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话说陕南人过年/姜启德

春节(亦称过年),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都一样过得隆重,过得热闹,但过年习俗却不尽相同,而陕南人过年习俗则更为浓郁而独特。

陕南人过年,少不了要有好酒好肉。酒要自己酿制的大曲包谷酒;肉要自产自熏的正宗腊肉。因此,酿造酒、杀年猪就成为男人们老早就得忙乎的两件大事。腊肉是陕南最为驰名的传统特产。每逢十冬腊月,家家户户杀了年猪后,将肉用食盐和各类香料腌入缸中,一周后取出挂于山墙或楼枕,由轻烟慢熏而成。熏好的腊肉色泽美艳、滋味醇香、肥而不腻、瘦不塞牙。过年餐桌上时常见到的豆食炒腊肉、粉皮炒腊肉及各类腊肉蒸碗,就是最为上好的美味佳肴。

有了好酒好肉,接下来的几宗办年的事就是扫扬尘、扯挂面、提蜡和祭灶神。陕南挂面堪称一绝,既滑爽又耐嚼,正月里走亲戚是上好的礼当,招待客人更是很省事的快餐。过年扯几架挂面,年就丰盛得多。提蜡是陕南民间的一种古老而原始的作坊工艺,每到年关,各家将漆蜡油凑在一起用大铁锅烊化,由匠人用预制的棉签分次蘸油制作,最后用红颜料染色。如今已有电灯照明,但作为传统年货,大红蜡烛依然为人们所喜爱。不过,办年最不可忽视的是备柴,要劈得一致,码得整齐。于是腊月天里,家家户户房檐坎上都码起一码子一码子的片子柴,形成山村一道很独特的风景。农家过年有好柴烧,是日子红火的象征。

忙完了这几宗事,然后就是赶场办年货。过去过年赶场,农民钱袋子羞涩,就背一点自家的核桃、腊肉、蜡支子、烟叶子等土特产去变现后,主要就是请门神,购置鞭炮、灯笼、年画和写对子用的红纸,以及祭祖用的线香、火纸和黄表等。如今日子好过了,年货就丰富得多。除了购买上述必需品外,还得添置一些诸如烟酒、副食及其它吃喝玩乐用品等等各类年货。

男人的腊月忙得不亦乐乎,女人的腊月其实也不轻松。女人要煮豆食、做豆腐、熬糖稀、酿醪糟、炸面果、搀糖片、长豆芽。然后还得浆洗被褥、为一家人缝衣服、做新鞋。尽管在商店可以任意挑选自己需要的鞋,但自己做的布鞋舒适、结实耐穿,农家女人还是乐意不辞辛劳一针一线地纳着厚厚的鞋底,到年关,作为新年礼物,为全家每人奉献一双新鞋。腊月天,女人熬夜是常事。

这些忙事停当了,年三十的事也有路数。早上起来,男人饲养牲口,女人和面蒸馍。过年,牲口格外受宠。猪一出圈,便有黄澄澄的包谷干饭相迎;牛一上槽,便有满槽的五谷杂粮享用。当然,鸡和猫也都同样有一份丰盛的年饭。牲牲灵灵们年过得阔,个个欢欢实实,温温顺顺,这便预示来年“槽头兴旺”。

过年蒸馍是盛事,女人蒸馍也蒸得讲究。糖包子、菜包子、肉包子,应有尽有。鱼龙蛇虾、飞禽走兽,形态各异。出笼的蒸馍,蓬蓬松松,白白胖胖,预示着大吉大利,一家人心里滋润。不过,也有晦气的时候,活活的发面,蒸出来成了又黑又硬的死面疙瘩。这时,女人就很内疚,很抑郁。男人却不抱怨,一样吃得很香。

吃过蒸馍,女人稍事休息,就又接着上厨。男人则开始贴对子、挂灯笼。灯笼要成双成对,人活动的地方挂,家禽家畜的处所也挂,房前屋后、里里外外,处处红灯高照。对子也一样,有多少门,就贴多少副,不管门面大小,上下联和横批都贴全,牛棚、猪圈、茅房、鸡舍也不例外。例外的是堂屋的报条。报条是单只,却最长,从山墙顶直垂到地面,“四季来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荣华富贵阖家安康岁岁平安……”贺年词令多得一口气念不完。

做完这一切,年的样子就浓郁起来,人们的脸上也便写满了过年的喜悦。

过年讲究的是“三十晚上火,十五晚上灯”。不等月尽天黑,炕头的柴火,堂屋的炭火,就已燃得通红。然后门厅灯、堂屋灯一齐点亮。当家人往香火板点一炷香,然后摆上八仙桌,点燃一挂鞭炮,上菜开席祭祖。祖先临位后,晚辈们在一旁烧纸筛酒,作揖磕头。

祭祖完毕,一家人入席团年。照例放一挂鞭炮,然后八大件子(四大碗四大盘)轮番上席。如有亲叔辈、亲兄弟,各户主要成员都要被请到。并且在这家团年后,接着又去下一家,轮着来。不管是否吃得下,路数要走到。几家人相聚一席,品着佳肴,喝着美酒,亲亲热热,相敬如宾,无论婆媳、兄弟、姑嫂,即便有过是非恩怨,也都格外礼让、和睦,往日的过节和不悦,都在过年的喜气中烟消云散。

除夕团年用餐与平时不同,各类菜肴要满桌子满碗,饭要满锅子满盆。吃饱了喝足了,各样饭菜、美食剩下很多,这年就算过得富足。农家的日子,期待的就是这样“年年有余”。

过年是喜庆的日子,说话不能胡来。酒水不能说“喝完了”,饭菜不能说“吃光了”,没有要说有,不好要说好;倒酒要说筛酒,倒水要称上水。至于“穷、苦、坏、病、灾”之类不吉利的词语,就更要忌讳。图的是吉祥吉利,一切都要往好的说,大人小孩都不能失口。

除夕之夜还讲究守夜。守夜亦称守岁。守岁既是对旧岁的惜别留恋,也是对新年的来临寄于美好希望。一家人慢慢享用了年夜饭之后,中老年人围着火盆谝闲传,青年人摆开桌子打扑克、搓麻将。孩子们穿了新衣,揣着鞭炮和压岁钱,打着灯笼,三五成群,四处闹腾。就这么通宵达旦地玩着乐着、守着盼着,辞去旧岁,迎来新春。

正月初一都兴吃扁食(饺子),女人早早起来和面包扁食,男人则出行祭拜天地。一托盘干果、糕点供奉于道场边,然后鸣放鞭炮,供香烧纸,作揖磕头。男人出行归来,热腾腾的扁食就已端上桌。扁食里往往打着埋伏,包着不同面值的分币。谁吃出的多,就预示着谁新年将要走财运、有钱赚。

吃过扁食之后,正月初一不出门,人人都完全放松下来,睡睡懒觉、看看电视,安静地休息。初二就又开始忙乎起来,待客的待客,走亲戚的走亲戚。一连几天,各个村落处处炊烟缭绕,酒肉飘香。村头山道也随处可见人们背着酒肉、糕点和各类礼盒来来往往地走亲访友拜年。过去女婿拜丈人、外孙走舅家,几乎是清一色的两包挂面配一捆麻花或两瓶包谷酒。如今礼当变化大了,一般都是瓶子酒配以各类大礼盒,有的干脆送一个大红包完事。亲戚家招待前来拜年的客人,首当其冲的是甜酒(醪糟),尔后才是酒席。甜酒用柿子干儿和甘蔗糖稀烧,红得诱人,甜得透心,一人一大碗,就着满桌的核桃、柿干和面果、糖片、糕点,边吃边喝,真正是过年的滋味。

正月里一边过年,还得一边观气象、测年景。因为年初的每个日子都有说法,谓之“一鸡二犬三猫四老鼠五牛六猪七人八谷九豆十麦”,那个日子晴朗,所对应的那种物质就兴旺发达,反之就不景气。当然,最重要的日子是初七,初七管人。若这天天气阴郁,就预示这年人可能背时、不吉利,就要多加小心和防备;若这天天气晴好,就表明这年人丁兴旺、运道好。于是就要置办酒席,庆贺一番。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少都挂起彩灯和置办酒席,一家人像吃年夜饭一样吃团圆饭、品元宵。有的村落还举办耍龙灯、舞狮子、猜灯谜等民俗表演活动,将过年的气氛推向新的高潮。

正月十五一过,年就算过完了,出门打工的开始陆续动身,守家的就打粪上肥,扶犁扬鞭,开始在田野播种新年的希望。

作 者 简 介

姜启德,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入选“陕西省首届文学艺术创作百名人才计划”。





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不分等级奖,评选十名金奖作者,颁发印刷精美的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 金奖 证书,奖品为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行参菩提——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二强》散文作品集、现代出版社出版的《行参菩提/作者孙春雷 贾国勇》(二者选其一),并在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旗下五大新媒体同步宣传。

评选办法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进行评选;获项作品领取证书和奖品后,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春节的味道”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