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不建议做的21件事
塔门9小时前
对许多都市打工人而言,如今最迫在眉睫的难题是:国庆 7 天,可以干啥。
一项覆盖了 1585 人、有 8 组不同实验的研究表明,在寻找解决方案时,我们的大脑的默认选项是「增加点什么东西」而非删「减掉什么」——甚至在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减法策略。
这样的结论也可以被简单概括为断舍离的重要性——比如房间断舍离、社交断舍离,和假期断舍离。
比起建议你做的 100 件事,建议你放弃做的 100 事,或许会让假期更轻松、更快乐。
于是,我们准备了 21 条「不建议你在国庆做的事」,欢迎参考。
不建议假期出门玩
根据 DT 财经 2020 年的统计,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都是社交平台上 TOP10 需要避坑的城市。玩得是否快乐尚未可知,但玩得一身疲惫基本「尘埃落定」。但现如今,给自己挖坑最多的很可能不是热门景点的商贩,而是自己。
1、不建议对暧昧对象暗送秋波
因为今年限「电」了。
2、不建议喝酒
10 月的开始,就意味着「酒」月已经结束了。
3、不建议去游泳
假期的游泳馆不仅人多,而且收费高,想要免费玩水的朋友可以来我家洗碗。
4、不建议去网红店
人长大了就该明白,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获得同等的回报。去网红店排队,可能还没排到你,国庆假期就已经结束了。
5、不建议带喜欢的人去热门景点
特指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等,容易在里面发生一些不可避免、也不可控的事情,让人感到紧张,手心发汗,心跳加速——遇到更多喜欢的人。
6、不建议拍摄室外婚纱照
国庆拍婚纱照留下的回忆,会在你离婚后,每年的国庆假期都满怀负担。
不建议没有假期大局观
又名《假期基本守则》,一些适用于所有人的通用法则。推荐理由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当你围观别人的假期,别人也在围观你的假期。仅仅过好自己的假期是不够的,稍微照顾一下其他人的感受也很重要。
7、不建议在朋友圈发「十月请对我好一点」
凡事先问自己配不配,加一个「请」也不会显得你很有礼貌。
8、不建议给假期做详细的计划
大多数怀抱着「今年只剩最后 3 个月了我一定要变得更好」心态的人,无论计划有多么完美,结果基本和 1 月 1 日差不多。
9、不建议对国庆假期毫无规划
成年人的不快乐,90% 都源于自己的不努力。努力过才更能体会到啥都不做的快乐。
10、不建议在假期最后一天说时间过得太快
时间是恒定的,但人的感受可以不一样。让时间变慢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原地做平板支撑,或者打开 kindle 看进度条。
不建议假期宅在家
一到假期,一些事、一些物都会发生统一的、不可控的意志异化。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前一秒大放厥词,要「改变自己」,下一秒信誓旦旦,「下次一定」;再下一秒,又回到前一秒。
11、不建议睡觉
容易一睁眼一闭眼 7 天就过去了。
12、不建议刷朋友圈
假期频繁刷朋友圈,容易引发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和想要暴食的冲动。
13、不建议晚上躺着刷手机
根据大数据调研结果显示,每刷一分钟手机,假期就会浪费 60 秒。
14、也不建议晚上躺着玩平板
众所周知,和手机相比,平板面积更大、重量也更大,砸在脸上也更疼。
15、不建议出门看书
出门带的书,都是你以为你会看的书。每一本出门带的书,都只会成为你的负重训练。
16、不建议工作
一个热知识:国庆是今年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好日子都在后头呢。
17、不建议节食减肥
体重忽上忽下不稳定,极有可能会提高人类的暴力倾向。通常表现为:吃少了饿得想打人,吃多了想打自己。而且,穿不上牛仔裤也没关系,国庆过后就要开始穿棉毛裤了——有松紧带的那种。
不建议假期回老家
假笑、苦笑、皮笑肉不笑……网络聊天尚且可以让人面无表情地打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2333333」,但一旦回了老家,家庭聚餐、亲戚串门和同学聚会都会这套法则彻底失灵。为避免这些尴尬但你又不能失去礼貌的场合,我们不建议你——
18、不建议相亲,尤其是假期后几天
大鱼大肉几天后的相亲,失败的概率会直线上升。
19、不建议参加同学聚会
现如今人均都有点社交病,聚会就意味着社交牛 x 症、社交卑微症、社交牛杂症、社交冷漠症等病友康复治疗大联谊。见面内心问候语很可能都是「妹妹什么病?现吃什么药?」
20、不建议和爸妈吵架
根据吵架的题材因果循环定律,如果吵架的主题和以前找对象、催婚、回老家工作等相同,那么吵架的结果不变;如果吵架的主题和以前不同,那么吵着吵着就会扯到以前的主题,吵架结果依旧不变。
最后一条
21、不建议完全脱离社交媒体
尊重所有想要在假期留点时间给自己的朋友,不过友情提示一下,塔门 10 月 5 日会更新,欢迎来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塔门”(ID:DT-Tamen),作者:郑晓慧,编辑:王朝靖 ,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