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002
* 摘录,一粘到语言问题,就有的全球化现象。
《话/镜》的笔记-第24页
“问题是,语言对思维的任何影响,都很难通过经验证实或证伪,于是这个主题成为一个理想的舞台,有些人总是喜欢拿自己的臆想招摇过市,而完全不用担心被事实至上的人挑刺。就像蜜罐会吸引苍蝇、难题会吸引哲学家那样,母语对思想的影响,已经引来了各种最有抱负的江湖郎中,最专业的诈骗专家,还有成群结队自以为是的庸才来发表见解。”
*文章呈现的条理只是作者运思过程的一部分。作文指导要关注运思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学会整体性思考。要给学生关键的思维节点,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为学科服务,还是为自己发展服务。
是成就学生, 还是成就自己。
这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我们的身份首先是语文教师,然后才有参与课程开发的可能性。反过来,无论怎么对课程进行开发,我们依然是语文教师。我们不是“当师傅带徒弟”。
*治学态度方法方面的可以看《国学治学方法》《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教师教学科研指南》《语文教学科研十讲》
语文相关理论可以先看张志公先生,叶圣陶先生的相关著作,夏丏尊先生对国文的相关论述。
教学方法方面推荐看看蒋伯潜先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认识方面可以看《批判性思维工具(第三版)》
视野方面金克木先生的《文化卮言》
作文方面张中行先生的《作文杂谈》
以上是我个人阅读过程中认为不错的书,仅供参考。
*满足于一帧影像的人,看不到整部电影在说什么。
*曾给一位名师挑出过一个知识错误,然后那位名师删除了这个错误,实录照发,从那时起就不相信“课堂实录”了。
还有一次,教师考试,让编一堂实录,给写了一设计,然后写上我不会编实录。
给一个杂志的课堂栏目投了一个设计,编辑打来电话,问能不能“改成”实录形式,考虑了一下,最后,跟编辑说:您把我的这篇撤下来吧。
*自由意味着可选择,有选择的余地就有自由。人们往往把环境的强制和自己的放弃选择混为一谈,然后好显得自己的“破茧而出”。只不过,他们忘了之前“作茧自缚”的也是他们自己。
*选择就意味着要承担选择的后果。既然选择高考,就应该面对相应的束缚与结局。既要获得相应的途径,又想避免被淘汰的可能结局是不可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本来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搞成对立状态,就会有话可说,这可能也是“做文章”的一种技巧吧。
*把各种因素加在一起,归罪于制度,总是容易的,因为制度不会跳出来反驳。
*美国高等教育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收割。
美国走精英教育路线,私立教育发展比公立基础教育早。颠倒了先后次序,对美国教育的认识就会有偏差。
有一个在美国上学的学生叫巩昂,写过《我在美国上中学》等几本书,以第一视角介绍美国学校比较切合实际。
还有一本《我在美国教高中》作者北大历史系的毕业生,文笔洗练,要言不烦,全面展示美国高中的教育面貌。
还有一本台湾人写的《优秀教师的职场修炼手记》
方帆老师的《我在美国教中学》也可以看。
大夏书系出过一本美国人写的《揭秘美国最好的中学》
*有批判儒家的儒家,就有批判法家的法家,就有批判启蒙思想的启蒙思想家,还会有批判一切思想的思想家。当面临不同语境时,只要强调某一个词汇就行了。儒者来,吾乃儒也,他者来,吾曾痛批儒也。——不好,伊索寓言读多了,人都感觉不好了。
*语文的学科知识组织,大致上应该遵循“量出为入”的原则,先要有一定的效果规划,再确定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引入程度。
*理论抽象一层就离实际远了一步,成为简单的理念之后,已经不知离实际有多少步了。
*语文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非要把自己包装成高上大的“大师”或超出同侪若干等的“超人”的人,实在是在满足个人的幻想而已。
*如果一个人有点儿滥情癖,那么表错情的机会就比正常人多很多了。
一些语文教师有点滥情癖,所以表错情的情况就特别多。
*有些问题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适当不适当的问题。面对是否适当,却拿对错(无论谁错,还是都对)作为标准,都是误用标准的行为。
*教师在课堂上之所以有主导作用,就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知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