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最钟情的女性画家丨珂勒惠支
凯绥·珂勒惠支
Kaethe Kollwitz,1867—1945
德国版画家、雕塑家
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女性艺术家
1928年,鲁迅定居上海后,热衷于倡导新兴版画运动,除了自己大量收藏版画精品外,还积极筹资出版版画集(如《近代木刻选集》两种、《新俄画集》)、组织青年版画社团(如朝花社)、举办木刻讲习会、举办大型版画展(如1930年10月的“世界作家版画展览会”、去世前11天还去光顾的“全国木刻流动展”)。如果说,鲁迅早期、前期对版画尚处于喜爱、欣赏的层面,那么,后期的鲁迅作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是站在革命、进步、文明的立场上,自觉运用这一“刚健质朴的文艺”为民族解放事业服务的。版画堪为左翼文艺的一支劲旅。
在众多的外国版画家和繁多的版画作品中,鲁迅最为钟情、最为推崇的是德国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及其作品。
把珂勒惠支版画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个人是鲁迅,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经由鲁迅的推介,
不但美术界的人,还有更多的人,
从她那风格鲜明的黑白版画,
表现细腻的铜版画和线条流畅的石版画上认识了 她,
画家高度的思想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引起鲁迅的重视,
遂产生了搜集珂勒惠支原拓版画的念头。
后来,鲁迅就托史沫特莱写信去求购,
先后购得组画《织工的反抗》、《农民战争》
及别的版画,都是署有珂勒惠支亲笔签名的精拓品。
此后,鲁迅将这些画陆续发表在刊物上。
还在刚开始构藏珂勒惠支版画时,
鲁迅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急于向中国民众推介她的作品。
1930年10月间,由鲁迅先生策划组织,
内山完造赞助,另一位日本友人谦田诚一具体操办,
在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的楼上,
举办“版画展览会”。
由于珂勒惠支的版画所具有的战斗性和反抗性,
为避免反动派的寻衅闹事,特意把它们分散在几个房间。
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版画展览会之一,
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使中国的文艺界对版画有了初步的认识。
珂勒惠支的艺术对中国艺术,
尤其是版画的发展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可以说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几代版画家都深受其影响。
珂勒惠支一生的创作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在描述了社会底层不堪的生活状态的同时,
反映了 社会弱势群体在时代的变革中精神的无助迷茫,
而做为女性,
画家则更多的以母性的慈爱去理解抚慰这不堪和迷茫,
珂勒惠支笔下的妇女常常将孩子笼在怀中或护在臂弯里,
虽然母亲们的力量无法永远的护住孩子,
但母亲的关爱却是孩子永远的安慰和生存的勇气,
画家正是从这一角度理解自己的创作,
她的作品才有如此厚重的暖意,
让后代人感动。
珂勒惠支一生的作品非常多,
但有着十分鲜明的中心特点,
战争,母爱,
以及她的自画像等等。
珂勒惠支绝对是一个出色的观察者。
她的作品充满了力度,
但同时有着无与伦比的细节。
战争给珂勒惠支带来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这也是她能体会那些社会底层受压迫着的一部分原因。
同时,珂勒惠支所经历所承受的这些
与她另一个创作中心密不可分——母爱。
珂勒惠支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大。
中国曾出版过她的版画集、开过她的画展,
可以那么说,我国老一辈的版画家都间接地成了她的学生。
直到今天,在他们的每一幅作品中,
都能明白无误地辨认出珂勒惠支鲜明风格的刀法和造型等。
无论人们怎样地各以自己的感觉和思想来解释这艺术,
怎样地从中只看见一种的意义
——然而有一件事情是普遍的:
人没有忘记她。谁一听到凯绥·珂勒惠支的名姓,
就仿佛看见这艺术。这艺术是阴郁的,
虽然都在坚决的动弹,集中于强韧的力量,
这艺术是统一而单纯的。
她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
承受过丧失儿孙的剧痛,
因而她的作品主题大多与战争,母爱,
乃至革命有关。
从而创造出各种各样感人至深饱含强烈感召力的作品。
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虽然出身普通,
但是看过她的作品,您会发现她的作品里有力量,
有着不属于一个女人所具有的精神号召力。
但是回过头来,
也正是由于她是一位女性,她的目光也因此更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