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老年人轻微抑郁,可增加老年痴呆症风险,高达83%
近日,中国学者发表一项新研究,发现老年人长期具有情绪低落等“轻微抑郁症状”,会增加83%的罹患阿尔茨海默病(AD)的风险。
据悉,该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携手青岛大学市立医院神经内科谭兰教授团队共同完成,历时3年,是一项大型临床队列研究。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顶级期刊《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郁金泰介绍,“轻微抑郁症状”是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或快感消失等,且未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与情绪健康个体相比,持续伴随轻微抑郁症状者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水平更高,而脑内淀粉样蛋白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病理性事件之一,可在痴呆发生前数十年就开始。
抑郁症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节淀粉样蛋白水平,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抑郁症状与脑内淀粉样蛋白水平还会通过相互“促进”,形成加剧认知功能受损的恶性循环,从而提高罹患AD的风险。轻微抑郁症状可以导致AD发生风险提高83%。
该研究还表明,通过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倾诉来排解消极情绪和负性思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预防或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以往医学界对轻微抑郁症状关注较少,其与AD的关系研究则更少。中国专家的这项研究结果意味着可寻找适合AD早期干预的高危人群,引入干预轻微抑郁症状措施,或可预防或减缓其认知能力下降。郁金泰和谭兰均倡导社会关注老年人的情绪问题,如有轻微抑郁症状,应积极干预。
相关信息:阿尔兹海默症
又称老年痴呆症,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
发病后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目前无法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