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线索,开启旅程,不要再当一个《白日梦想家》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专注13年的文字匠人。喜欢看电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

本人新书悬疑惊悚小说《熔炉》已经上市啦,跪求大家多多支持

我以为有一段时间,自己变得没血没泪了,不过最近似乎找回了哭的能力,这个电影我曾经看过,如今再看一遍的时候,看到结尾,我哭了,很简单,因为我非常爱这部电影,当它结束的时候,就代表着我们要又一次的分离了,而下一次的回顾,肯定不会是明天,也不会是下个月,如果我能记起来,在更多年以后,或许会再看一遍吧。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一名杂志社的底片管理人员发现一张关键底片不见了,在公司转型之际,独自踏上了寻找摄影家寻找底片的道路,而这名底片管理人主角在真的踏上旅程之前,是一个喜欢发呆,脑子里胡思乱想的人。

这个电影前两年看的时候,最开始我觉得挺没意思的,但当男主角终于不再白日做梦,踏上旅程之后,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整部电影的结构似乎都在向观众表明,寻找线索,然后踏上旅程,才能真正开启人生的精彩,如果你从不出发,那一切都会停留在夸张但没有实在感的幻想中。

在前两天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回忆起这部电影,脑子里只能浮现出一个场景,就是男主角华尔特在冰岛上那个大斜坡上滑滑板的场景,我爱上这部电影,就是从这一刻开始。

人追寻的结果,实际上让你得到的是过程,这种逻辑关系是相反的。

电影当中的男主角华尔特就是这样,他其实踏上旅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找到那个摄影家,然后拿到底片,可他最终拿到那个底片之后呢?其实也换不回自己的工作了。

不过他得到的却也更多,因为整个过程让他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也更让他拥有了别人没有的经历,相亲网站上,有众多的女孩关注了他,他也活得更有自信,更有魄力了,加上他曾经工作时的专注与专业,相信他再找到下一份值得为之开启旅程的工作并不难。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这种相反的逻辑关系呢,实际是在大概今年吧,我以前还蛮容易喜欢上一个人的,但从今年开始,我慢慢发现自己想真的喜欢上一个女人越来越难了,我对女生聪明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当我真的发现一个女孩很聪明的时候,我知道想遇见这样的女孩太难了,便反而不着急了,会慢慢体会和这种女孩相处的过程,去欣赏那种美,就好像电影里最后,那个摄影家对男主角说的,我不想为了拍照而拍照,有些时候,就是想沉浸在这种时刻当中。

而降低了得失心,心态失衡的几率也变得更低,或许自我表现也能更上一层楼。

男生喜欢一个女生,最终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自然是得到这个女生,可男生一是情感迸发的快,二是孤独感带来的急迫,会让男生急忙慌地奔向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男生很难停下来好好地思考,眼前的人是不是就是自己想要的,很多时候,笨笨的男生会无休止地达成对方的诉求,可最终得到的时候,没准已经在这些根本不合理的过程中,消磨掉了情感,那种得到前后的差距,也是这种心力消磨产生的结果之一。

所以在这里提醒一句那些条件一般般,但急迫于追求女生的男生们,偶尔体会一下过程,去欣赏对方的美(这个过程也是一种观察,看看对方到底是不是真的就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旅程,或许更重要,而不是直奔终点。

最后又说回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我们或许在生活当中经常听到这一个句式,“等我退休了,等我有钱了,等我等等等等,我就去旅行,我就去干吗,我就去等等等等。”

每个人都愿意去勾画那无限美好的未来,可仔细一想,却又很有问题。

前些日子我独自去上海散心,和一位阿姨吃了顿饭,就说起了刚才那个句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等我退休了,我就去环游世界,我就出国旅行,我就去哪里看看。”

没有冲动,只有规划,人生会不会太乏味了。

我和阿姨的意见是非常一致的,我们都说这种想法真的很消极,尤其那种其实平时就有条件去旅行,出去走一走的人,如果不趁着年轻多看看,多走走,等老了之后再走,能让你吹牛逼,能让你把这段旅行当成美好回忆的时间都不多了,难道不可悲么?

既然年轻的时候,你已经在规划最后想要拥有结果,为什么不趁早去体验这个过程呢?非要等到生命即将燃到尽头,非要等到生命之火已经很难支撑更多冒险的时候呢?

所以不要再当一个《白日梦想家》,如果有条件,有梦想,有想要拥有的东西,就赶紧踏上旅程吧,就算结果不如人意,也要好好体会过程,可能你最终会有不同的答案。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

我的旧书小说《熔炉》(其实也不是新书了,去年的了),年底将推出英文版,其中涉及了病毒的感染,不过我这里讲述的更多是精神与人格上的一种变异以及融合,并非单纯肉体上的灾难。

就像这次疫情期间,出现了不少群魔乱舞的情景,病毒是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因为病毒而惊恐,导致去歧视,去作恶,而去变成另外一个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