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刘三
刘三
秦灰逐鹿起英雄,玉玺更名大汉风。
创业谁能拥帝里,劫财哪过取寰中。
曾嘲彼代夸传世,却喜当朝诩誓功。
可笑刘三诳占卜,堪舆何及紫芝翁?
【注释】帝王都喜欢长命百岁,都想向天再借五百年,都喜欢夸耀帝位传百世而万世。在这方面,秦始皇和汉高祖都是最执迷不悟者。有感而成句,记于2021年9月29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秦朝焚书的灰烬中逐鹿,天下兴起了一位英雄,帝王的玉玺更替了新名,权柄叫做大汉的威风。论创立家业,谁能够像他那样拥有了煌煌的帝里,比劫掠财富,哪位能赶得上他夺取了广袤的寰中。他曾经嘲讽前一个时代竟然会夸耀传祚千年万年,却喜欢自己当朝时夸诩誓传万世之功。可笑刘三胡言乱语地为自己的基业占卜,却不知道自己的堪舆学问哪里能赶得上同一时代的紫芝翁?
首联中的“秦灰”,指秦朝宫殿为项羽焚烧而成的灰烬,见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松滋渡望峡中》诗:“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又见明代诗人夏完淳的《杨柳怨和钱大揖石》:“到今罗綺古扬州,不辨秦灰十二楼。”亦指秦始皇所烧书籍的灰烬,见元代剧作家宫天挺的《范张鸡黍》第二折:“秦灰犹未冷,汉道復衰絶。”又见元代诗人郝经的《秋兴》诗:“六经依旧垂天地,千载秦灰散刼空。”还指秦始皇焚书之火,见宋代诗人王翊龙的《谢王绣使同二教举充讲宾》诗:“秦灰不烬诗书种,孔壁犹铿丝竹声。”又见清代人皮锡瑞的《经学历史·经学流传时代》:“摭拾秦灰之后,寳藏汉壁之先。”
这一联中的“汉风”,指汉代的威风,见《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輶轩东践, 汉风载徂。”张铣注:“言汉之威风则往矣。”
颔联中的“帝里”,指帝都,京都,见《晋书·王导传》:“建康,古之金陵,旧为帝里,又孙仲谋、刘玄德俱言王者之宅。”又见唐代诗人李百药的《赋得魏都》诗:“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还见明代人张居正的《祭封一品严太夫人文》:“跂予望之,章江之陬;白云紫气,帝里皇州。”以及清代诗人金人瑞的《春感》诗之一:“忽承帝里来知己,传道臣名达圣人。”
这一联中的“寰中”,指宇内,天下,见唐代诗人王勃的《拜南郊颂序》:“天下黎人,知四海之安乐;寰中殊域,奉三灵之康泰。”又见宋代诗人邵雍的《梅花诗》:“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还见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寰中箫管不曾闻,筵上牺牲无处觅。”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保甲正名》:“械鬭之风,宋世早有之;不但闽粤,且徧寰中,寰中何能一日安?”
颈联中的“誓功”,意思是发誓传帝位成万世之功,语出《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家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又见《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刘邦即皇帝位,天下平定,“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东汉应劭注:“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犹永存,以及后世子孙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汉高祖刘邦封功臣的誓词说:即使黄河狭窄如衣带,泰山变小如砺(厉)石(磨刀石),封国将永存,传之功臣的子孙。还见唐代诗人罗隐的《黄河》诗:“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尾联中的“刘三”,指汉高祖刘邦,刘邦在弟兄中排行老三,所以这里称他为“刘三”。
这一联中的“堪舆”,堪,指天道;舆,指地道。堪舆即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后世以之专称看风水的人,称之为“堪舆家”,见宋代诗人汤炳龙的《题晋王大令保母帖》:“曹娥洛神遍堪舆,保母后出争澜趋。”
这一联中的“紫芝翁”,指秦末商山四皓。相传四皓作《紫芝曲》(《采芝操》),中有“曄曄紫芝,可以疗飢”之句,所以有这样的称呼。见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商山紫芝客,应不向愁悲。”又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四皓庙》诗:“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还见唐代诗人于邺的《斜谷道》诗:“独忆紫芝叟,临风歌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