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因其兴国,一人因其丧邦,春秋“猛人”伍子胥的悲喜人生
东周时期,周天子式微,那时礼崩乐坏,诸侯混战,无数个光耀千秋的诸子百家和文臣武将纷纷登台,管仲、百里奚、孙武、晏婴、子产,文种、范蠡,群星璀璨,光耀千古,当然还有最为著名的一人向一国复仇的伍子胥。
伍子胥,本姓熊,是楚国贵族,也属于楚国王室,按辈分来说,他是楚平王庶孙。他的父亲是楚平王太子子建的老师,因为奸臣费无忌进谗言,使楚平王纳了自己的儿媳妇,因而怕太子报复,于是污蔑太子建,同时诋毁他的老师伍奢,导致伍子胥父亲兄长皆被杀害。
伍子胥一夜白头,历经磨难投奔吴国,后协助吴王阖闾取得王位,在孙武、伯嚭等人的协助下,吴国军队攻入楚国国都,伍子胥大仇得报。
伍子胥初到楚国时,本来想向吴王僚借兵报仇,但是当时吴国刚刚经历越国之战,民困兵乏,没有灭楚的能力和想法,当时考虑到吴国内部朝堂还不算稳定,因此吴王僚拒绝了伍子胥的请求。
背负血海深仇已经整整五年的伍子胥,此时已不想再等,只能投靠当时的公子光,此后,为了帮助公子光上位,伍子胥推荐了刺客专诸,在宴会上杀掉了吴王僚,并剪除其党羽,后又派刺客要离,杀死了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公子光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
伍子胥和吴王阖闾,君臣相得,互为知己。为了早已复仇,告慰父兄的在天之灵,伍子胥请来了自己的朋友,著名的军事家,齐国贵族孙武,帮助吴国训练军队,当时的吴国新都城姑苏,就是在伍子胥执政期间,设计规划建造的;几千年来伍子胥是苏州人的骄傲,现在的苏州城里,仍然有胥口,胥江,胥门,相城这些纪念伍子胥的地名。
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十几年内,打造了一直令天下胆寒的水陆大军,特别是吴国的水军,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战列舰、楼船等设计,可谓天下之最。
待万事俱备,伍子胥上书吴王,三伐楚国,均大获全胜,攻陷楚国国都后,伍子胥,拆毁楚国宗庙,将已经死掉的楚平王,掘坟挖尸,用铜鞭锤击三百,楚平王尸首骨烂筋折。
伍子胥的血仇虽然得报,但是他和吴军在楚国,肆意蹂虐楚国百姓,羞辱王族大臣,倒行逆施,终于激起了楚国人的反抗,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伍子胥和入侵的吴军,被赶回了吴国。
在以后和越国的征战中,吴王阖闾脚趾被射伤,不治而亡,,他的孙子夫差继位,经过夫差伍子胥君臣的三年努力,终于大破越军,越王勾践都沦落成吴国的马夫。
但越王勾践极其隐忍,他用重金贿赂吴国权臣太宰嚭,并且在吴三年间,极其恭顺,甚至为夫差尝过大便,于是,夫差未听从伍子胥的劝告将勾践放走。后来,夫差仗着兵强马壮,很想成为天下霸主,于是挑战齐国,连年大战下,国力被耗尽,而他的仇敌越国,在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下,逐步壮大。
吴国和齐国大战前,伍子胥极力反对,他认为为了一个霸主的虚名,如此兴师动众,自己国家人民得不到实惠,是件极其愚蠢的事,并且老对手越国还在后方虎视眈眈,一着不慎,吴国就有倾覆之忧,但是当时的吴王夫差和重臣伯嚭,却认为伍子胥已经老糊涂了,于是发兵齐国。
伍子胥看到自己多年为之付出的吴国,就要葬送在夫差这个败家子手里,仗着自己托孤老臣的资历,当面怒斥夫差。夫差此人本来就刚愎自用,看着伍子胥这么不识抬举,于是就免掉了他所有官职。
很多人都劝说伍子胥离开吴国,但是伍子胥念及和吴王阖闾的恩情,不为所动,依然为兢兢业业操劳着吴国国事。吴王夫差见伍子胥如此不知趣,就命人赐死了他。
临死之前,伍子胥要求把自己的脑袋挂在城门楼,希望自己能亲眼看着吴国的覆灭,大怒下的夫差,遵从了他的遗愿,还将他的尸体扔进长江。
数年后,吴王夫差北伐中原,虽然屡战屡胜,但是穷兵黩武,国力衰败,此后几年,吴国天灾不断,越王勾践将煮熟的稻米种子献给吴国,这下吴国更是雪上加霜,饥民遍地,而此时的吴王夫差,再也没有当初的雄心壮志,只会用酒色麻痹自己。
伍子胥临死前的诅咒最终应验了,越王勾践趁吴国出兵在外,偷袭了吴国全境,兵临姑苏城下,此时,吴国民困国乏,吴王阖闾时期的名臣,死的死,逃的逃。再也无人可以领兵对抗越军了。
内忧外困下,无力回天的夫差向曾经的马夫勾践乞降,无奈越国君臣皆不许,夫差只得拔剑自杀,临死前,夫差自觉无颜面见吴国历代先王和伍子胥,要求把自己的双眼用丝带蒙起来,再缠绕三层。
夫差死后,越王勾践按照一国之君的礼仪,把他埋葬在于姑苏城外的虎丘。吴国自此以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一个名臣有可能决定一国的兴衰,如管仲,但因一人而亡国的,也就伍子胥了吧?
后世史学家对伍子胥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为了个人私仇,竟然叛变自己的国家,毁掉自己的宗庙,对自己的族人痛下杀手,按儒家的观点就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但是大多数民间老百姓都认为他是个大忠臣,在戏文里,他的形象更是被无限放大。
太史公司马迁对伍子胥复仇的故事大加赞赏,司马迁认为伍子胥若是愚忠楚平王,死后可能连草芥都不如,而像这样轰轰烈烈,放弃小义,洗雪耻辱,让名声流传后世,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