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196条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见《论》.第196条)。
作者:蒋远东
右手的寸脉代表的是肺,肺主皮毛。太阳中风是外界邪热作用在了皮毛上面,当内热外泄的时候,内外合热致汗出,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其汗自止。右手的关脉代表的是脾胃,胃主肌肉,脾主水分。太阳伤寒是寒邪束表,是外界的寒结在了皮毛上面,毛细血孔不得开合;内热散不出去,发汗是借助药物的力量来调动体内的热量冲破寒邪对皮毛的束缚。太阳伤寒发汗借助的是阳明胃热的力量来冲破寒邪的束缚的。因为,只有胃才是后天热力的源泉。当这个热源受外热的作用比方晒太阳,跑步运动时,很容易发热、汗出。所以,本条讲:阳明病法多汗,意思是说阳明病容易出汗。
现在的阳明病反不汗出了,第181条问曰:何缘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由此可见,人体津液缘于胃,胃是既是人体热量的源泉,也是产生人体津液的源泉;出汗是人体津液外溢。现在的阳明病反不汗出有两种可能,一是胃中干燥,胃不能生产津液;二是输送津液的脾不运化。因为,脾是专门为胃输送津液的。
本条讲:阳明病,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这里的皮中是皮肤与肌肉中。前面讲了,肺主皮毛,胃主肌肉;现在其身如虫行皮中,可见,这个虫就是肌肉组织中的水分不足了,即津液不足了。
本条的【集注】常器之云:可用桂枝汤加黄芪。我认为,身如虫行如果有汗出,病在太阳经可用桂枝汤加黄芪止痒。郭雍云: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我认为,身如虫行如果有无汗,病在太阳经可用枝麻黄各半汤止痒。今病在阳明可用葛根汤。
张仲景的回答是这个阳明病的时间长了,是久虚造成的。阳明病虽然有经腑之分,但生产津液和运输津液的只有胃和脾;这个话反过来说,阳明病时间长了才会引起脾胃俱虚。胃虚则少津液,脾虚则津液不能输送。后世医家认为阳明病无汗,身如虫行皮中,此以久虚故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调和脾胃,宜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是小承气汤加麻子、杏仁,芍药组成的。用小承气汤来调胃,用杏仁宣肺;宣肺的目的是打开闭合的毛细血孔;用麻子仁润肠通便的目的是促进吸收;用芍药养血补津液;即用麻子仁丸来调和脾胃,促进的吸收和运输。如此这般,脾胃俱和,津液自然就会到达肌肤之中,肌体水分充足了,这个“虫”自然就消失了。