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明丨我家的煤油灯

我家的煤油灯,据说是爷爷在旧时的青岛“打工”时带回来的,陪伴了我家祖孙三代。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叶,村里有了电,它才渐渐地失落,渐渐地孤独,渐渐地退出我家的生活。就是偶尔停了电,也不再重新点着它。

这盏灯,高不过一尺,分灯罩和灯座两个部分。上部分用来挡风的灯罩,是玻璃质材制成的。它腚大,腰圆,脖子细长,既像一尊老式的花瓶,又像一只长把儿的葫芦。在没电灯的那个年代,与所有煤油灯一样,能够在漆黑的夜晚,给人带来如荧的光明,带来橘黄色的希望。尽管它的“腚”有大有小,它的“腰”有细有粗,它的“脖子”有长有短。与灯罩相连的,是黄铜制成的灯座。而底座从下到上,分别是梯形的四方基台,竖立的四方柱体,还有“馒头”状的灯头。应该说,这样的造型,在那个年代的生活工具,十分的普遍,也十分普通,但近几年我仔细咂摸,发现它竟然还明显了中国传统的富贵文化外,暗含了中国的道家文化、中国的农耕文化和中国的中庸文化。

牡丹花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花卉,素有“国色天香”之美誉,“花中之王”之绝称,历来被人们视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散见于历代的诗词歌赋和民间的雕像塑刻、音乐绘画、戏剧服饰、起居食品之中。而我家的这盏煤油灯,其底座的四个朝面,都刻着一朵阴纹的牡丹花儿。这些牡丹花儿,正面的,是多瓣儿;左右两侧的,是单瓣儿;而后背,则是双瓣儿。虽然这些花瓣的光泽,早已被岁月的风霜锈蚀去了颜色,生活的苦难抹平了它的沟壑,但轮廓清晰,花瓣儿依旧栩栩如生,它在给人清淡静雅的同时,还给人以富贵文化的享受。

多少年来,每次把玩这盏煤油灯,我都以为牡丹花儿图案的四周,镶嵌的三条闭合线条,是为了美观。后来我明白,它暗含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之理,暗含了灯的主人一生荣华、富贵衍生的祈求。而把富贵的牡丹花儿,框在三条粗细相间的线条之中,在我看来,它如同筑起一座高高的城墙,用来抵御游牧文化、海洋文化的侵蚀。殊不知,农耕文化是保守地,游牧文化是动荡的。而地球的十分之七是海洋。所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如果不能走出“大漠”,走出“黄土地”,在“大海”中翱翔,只能继续拿着“煤油灯”照明。尽管“煤油灯”的底座上,还雕刻着精美的“牡丹花儿”。

底座的顶端,是隆起的“馒头”状的灯头。灯头也是黄铜制成的。它的中间裂开了一条缝儿,就像一只蛤蟆,张开的嘴。用时,拿开灯罩,撕一块棉布或棉花,捻一条棉绳作为灯芯儿,通过这条缝儿,延伸到灯座里。再打个灯座,倒进煤油,待棉绳做的灯芯儿浸满煤油时,用火柴点着灯芯儿用来照明。如果灯芯儿过高,或者灯芯儿过低,影响了灯的亮度,还可以转一转灯头一侧的旋钮,把灯芯儿调高或调低。

对于这个灯头,小时候我就发现它有些特别,至于怎么个特别法,无从说起。长大后,再看这盏灯,再看这盏灯的灯头,发现它似患过先天生的婴儿唇裂,而且曾经治愈过。只不过给它动手术的大夫,是一个粗心的大夫,粗心地把它正常的嘴也“缝”进了大半儿。与父亲谈起这事儿,父亲告诉我,当年爷爷在青岛大路银行当经理时,带回这盏灯时,嫌灯芯儿小,不亮,请了个铜匠锉宽了一截。爷爷病逝后,奶奶又请来铜匠补上了。煤油灯传到父亲手中后,父亲嫌“蛤蟆嘴”张的太大,又请来铜匠,焊住了“蛤蟆嘴”的一半儿……

如今,这盏灯成了家庭的装饰,我家的古董,母亲还经常擦拭它。

本文发表于《济南日报》2014.7.7

作 者 简 介

郭光明,男,山东济南人,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协全委会委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协副主席。著有《心灵隽语》、《一窖浓郁的陈年美酒》、《郭光明散文选》等作品集。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咱家的煤油灯 | 申卫华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咱家的煤油灯 申卫华 咱家住城里,如若说起经常使用煤油灯,也许还真没人信.其实咱家还真有,可那是上世纪. 说起上个 ...

  • 唐亚红||记忆中的煤油灯

    唐亚红||记忆中的煤油灯 煤油灯,一个时代印记的产物.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多为玻璃质材,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 ...

  • 【大荔文学·随笔·李亚莉】我家炕沿台上那盏煤油灯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518 我家炕台上那盏煤油灯 文/李亚莉 晚上突然停电了,措手不及,急忙打开手电,在那一缕光线下,草草吃完晚饭,连碗筷都不想洗,扔在水池里.黑灯瞎火的,真 ...

  • 挥不去的记忆(下)

    作者:京素之约 那个时代做母亲的相当辛苦,除了一年四季劳动挣公分,家务活好繁重的,纺线织布,捻线搓麻做鞋,煤油灯下通宵缝新补烂,养猪喂鸡贴补家,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都得操持,那像现在的女人幸福的吃饱喝足美 ...

  • 怀念那些被煤油灯点亮的时光

    煤油灯点亮的时光 文/远方的游子 如黄豆粒大小的煤油灯的灯光,虽然弱小,却点亮了昔日乡村如墨一样漆黑的夜晚,也点亮了我的童年时光. 儿时的乡村是没有电的,家家户户都是用煤油灯照明.煤油灯由灯座,灯头, ...

  • 程子恩作品:煤油灯

    煤油灯 文.程子恩 小时候,农村没有电,更没有电灯,家家户户只有用煤油灯照明.天刚擦黑,赶紧做饭,有的人家甚至不吃晚饭,如果孩子喊饿,就会安慰道:"快点睡觉,人是一盘磨,睡那就不饿!&quo ...

  • 【原创】没有电灯时,我们用的是这些

    第 229 篇推文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是没有电灯的.那时候,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也是大 ...

  • 郭光明丨远房老叔

    远房老叔其实不远也不老,按辈分还没出"五服",按年龄他今年也就刚满六十.而我之所以称他为老叔,是因为他的脑子里只有一根"筋",一根不接受新生事物.只认死理的&q ...

  • 郭光明丨雨游丹崖,身心如仙

    在烟台等车,天,下着雨.及至蓬莱,天,还下着雨. 恼人的雨,不停地下着,却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兴致.下了汽车,撑开雨伞,就随如织的游客,踏上青石甬路,急急赶往神秘的丹崖山. 天蒙蒙,雨也蒙蒙.蒙蒙的天,压 ...

  • 郭光明丨雨中莲

    我本俗人一个,难以挣脱为名忙.为利忙的漩涡,故而难得有那么一天的时间,走出名利,走进风光迤逦的田园.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细雨中我途经济南市历城区在有着"万亩荷花园"之称的遥墙, ...

  • 郭光明丨有缘东莞观音山

    去秋,正雨,夜宿东莞樟木头. 一夜无话.清早推窗,珠江携来的雨,挟着伶仃洋的鱼腥,裹着东方明珠的繁华和"小香港"的喧嚣,一下子扑在我的脸上,绵绵的有些潮热,不似北方的雨那么清爽,让 ...

  • 郭光明丨野 菊

    闲来无事,漫步郊外.昔日境幽叠翠的原野,已是落英成堆的枯黄,而在这落英成堆的枯黄中,竟盛开着一株怒放的野菊,给荒郊旷野点缀上了一丝淡雅的春装.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 郭光明丨药乡秋行散记

    一 出生于济南,工作在历城,休闲之余,喜欢游山玩水,寻古探幽,因而我曾在九如山,听过瀑布的轰鸣:曾在金牛山,听过鸟儿清脆的啼鸣:也曾在华不注山的峰顶,寻找过残留的那一丝历史云烟--但是,药乡,只是听说 ...

  • 郭光明丨药王山,撑起了东阿半边天

    第一次踏进东阿境地时,诗国帝王.鱼山梵呗.仓颉庙堂.苫山古居以及浓荫遮日的林子.林子里的喜鹊窝,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铭刻在我的心,挥之不去,以至于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又来东阿,为这方土地优良的生态环 ...

  • 郭光明丨养马岛走马

    一 想必是远古水多,故而处处汪洋,要不然身处中原的仓颉,何以见鸟爪兽蹄而触发他的灵感,把鸟儿迁徙时作中途停留休息的水中山头称作"岛"呢? 有了这样的概念,我从济南坐上高铁,朝着大海 ...

  • 郭光明丨阳春三月荠菜香

    当和煦的春风浮起自由的风筝,春天的脚步离我渐渐而近的时候,我换上一身休闲的春装,走进三月的田野.而我,走进三月的田野既不为勃发的春杨,也不为澎湃的绿柳,只为采撷野地里的荠菜香. 翻开植物辞典,彩色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