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民:石油钻井人的壮美年华
祖国西部的石油工业建设,一般是在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进行,工作常常和艰苦、孤独、枯燥;非常态的生活、高风险的作业相连。拍摄内容较多的是司空见惯的工业场景,也时有一些抢险施工作业。和生产一线的职工们相处久了,我深深体会到,石油工人们那种特殊的工作空间,生活环境;那种在开拓与风险,创业与辛劳,胜利与失败,欢乐与苦难中留下的瞬间形象,常常和艰难、险恶、悲壮、拼搏、崇高联系在一起,能够唤起对人生意义的深思,具有深刻的壮美欣赏价值。
一个社会,不仅需要相机留下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原生态,客观记录当时的风貌,让图片尽可能承载更多的信息量。一个时代,还需要摄影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平淡中展现崇高,能动的反映当代社会的主流。表现油田生活中豪迈壮丽的阳刚之美,是我拍摄“石油钻井人”系列作品的主旋。表象化的展示拍摄对象的外部形态,忽视对人物活动的表现,对人物情感的揭示,对人性变化的见证,是多年来工业摄影创新不足的症结所在,是社会传播媒介冷落工业摄影的原因之一。我在石油题材的拍摄上,力求从透视石油人与自然、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入手,表现石油职工的性格特色和行为轨迹,展示建设者的生活状况,劳动意义,生命价值。在为社会风貌、时代走向留影存真的大背景下,记录油田变化的历程,感受钻井职工的心声,表达对石油人生的理解和尊重。
在拍摄的切入点上,我把主要精力和对象放在石油职工日常的活动中,做到身入、心入钻井生产一线,在千篇一律的场景中,发现一些别具一格的“细节”,捕获石油人独具“油味”特色的形态。
油田上会有一些突发性抢险施工的拍摄,把握好机会需要平时的练兵和准备,使自己的知识储备,技能和装备处于一种“临战”状态。拍摄抢险工程要注意摒弃一般化过程、表象的记录,力求从稍纵即逝的瞬间中,发现能够揭示社会主导力量,显示时代特征的形象和场景,在环境、气氛,表情、动作、线条,色块等视觉要素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机立断的抓取下来。这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图像,可以摆脱简单再现的桎梏,内容苍白的弊端,使画面承载起更丰富的艺术内涵,更深刻的思想空间。
在油田拍摄,我会全过程的跟踪观察人物的活动,既不放过典型瞬间,又特别注意在人物活动处于高峰时段前后的运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有“意味”的画面,以丰富石油摄影的内容。
▲赖以柱其间:呼啸气浪中,石油钻井职工们坚守在天然气井旁抢险施工,经受住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口气井的抢险施工中,我设法绕过警戒线,和抢险队员一起进入施工现场,守候了3个多小时后,在抢险队长转身传递信息的瞬间,抓取到了这一群体形象。
▲黑红之间:不管多么紧张的抢险施工,在现在的拍摄条件下,精确记录下来已不成问题。当前仅仅以单纯记录生产过程为满足的图片仍然泛滥成灾,这是摄影复制者的悲哀。与获取影像的技术相比,思考的深度更为重要。通过抓取生产流程中人物活动的瞬间,展示人物精神世界的一面,会升华作品的内涵。在一次抢险施工后,我跟踪拍摄了后续场景。用满身的黑油和彤红的工装,衬托抢险队员的神态,展示石油工人顽强刚毅的性格。
▲冷暖生涯: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口油井的抢险施工作业中,我和钻井职工们共同工作生活了10多天。时值初春季节,有一天突降大雪,我拍摄了职工们在工地上短暂休息时的镜头。无屋无路,风雪相伴,是在勘探开发新的油田时,石油职工们经常遇到的困难和考验。
▲齐心协力: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处钻井工地上,钻井职工人拉肩扛,在井场上搬运钻杆。
▲工地快餐:这是我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个新油区开发建设时,拍到的几名井架安装工人围坐在一起吃午饭的镜头。特殊的工作环境,会形成一些特殊的生活方式,在远离生活营地的油田钻井工地上,钻井职工们常常采用一些很随便的方式就餐。
▲井场合影:在野外工作,被蚊虫叮咬是经常的事,为了在工作时预防蚊虫侵扰,钻井职工们戴上了自制的防蚊帽。有一次来到新疆准噶尔盆地腹部400多公里的一个钻井队,利用给职工们送报刊、邮件和药品的机会,拍下了这幅合影照。
▲踏勘路上:80年代初期,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拉开了甩开勘探的序幕,钻井队伍走出家门,深入到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腹部,寻找新的油田。装载着员工和 给养的卡车在布满枯木的戈壁滩上,边寻路边前行,几十公里的戈壁路有时要行驶一整天。
▲戈壁小歇: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腹部, 4月份冬雪还没有化尽,职工们仍身着冬装,在一处沙丘上,我拍下了钻井班小伙子们工间休息时的情景。
▲工地小聚:每一次完成生产作业任务后,钻井安装工人都会开心的团聚在一起。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处钻井施工工地。
▲游牧生活:一个饭盒,几块大饼,朝出夕归,一身油污。80年代以前,这种游牧式的生活伴随着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钻井工人渡过了几十年的时光。
▲钻台抢险: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开发时,有一口油井在钻井施工中发生井喷,地下水喷涌而出,钻工们在钻台上压井抢险,制服了井喷,保护了油井。
▲工地切磋: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处钻井施工工地上,完成生产作业任务后,一身轻松的钻井工程技术人员在交流施工经验。
▲工间学习:利用工间休息的时间,几个石油钻井职工学习业务知识。拍摄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处钻井施工工地。
▲高空作业: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口油井的生产建设中,钻井井架工在钻塔二层台上施工作业。井架工,石油钻井行业的一个工种,岗位在钻井井架上的二层平台上,距离地面20多米。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这个岗位上的员工都是在露天条件中工作,作业环境既有风险又很艰辛。
▲冬季钻井:清晨,飘渺的寒气中透射出钻台上钻井工人忙碌工作的身影。在寒冷的冬季,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钻井工人仍在坚持生产。
▲戈壁欢聚:夕阳下,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石油钻井工人们翩翩起舞,欢聚在大漠戈壁中。
▲新井出油: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油田,一口探井喷出了高产工业油流,钻井工人们欢呼雀跃,庆贺胜利的成果。
▲石油丰碑:这是一名刚刚从油井抢险施工现场撤回的的石油钻井员工,他的目光仍在注视着那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满身的油污道出了工作的艰辛和风险。正是这些普通的石油工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壮丽年华雕砌了一座不朽的石油丰碑。
为给读者再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主要选用标准和小广角镜头,近距离,同高度拍摄,避免技巧运用不当可能造成的环境虚假,图解主题,拔高人物的弊端,使石油摄影可信、可亲。
由再现走向表现,增强图像的思想容量,致力作者的审美表达,这种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深入,可以指导石油摄影升华到新的境界。
孙志民:新疆乌鲁木齐人,在中石油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供职38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新疆克拉玛依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发表摄影作品1000多幅,摄影论文10多篇,100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影展入选获奖。主持筹建了克拉玛依钻井陈列馆。出版了《白碱滩纪事》个人摄影画册。曾获“新疆职工读书自学”奖、“新疆德艺双馨十佳摄影家”、“中国优秀摄影家”、“中国优秀石油摄影家”称号。2015年获克拉玛依文艺贡献奖。2016获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赛优秀摄影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