非常看重的。

公元954年,郭威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因为自己的子女在战乱当中被杀,自己膝下无子。所以就将皇位交给了自己的养子,也就是我们的主角柴荣,成为后周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 

03

高平大捷,稳住局势

按理说郭威已经算是走上人生巅峰了,但是历史对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就在柴荣去世还没有多久,北汉趁着他刚刚继位,便来势汹汹,带领几十万大军大军,勾结契丹攻打后周,一直打到了潞州,也就是现在的高平。

在这危机关头,以冯道为代表的大臣,都劝这个新皇帝应该轻举妄动,让普通的将领迎战即可。柴荣回到:唐朝的太宗李世民最后能够平定天下,难道不是自己亲自打下的基业吗?冯道回怼到:臣还想看一看,将来您是不是能够成为像太宗这样的皇帝呢?

虽然有反对的声音很大,但是我们的后周世宗并没有畏惧,他亲自带领军队,与敌军在高平一带作战。柴荣为什么非要坚持自己亲自作战呢?其实也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要知道,在五代十国这样纷乱的时期,许多的将领都是拥兵自重,稍不留神就会向君主倒戈相向。

正值自己刚刚称帝,朝中的军队中必然都很多人对自己虎视眈眈,如果自己亲自作战,既能够增加士气,又不会延误战机,还能及时处理军中的军纪。因此,柴荣亲自指挥了这场战役,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一举将敌军歼灭。

高平大捷之后,柴荣的皇位算是稳住,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算是遏制住了,也为后来的改革和对外作战打下了基础。

战后,郭威对身边亲近的大臣说道:这次战役啊,在面临敌军的时候,很多的将领都畏缩不前,不能勇敢的冲锋陷阵,要不是自己亲自指挥了这场战役,战争的结果估计就是惨败了。

04

军事政治方面的改革

高平大捷之后,郭威便开始着手整顿军纪,在军事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先是对军队中的成员进行的一番筛选,将许多精锐的将士提拔或者是留任,又淘汰了许多年老不中用的将领。还招募了许多武艺超群的将士担任殿前卫士,这些都提高了将士的战斗力,对后来的战斗打下了基础。

柴荣画像

除了军事上的改革之外,柴荣还对后周的内政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他继位之后,经常会思考治理国家的良策,以至于睡觉吃饭的时候都不停歇。在经过良久思考之后,他自己认为自己的执政经验非常少,常常会被蒙蔽,所以十分注重纳谏。

他常常鼓励臣子们,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臣子们畅所欲言,即使讲得不对也无所谓。这样谦虚的作风,身为一个皇帝来说,是非常可贵了。

柴荣在政务上,也丝毫不马虎,甚至比后唐的李嗣源都非常勤勉,国内的大事小事都时时亲力亲为,以至于朝中的大臣都有意见了,还以为皇上不信任他们,请求柴荣能够把权力稍微下放一点儿。

除了改革政治方面,蔡荣还对后周的农业进行多方面的改革。自从五代以来,军阀混战,百姓也纷纷遭殃,许多的农民都纷纷逃亡,导致最后留下了许多荒地无人种植。但要想一个国家兴亡,农业必须要发展起来。

公元955年,郭威下令,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凡是逃户留下的空地,要是有人种植的话,可以向官府申请,收成之后,向国家交赋税。要是原来的主人认领的话,只需要交很少的赋税就可以...

05

对外作战,英年早逝

除此之外,后周皇帝郭威还进行了灭佛的运动。五代十国时期,寺院经济飞速发展,这些寺院中往往占据大量的土地,只需要承担很少的赋税,以至于很多不愿意交税的人都进入寺院,对国内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在前代君主郭威的基础上,后周皇帝郭威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灭佛。他下令,不是没有经过政府知名认可的寺院,都得一律关闭。还规定,要想当和尚,也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先是家人许可,而且要必须要熟读背诵经文即可出家。

在一系列的灭佛行动中,淘汰了三万多个寺院,许多的和尚被迫还俗。但是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国力。

柴荣继位之后的6年间,先后对后蜀、南唐、契丹等政权作战。柴荣为什么会对先拿这两个地方开刀呢?其实我们的后周皇帝柴荣也是有自己战略意图在内的。要知道,柴荣的最终目标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是如果要向北征讨的话,这两个政权必然不会袖手旁观,肯定会上来捅一刀,所以要想收复北方,就要先将这两个政权收拾的服服帖帖,可以毫无顾忌的向北用兵。再加上南方地区的经济富庶,只要拿到这个风水宝地,粮食问题也不用发愁了。

但是天不遂人愿,就在柴荣出征的途中便得了恶疾,没有多久便因病去世,统一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就此搁置了。一直到宋朝国君的手中,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收复,成为统治者的心头大患。就连后世的王夫之都感叹:

周主南伐江南,劳师三载,躬亲三驾,履行阵,冒矢石,数十战以极兵力,必得江北而后止。江北既献,无难席卷以渡江,而修好休兵,馈盐还俘,置之若忘。呜呼!此其所以明于定纷乱之天下而得用兵之略也。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读通鉴论》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汪槐龄:《柴荣与宋初政治》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