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34条《伤寒论》...

《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34条
《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黄连黄芩汤方 :葛根 半斤  甘草 二两(炙)  黄芩 三两  黄连 三两

【刘渡舟:这一条论述里既有表邪未解,又有里热下利,可称为里热夹表邪而下利,或者叫协热利。

表邪束肺,里热迫肺,肺气不利,故喘。里热逼迫津液外越,故汗出。

表里皆热,故发热一证,自是意在言外,不用多说了。

既然是热利,那么大便粘秽、暴注下迫、下利肛热等证则在所难免。

治疗应采用表里两解的方法以解表清里,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表里合病的治疗原则是要先表后里的,这里面有没有治表证的药呢?葛根的作用既然是把津液往上送的,人体运行的规律,主上亦主表,主下亦主里,所以葛根重用也能解表。葛根性平微凉,尤其适用于热证的解表)】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病太阳病,病有汗出而喘者,桂枝汤证是也,为自汗出而喘也,即邪气外甚所致;无汗而喘者,麻黄汤证是也

(刘希彥:一般来讲,外感病无汗才喘,因为气血上涌不能出表,汗出了就不喘了);

喘而汗出者,为因喘而汗出也,即里热气逆所致,与葛根黄芩黄连汤,散表邪、除里热

(这里汗出了还喘,说明是肺里面有热,人体要用喘的方式将热排出去。肺有热也会移于大肠,所以同时有腹泻)。】
 
【汪注:太阳病是用麻黄、桂枝等热药以散寒发汗,从而达到祛邪的原理,在这个条文中与葛根芩连都是清热形成了矛盾。
太阳病本来应该表汗以解邪气,可是,病邪是在阳明,就不能再用表汗法了。

脉促、喘、汗,都是阳气充足的表现。这一条的阳气充足,主要是胃阳之气。说明胃气已经违背了胃主降的基本功能,顽强地向上逆行。

葛根重用四倍量,实属罕见,目的在清热、补胃津、且提住胃阳,同时协同炙甘草,与芩、连形成双向调节,使芩、连只发挥清热的作用,不至于伤胃阳,达到清热而不伤胃阳的目的】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喘而汗出者”,这个表里俱热呀,这个热呀,凡是热都往上,热涌于上,所以他人要喘。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有治下利,大量用也解表、解肌 。

葛根和芩连为伍,黄芩黄连是苦味的收敛药,一方面去热,一方面治利。

(刘希彥:这两样药性味相近似,只有味,苦味;没有气,不能行散。从层面上来讲,这两种药是降里和半表半里的热的。黄连的苦味尤重,几倍于黄芩,所以黄连的作用更偏里,而黄芩的作用更偏半表半里。)

治下利用苦寒药只要是热利就行,像白头翁汤啊,这都是用苦寒。可是苦寒药不全治下利,栀子就不行,所以黄连、黄芩、黄柏、秦皮、白头翁这类的它都有收敛的作用,所以它能够治下利。那么栀子,大黄更不行了。方中这甘草常说它是调百味,其实它也起作用治急迫。】

【清·吴谦《医宗金鉴》:太阳病,若表未解,而脉缓无力,即有下利而喘之里证,法当从桂枝人参汤以治利,或从桂枝加杏子厚朴汤,以治喘矣。今下利不止,脉促有力,汗出而喘,表虽未解,而不恶寒,是热已陷阳明,即有桂枝之表,亦当从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也】

【倪海厦注:虚寒者为下利不热,色黄淡,实热者下利热灼,色黄赤而臭热,肛门没有灼热的感觉,就是不热,实热的大便很臭,而且肛门有灼热的感觉。

黄芩、黄连是非常寒凉的药,所以它能去热,热就是炎,所以也是消炎的药,黄芩黄连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敷,如果皮肤破,可用黄芩黄连。如果化脓,可以加去湿的药,黄芩杀菌的力量很强,阿米巴痢疾的时候,大肠的壁都破洞了,下利都是血,下利久了人会脱水,所以用葛根升水,用炙甘草,把肠子的津液补足,用黄芩、黄连解毒,黄芩、黄连等量,小儿之痢疾炽热难用下剂之证多效】

【刘希彥:讨论一个医案,就是30年贫血那个。贫血了30年,吃了无数补血的药,没有好。结果吃苓桂术甘汤很有效果。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苓桂术甘汤里的茯苓,桂枝、白术都是发散清解药,并没有滋补药。

之所以能治血虚,就是我之前课里说的那个道理,靠补血药去补血就是缘木求鱼。只有人体的循环恢复了,人体自己补血才能补血。苓桂术甘汤里的药是整个生化中焦津液,去中焦湿气的,人体运行恢复了,自然血就生了。这才是真正传统中医的观念。】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八)

    伤寒论第34条辨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病,症属桂枝汤症,本当用汗法,医生却反用下法,导致腹泻不止,脉象急促.短促的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34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34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半斤     ...

  • 葛根黄芩黄连汤·石膏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

  • 经典——伤寒论(一)

    第二单元 伤寒论 细目一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要 / 点 / 一 "太阳之为病, 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条) 原 / 文 / "太阳之为病, 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

  • 【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文/敏敏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第33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这一条是承上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 ...

  • 《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32条《伤寒论》...

    <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32条 <伤寒论>第32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上31条刚说"葛根汤"主治" ...

  • 《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29条现代人学《...

    <伤寒论>学习补记-之第29条 现代人学<伤寒论>,最难的就是不知其所云,主要原因是其惜字如金.   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 ...

  • 《伤寒论》学习补记…第33条第33条 “...

    第33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中医里,见证为"呕",常常断为"胆炎犯胃,至呕",而定为少阳证. 子恒试注认为:此处& ...

  • 《伤寒论》学习补记…第31条第31条 太...

    第31条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刘希彥:经方的组方用药的第一原则,是以津液盛衰,也即人体的能量盛衰为原则---津液虚的太阳病用桂枝汤,上部津液虚加用葛根:有汗无须麻黄,无汗加麻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6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6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8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8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一枚,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3,34条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