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告密者——微表情
听说“微表情”这个词语,是在一个香港的连续剧中。那个男主角是由林保怡扮演的一位从美国归来的刑侦人员。他使用“微表情”侦破了很多的案件。正是这样一个陌生的词汇,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这个来自美国FBI的观察技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带着好奇心,翻开眼前的这本《心理学家的读脸书》,映入眼帘的是众多的照片,而且很多是使用拼接技术合成的各种表情。这种和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有一本书叫《七十二变》,把孙悟空的各种衣服裁成三段,然后可以批出各种穿戴的大师兄来。就仿佛现在给儿童玩的小熊换衣一样。这种合成,在现在数字时代自然是很平常不过了。
这本书的作者保罗·艾克曼博士搜集了大量的人类面部表情的照片,并考察了世界各国人们在恐怖、高清、生气等情况的面部表情。通过精确的分析技术,得出了人类面部表情的规律。从而奠定了在“微表情”领域的研究地位。成为了美国重大机关的重要顾问。这可以告诉我们,在细微处入手,确实可以成就大的学问。
以前看过一点英国BBC拍摄的《人类面孔》,其中就谈到了,一个人的命运是可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的。当时觉得原来中国古代的相术,并不是完全是无稽之谈。这一次看了这本书之后,又觉得的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如此丰富而多样的表情,而且每种表情,都有不同的程度表现。然而,如果有人能掌握了这个技术,难免不会做作到察言观色,未卜先知,因为相面术的高深阶段,不过是说出对方的心理话而已。
姜振宇先生在导读曾说,中国传统的相术会在这本书前相形见绌,这一点我并不同意。因为人的表情稍纵即逝,在过去的年代,没有照片技术、没有录像技术、没有数码影像合成,中国的相士们只凭借简单的工具,能总结出大量的察言观色的经验,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何况相士们所发展起开的,还有人物类型分析,语言试探,衣着打扮判断等等内容,要是这些算在一起,恐怕难度系数远远要超过微表情的了。即便是在当今这个时代,依然有很多人能够只凭自己的识人经验判断出对方的大致情况,虽然未必每次必中,但事出突然的话,必然会让接受的一方大吃一惊,进而心悦诚服——这恐怕也是现在算命看相这个行当依然存在的原因吧。
中国一直有一句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现在看来还是有的几分道理的。人生在世,与他人相处一辈子,不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清楚点读脸的技术,恐怕会处处碰壁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种微表情的读脸术,只有在被观察者无意识的情况下,才会最真实。一旦,一个人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表情,或者,练就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色的能耐,恐怕观察者也就束手无策了。例如,古龙就曾经在他的小说中说过类似的话:当你陷于被动时,你应该微笑,因为微笑是最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